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財經分析師陳聿說:「社會財富的分布,是不均勻的。」
有人輕輕鬆鬆賺得大量財富,有人辛苦半生,卻始終在底層摸爬滾打。
究其原因,就在於思維格局的不同。
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習慣相互坑害、打壓,最終被彼此鎖死在底層。
中產能過得不錯,是因為他們肯埋頭苦幹,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富人之所以能站在社會頂層,除了避免低效吃苦外,他們還比常人多一點思考與遠見。
歸根結底,你站在什麼階層,是窮是富,都是由你的格局決定的。
1
窮人互害
社會學家孫立平就曾提出過一個概念:底層淪陷。
那些混得不好的人,往往就是因為陷入了一種互害模式。
大家你踩我我踩你,把大量精力用來傷害對方,沒有精力去提升自己,最後集體陷入一種困頓狀態中。
越窮的人,越熱衷於坑害別人,結果往往也會害苦了自己。
金牌培訓師吳浩,在他的書里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小徐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網頁設計,工作能力非常強。
有一次,為了讓公司的設計外銷到新市場,總監讓小徐和同事小胡一起,設計一款新方案。
由於小胡資歷更老,總監拍板讓小胡主要負責,小徐配合。
過了段時間,方案出來後,領導們非常滿意。
在部門會議上,總經理特意點名表揚了小胡,並給他連升兩級,成為部門主管。
而小徐由於是副手,只升了一級,她心中有些窩火。
後來,公司繼續讓他們兩人搭檔,負責開拓新客戶、接訂單。
早就心懷不滿的小徐,便開始給小胡使絆子:
與客戶交流時,她經常吐槽小胡不懂設計,許多方案細節做得不好,有時為了趕工,甚至直接抄襲,導致質量很難保證……
聽了她的話,很多客戶就不再選擇他們公司。
後來,公司發現訂單量減少,一調查,原來是小徐在背後搗鬼,便立馬辭退了她。
在背後給別人挖坑的小徐,最終自己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作家水木然曾說,底層人的窮,是因為人與人之間一直在相互為難。
越是層次低的人,越見不得別人好。
看到身邊人飛黃騰達了,他們總是眼紅嫉妒,千方百計地想要打壓別人,拆別人的台。
結果往往擋住了別人的道,卻也把自己的路堵死。
若你一心想要把他人拉下來,你也就只能被壓在社會的底層,永遠不能翻身。
2
中產互卷
作家楊熹文成名前,曾在一家餐廳打工。
當時同事之間競爭激烈,大家為了爭一個領班的位置,都在暗自較勁。
為了更快晉升,楊熹文只得更加努力,她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做服務、推套餐,甚至為招待外賓而學習外語。
在這種遠超旁人的努力下,她很快就獲得了提拔。
此外,每天下班,她還會抽時間來閱讀、寫作。
在長期優質的創作下,她結交了很多不同領域的優秀作者,在一次次深度的交流中,她的寫作能力也得到迅速提升。
後來她辭去飯店的工作,全職寫作,很快就成為了一名暢銷書作家。
作家李科說,在一個內卷的時代,想要賺錢,你的努力與積累必須數倍於常人。
想要過上好日子,就要用更多的辛苦來交換。
先有日夜兼程的拚命,卷過了別人,然後才有從容體面的自己。
作家阿耐長篇小說《大江東去》里,講了主角宋運輝的逆襲故事。
宋運輝大學畢業進入金州化工時,只是一名普通工人。
辦公室的其他同事,整天過得渾渾噩噩,上班除了泡茶、聊天,就是摸魚、看報紙。
但宋運輝不同,他日夜鑽研技術。
上班時,他積極向廠里的老員工請教經驗;下班後,他泡在圖書館學習國外先進技術;
晚上回到宿舍,他依然在探究工作上遇到的難題。
沒過多久,宋運輝就成為廠里技能最出色的員工。
金州化工遭遇危機時,他屢次憑藉嫻熟的技能,幫企業渡過了難關。
就這樣,他逐漸贏得了領導的賞識,很快就被提拔為部門負責人,薪資也翻了一番。
靠著自身努力,當其他工友們還在混日子時,宋運輝卻邁入了中產。
作家寇士奇說,財富其實都是卷出來的,你只有比別人跑得更快,才有更多的機會。
對普通人而言,面對捉襟見肘的生活,早已失去躺平的資格。
只有在別人苟且的時候,你才能爭取到額外的紅利。
別人不肯吃的苦,你願意吃,別人不願學的技能,你肯去學,那麼升職加薪的機會,自然就會落到你的頭上。
不要吝惜你的汗水,將自己打磨得足夠出色,你才能過上相對不錯的生活。
3
富人互抬
劉潤在《底層邏輯》一書中,分析過人的三種心態:
第一種是雞的心態,就是「你一定要輸」;
這種人目光狹窄,為了自身利益,甚至不惜傷人害己。
第二種是雀的心態,就是「我一定要贏」;
這種心態的人,雖不會故意傷害別人,但他們喜歡單打獨鬥,最終也走不長遠。
第三種則是鷹的心態,就是「我們要一起贏」。
擁有這種心態的人,他們懂得:這世上所有的成功,不在於明爭暗鬥,而在於互相扶持。
畢竟一個人能力再強,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
尤其在瞬息萬變的當下,想要變富,你必須得學會優勢互補,互利共生。
日本企業家盛田昭夫就深諳利他之道,把合作共贏發揮得淋漓盡致。
1984年,盛田昭夫著手創建手機移動公司。
就在他的公司越來越大,市場份額越來越多時,有兩家同行被擠壓得瀕臨破產。
當時憑他的實力,完全可以獨霸市場。
然而盛田昭夫卻選擇退讓,把首都圈和中部圈這兩塊大市場,讓給了這兩位對手。
董事會的人紛紛質疑他:「為什麼把豆沙餅的餡讓給對方,自己只吃皮?」
盛田昭夫解釋說,我們要把市場做大,一個人獨賺10塊,不如兩人共享100塊。
在他的幫扶下,這兩家企業扭虧為盈,整個手機市場也逐漸擴大。
最終,盛田昭夫公司的利潤,也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
商業導師李科說:
「窮人只在乎自我,吃獨食;富人則信奉我要贏,但我要身邊的人一起贏。」
真正有財商的人,他們想的永遠是如何擴大財路,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資源,讓大家都能從中獲利。
一起把利益的蛋糕做大,最終你分到的也會更多。
人這一輩子,偶然的成功看運氣,必然的成功看格局。
學會互幫互助,你對別人的幫扶,終會惠及自身,讓你獲得源源不斷的收益。
作家劉同曾打過這樣一個形象比喻:
「你的能力就相當於你銀行卡上的後位數,而眼界、認知、胸懷則是前位數。」
個人能力再強,但目光短淺、認知狹隘,你所能掙到的錢,最終都是微乎其微的。
只有認知格局發生變化,你的財富才能以幾何指數的方式增長。
點個贊吧 ,學會站在更高維的認知層面上,提升眼界,放寬胸懷。
當你秉持利他之心,不斷進取開拓,自能一步步邁入更高階層,賺取更多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