《駱駝祥子》:不破除3種窮人思維,再努力也實現不了財務自由

2024-09-26     洞見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有人說,老舍先生100年前寫下的《駱駝祥子》,其實是當代人的奮鬥史。

年輕力壯的祥子,夢想是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黃包車,過上幸福的好日子。

為了這個目標,他起早貪黑賺錢,一天都不敢懈怠。

可奮鬥半生,還是無法改變命運,最終自甘墮落,活成了一灘爛泥。

祥子的人生,何嘗不是當下人們的寫照。

許多人也是同樣辛苦數十載,只換來了忙碌而貧窮的一生。

祥子到死都認為,他未能過上好日子,是因為拉車不夠努力。

他永遠都不知道,這3種窮人思維,早就把他困在了命運的鐵籠里。

1

只顧埋頭苦幹的老黃牛思維

那一年,祥子懷揣著滿腔熱血,成為北平的一名拉車夫。

他心心念念的,是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黃包車。

於是,他傾盡所有,先租來一輛黃包車,在北平城的街頭巷尾開始了奔波。

然而,拉車僅兩日,他的腳踝便腫脹得如同兩條瓠瓜,再也無法抬起。

拉車時,祥子感覺自己猶如一隻被抽打的陀螺,日復一日地被生活抽著旋轉。

儘管他如此努力,但賺錢之路依舊艱難無比。

有時候,他從東直門拉到西直門,連一個乘客也未遇到;

有時候,他累得汗流浹背,卻還會碰到賴帳的乘客。

他拼盡了所有努力,但每日僅能積攢一角錢。

而一輛黃包車的售價,就高達百元。

這意味著,買車的願望,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你看,祥子為什麼賺不到錢,是因為他一直埋頭苦幹,卻沒有想過這種低質量的努力有沒有價值。

就像一頭老黃牛一樣,只顧埋頭拉車,卻沒有抬頭思考前進的方向對不對。

以前我上班的單位,有個同事工作特別辛苦也特別勤快,什麼髒活累活都搶著干。

但奇怪的是,幾年過去了,很多人都升職加薪,只有他的薪水一成不變。

數年辛苦工作,只不過是換來了一個比以前更差的身體。

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向老闆抱怨:「我一直以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就能得到相應的待遇。但是為什麼我累死累活,拿的還是公司最低的薪資?」

老闆聽完,意味深長地回答他說:「你天天就幹些填表、搬東西的活,誰都可以做,就算你每天加班到十二點,你也拿不了高薪。」

這番話,既刺耳又真實。

這個社會,真正的財富一定不是靠盲目拚命賺來的。

如果你一味地追求辛苦錢,你會發現自己餓不死,但也過不上更好的日子。

所以,要想實現財富的增長,就要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思考更多元化的賺錢模式。

就像在《駱駝祥子》里,祥子只一門心思想著拉車,但是車行的劉四卻想辦法賣車。

劉四通過錢生錢,最終當上了大老闆,祥子卻只能始終在底層徘徊。

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說:

重複且長時間的無盡忙碌,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難的是思考。沒有深入的思考,勤奮就沒有意義。

唯有不斷地提升個人的思維方式,才能徹底擺脫貧窮的束縛,迎來命運的重生。

2

只圖蠅頭小利的貪心鬼思維

歷經三年的咬牙苦幹,祥子終於積攢下了一百大洋,如願以償地購置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

他滿心以為,夢想已經近在咫尺,現實的殘酷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

那段時期,老北京城被戰爭的謠言所籠罩,人心惶惶。

都說西直門外的軍閥正在大肆搜捕車輛,車夫們因此都不敢輕易接單出車。

但祥子為了多賺兩塊錢,還是毅然決然地冒險外出拉車。

不幸的是,他還沒能駛上小道,就連人帶車被一夥士兵給劫持了。

車被官府無情地沒收,祥子心痛如刀絞。

在被囚禁于軍營的日子裡,祥子悲憤吶喊:「憑什麼?憑什麼啊?」

他一味控訴社會的黑暗,卻從未深入反思過自身的問題。

當兩塊錢的誘惑擺在面前,他就昏了頭拎不清。

他急著掙錢,卻沒有想過: 哪些錢能掙,哪些錢不能掙。

正是這一時的貪婪之心,讓他多年來的辛苦付諸東流。

胡雪岩說:「世上諸事,都有兩面,這一面占了便宜,那一面就要吃虧。」

很多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像祥子一樣,困於眼前的蠅頭小利,結果掉進了現實的陷阱里。

