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蘇艷平,女,中國智慧工程研究家校社共育指導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培訓部主任,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隨著三孩生育政策放開,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為迎接二胎、三胎寶寶做起了準備。但一個新生命的來臨,也是巨大的挑戰。對家中已有的寶寶來說父母有了二寶或小寶,意味著他在家裡的身份不再是唯一,父母爺爺奶奶不再能夠無時無刻圍著他轉。而父母長輩又希望大寶能夠承擔起哥哥或姐姐的責任。事實上,如何做一個哥哥或姐姐,是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共同完成的功課。不僅如此,凡是多子女家庭,如何避免孩子間的爭吵、打鬧,讓家中孩子們感情和睦,都是多胎父母必學的一堂課。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視頻里的姐姐看弟弟不爽,就給弟弟打哭了,而一旁的爸爸認為男子漢大丈夫怎麼能這麼懦弱,被打了只會哭,所以一直在鼓勵弟弟還手,「打她,你打她呀」甚至是把著弟弟的手去打姐姐。在爸爸的「教育」下,這個弟弟終於鼓起勇氣和姐姐打成了一團,爸爸在一旁樂得合不攏嘴,並且把這個場面錄下來,發布到網上,認為這是一件可笑而值得炫耀的事情。有部分的網友也覺得很可笑,但是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嚴重性,孩子尚小就大打出手,待孩子長大發生了衝突,父母根本無法阻止,而那時的父母又將會是如何的苦不堪言?
記得幼兒園來了一對只有四歲的雙胞胎小姐妹,她們經常發生爭執打架,不是姐姐把妹妹的臉撓破了,就是妹妹把姐姐的手抓傷了,她們的媽媽教育了她們很多次都無濟於事。面對這種情況,身為傳統文化老師,一定是先想到經典中的教誨,不能感情用事。所以我就想,人和人之間為什麼會有衝突呢?那都是因為不會相處造成的,而古人教給我們人與人相處的方法就是守倫理。
古人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倫常分為五種,即五倫;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這其中就說到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做姐姐的要友愛妹妹,做妹妹的要恭敬姐姐,這才是姐妹之間相處的樣子。但是因為從小在家裡沒有受到這樣的教育,所以沒有了倫常就總是會打起來。
所以我首先跟孩子的父母聯繫,親師合作,教給她們兄友弟恭的道理。做姐姐的要知道我是大的,是姐姐,所以要包容、理解,處處讓著妹妹。做妹妹的,要知道自己是小的,就要尊敬姐姐,有好吃的要先請姐姐吃。因為孩子很小,是非常好教育的,老師和家長在生活中及提醒她們要遵守倫常,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要先給長輩和身邊的同學。剛開始這樣做是困難的,兩個小姐妹誰都不願意把好吃的給別人。在大家的感染下,幼兒園的氛圍以及家長在做出好榜樣,雖然她們也不情願,但是也在學做。而時間一長,就養成了習慣。從行為下手,內化為了心性,慢慢地兩個孩子不再打架了,關係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