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雲南省有四大直隸州,現均為縣

2019-10-16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雲南省,位於我國西南邊陲,與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相鄰,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秦漢時開始納入華夏版圖,元朝設雲南行省,明朝時為「兩京十三省」之一,清朝為「漢地十八省」之一。清朝時期,雲南省建制變化較為頻繁,尤其是清雍正後改土歸流,廳、州所設眾多,到清末雲南共有十四府、四直隸州、五直隸廳,其中四個直隸州現均為縣。

「州」為我國古代行政區劃,漢武帝時將全國分為「十三刺史部」,因多以古代州名為名,因此又稱為「十三州」,但此時「州」僅為監察區,到東漢末逐漸演變為行政區,如曹操就曾任兗州牧。早期,「州」為一級行政區,兩宋時在州以上設路,州開始為二級行政區,元朝時州又分為直隸州、散州,明清時直隸州略低於府,均直屬於省,而散州隸屬於府,明朝時散州仍轄縣,清朝散州不再轄縣,地位基本等同於縣,直隸州仍可領縣。清末時,雲南省所轄四個直隸州分別為武定、元江、廣西及鎮雄直隸州。

清朝時期,我國有兩個武定州,分別位於雲南、山東。山東武定州明朝時為濟南府所轄散州,清雍正時先升為直隸州,又升為武定府,府治為惠民縣(今濱州惠民)。而雲南武定州正好相反,其明朝為武定軍民府、武定府,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降為直隸州,其原倚郭和曲州省入直隸州,直隸州領本轄及元謀、祿勸兩縣。民國初廢州為縣,武定州廢為武定縣,建國初曾於武定設武定專區,1953年專區撤銷後武定縣隸屬於楚雄專區,1958年屬楚雄彝族自治州至今。

元江直隸州,明朝時為元江軍民府,清初改為元江府時倚郭奉化州省入,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元江府降為直隸州,領本轄及新平一縣。民國初廢州為縣,元江州廢為元江縣,建國後元江縣先後屬蒙自專區、玉溪專區等,1980年元江縣改為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1997年地級玉溪市成立後,元江縣屬之。

廣西直隸州為清朝時緊鄰廣西省的一個自治州,其明朝時同樣為廣西府,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降府為直隸州,至清末時領本轄及師宗、彌勒、丘北三縣,民國初廢州為廣西縣,1929年改稱瀘西縣。建國後,瀘西縣先後為宜良專區、曲靖專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所轄,在建國初也曾分別短暫併入師宗縣、彌勒縣。

明朝時期,鎮雄直隸州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所轄鎮雄府,清初稱鎮雄土府,清雍正時改土歸流稱鎮雄府,由四川劃歸雲南,後鎮雄府降為散州為昭通府所轄,到清末1908年升為鎮雄直隸州,但不轄縣。民國初廢州為縣,鎮雄州廢為鎮雄縣,建國後鎮雄縣先後為昭通專區、昭通地區、昭通市所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Z9r1m0BMH2_cNUgzF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