想起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兼職的人為什麼收入最少?因為他們的眼光只能看到一天,拿的只能是日薪;

打工族為什麼收入同樣少?因為他們的眼光只能看到一個月,拿的只能是月薪;

老闆為什麼收入很高?因為他們的眼光可以看到幾年,拿的是項目款;

企業家為什麼收入最高?因為他們的眼光可以看到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拿的是將來的錢。

兼職的人為什麼收入最少?因為他們的眼光只能看到一天,拿的只能是日薪;

打工族為什麼收入同樣少?因為他們的眼光只能看到一個月,拿的只能是月薪;

老闆為什麼收入很高?因為他們的眼光可以看到幾年,拿的是項目款;

企業家為什麼收入最高?因為他們的眼光可以看到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拿的是將來的錢。

《躍遷》中有段話說:

「高手並不是能力比我們強、智商比我們高、定力比我們好。

只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更大的系統。」

在賺錢這件事上,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你能獲取多大的財富,取決於你眼光有多遠。

做事要注重長遠利益,從全局分析利弊,財富才會源源不斷而來。

3

只按慣性思考的一根筋思維

祥子離開兵營後,再次陷入一貧如洗的境地。

無奈之下,他只好回到洋車廠,租了一輛車,繼續靠出賣勞力來積攢購車資金。

車廠的廠主劉四爺,見祥子為人誠懇老實,便主動提出願意借錢給他買車。

但祥子捨不得支付利息,堅持要用現錢買現貨。

主顧方太太出於好意,想幫他在銀行辦理一張存摺,這樣既安全又方便,還能賺取一些利息。

祥子依然聽不進去,他認為只有把錢緊緊攥在自己手裡才是最踏實的。

沒想到,一位狡猾的偵探盯上了他,三言兩語就騙走了他的家底,祥子追悔莫及。

老話說:聽人勸,吃飽飯。

很多窮人之所以窮,就是源於一根筋思維。

就像祥子,覺得一切方法都不如用體力賺錢來得踏實,一切新方法都不如老方法更可靠。

他一味認死理,只按著自己的慣性去思考問題,最終放棄了任何改變的可能。

同樣是社會最底層的可憐人,高媽卻一步一步改變了命運。

高媽的丈夫是個酒鬼賭徒,家產早已被他敗光。

吃不飽飯的高媽,只好從鄉下來到城裡,勉強討生活。

在曹先生家做女僕的時候,高媽手腳勤快乾活麻利,很快就在曹宅站穩了腳跟。

女僕的收入不高,但高媽並沒有緊盯著死工資。

她想起自己的賭徒丈夫,曾經很喜歡四處借錢,每回都要還利息。

高媽琢磨了一番,也學著銀行的模式,把錢放了出去,讓錢生錢。

憑藉這套賺錢模式,高媽很快就賺得盆滿缽滿,過上了滋潤的小日子。

高媽曾經勸祥子:「祥子,錢擱在兜兒里,一個子永遠是一個子!放出去,錢就會下錢!」可惜祥子只想靠拉車過一輩子,最終怎麼也擺脫不了窮苦的命運。

很多時候,框住一個人的不是環境,也不是能力,而是僵化的思維模式。

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很難擺脫貧窮的束縛。

賺錢的路子,永遠不止一條。

學會聆聽周圍人的聲音,以靈活多變的方式去掙錢,才能真正邁向富有的大門。

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低收入陷阱」。

說的是: 很多人的收入沒辦法得到積累,所以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越來越窮。

恰如祥子的一生,拼盡全力也改變不了現狀,最終一敗塗地。

背後原因就在於,他始終被窮人思維裹挾而不自知。

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在《貧窮的本質》中說: 「貧窮不僅是一種物質狀態,更是一種心態和思維方式。」

思維不改變,無論多努力,也會被鎖死在社會的底層。

認清自身的思維局限,並致力於打破這種定式,才能擺脫貧窮的枷鎖,實現真正的財富自由。

點個 贊吧 ,和朋友們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64c25815e14121b2be3142d38271d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