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這裡您將與專家交流,讓專家支招,解答您的疑惑。
編輯/蘇蘇 文/美玉 指導專家/段建華(新世紀婦兒醫院保健科副主任醫師)
專家簡介:
段建華
新世紀婦兒醫院保健科副主任醫師。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兒科系兒科專業,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MPH。擅長:兒童常見病診斷與治療、兒童預防接種、兒童生長發育、喂養等。
Q:寶寶6個月大了,特別擔心他會缺鈣,哪些方法能讓寶寶不缺鈣呢?
A:以下方法,可以讓寶寶不缺鈣!
1.儘量母乳喂養,建議乳母補充鈣劑。確實無法進行母乳喂養的話,儘量給寶寶提供配方奶或維生素AD強化奶。每天保證500~700毫升奶量,缺鈣可能性大為降低。
2.6個月開始及時添加輔食,補充富含維生素D、鈣、磷及蛋白質的食物,如紅肉類、蛋黃、動物肝臟等。
3.補鈣別忘補維生素D。寶寶出生2周後,每天補充維生素D 400單位,直到2歲。此外,人體皮膚在陽光照射下體內可以合成維生素D,每天戶外活動1~2小時,可以滿足對維生素D的需要。
Q:我家寶寶拉肚子,現在吃著三種止瀉藥,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A:腹瀉是夏季最容易出現的疾病,治療腹瀉期間,家長要注意的是:
1.謹遵醫囑,足療程用藥。如果是夏季比較常見的細菌性腹瀉,不少家長怕抗菌素的副作用,看到腹瀉好轉就隨意停藥。細菌性痢疾一般需要5~7天,或者腹瀉好轉後化驗兩次陰性才算治癒。抗菌素要全程足量使用,或遵醫囑。足療程用藥是保證治療質量,避免急性腹瀉慢性化最重要的原則。
2.不能頻繁換藥。家長給孩子治病心切,用藥一兩天後不見好轉,就急於更換其他藥物。其實,任何藥物發揮作用都需要有一個時間過程,如果不按規定的療程用藥,當然達不到效果。頻繁更換抗菌藥物,既是無效行為,會增加不良反應,又會促使細菌耐藥性發展。
3.腹瀉的孩子胃腸功能減弱,不能消化機體狀態正常時的正常飲食。腹瀉期間,在飲食上,注意吃些易消化的粥、湯類,避免食用肉類等油膩食物,對腹瀉的儘快好轉有幫助。
4.腹瀉嚴重,注意複診。腹瀉並不可怕,嚴重腹瀉導致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更為可怕。如果孩子腹瀉嚴重,同時伴有嘔吐,進食不佳的狀況,不建議自行用藥,應及時就醫,以避免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嚴重危害。
Q:我家寶寶9個月了,不愛白開水,容易便秘,怎麼辦呢?
A:寶寶不喝水,要分析一下原因,是不接受奶嘴?還是不接受水?如果不喜歡用奶嘴,可以用杯子、勺子、碗等不同的器皿吸引他;如果不接受白開水,只要孩子尿量正常,家長不要強求,應採取少量多次提供喂水機會,喝多喝少隨孩子的原則,使少量多次飲用白水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便秘和是否大量飲用白水沒有直接因果關係。便秘和其他因素更相關,如是否充分咀嚼,促進胃腸蠕動,是否有足夠運動等,不應把喝水多少作為便秘的唯一原因看待。
Q:寶寶前段時間感冒了,感冒好後,咳嗽一直不見好,聽她咳時,感覺有痰,但不會吐出來,怎樣緩解寶寶咳嗽有痰呢?
A:咳嗽是人體的自我保護反射,呼吸道內有異物,包括痰液,就會對氣管造成刺激,使人咳嗽,所以咳嗽是人體需要排出異物的一種自我保護途徑。寶寶咳嗽有痰,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不要隨便給孩子吃止咳藥,以免痰液無法排出,加重病情。寶寶咳嗽有痰時,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化痰藥拍背是很好的促進痰液排出的方法。
拍背方法:家長可讓寶寶側躺,如果寶寶還太小就將其抱在懷中側躺,注意拍背的手背要拱起,手掌要是空心的。由下向上,由內而外,輕拍孩子兩側背部,要交替進行,每側拍3~5分鐘,每天2~3次即可。
適當增加飲用白水的次數,如果病情需要也可以遵醫囑進行適當的生理鹽水霧化吸入治療或者化痰藥物的霧化吸入治療,有利於痰液稀釋,儘快排出。
Q:我家寶寶剛出生8天,睡覺時老是抽動、抖動,也睡不踏實,像嚇著的感覺,請問該怎麼辦?
A:這種情況家長不必擔心。給寶寶一個安靜的環境,寶寶現在比較小,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大腦抑制功能比較弱,遇到任何刺激都會引起神經泛化現象,出現全身抖動或驚跳反應,這很常見,同時該情況也會隨月齡增加逐漸好轉。如果寶寶睡覺中被這種抖動嚇醒,可以輕輕撫摸觸碰寶寶抖動的部位,一般只要撫摸後抖動就會停止。
如果抖動發生頻繁,家長不能自行判定抖動和驚厥的區別,可以拍視頻請專業醫生鑑別一下。
在寶寶清醒狀態下,多做撫觸和被動操有利於寶寶神經系統儘快發育成熟,抖動就會更快緩解和消失。
Q:我的寶寶3個月大,現在特別愛吃手,要不要制止呢?
A:寶寶來到這個世界後,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總喜歡把自己的小手往嘴裡塞,可能會從拇指開始,一根一根地吸吮過去。很多媽媽看到這種情況總喜歡去制止寶寶,覺得不衛生。
其實這只是寶寶在用自己的嘴巴來感知這個世界,通過這樣寶寶也會第一次了解自己的小手,媽媽不需要去干預,這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是有好處的。
寶寶1歲後,媽媽就可以逐漸引導,可以讀繪本或是和寶寶做小遊戲,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以此來減少寶寶的吃手行為,但不必刻意去制止。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關於吃手,除非4~5歲了寶寶還在吸手指,否則不用擔心。」
《母子健康》雜誌創刊於1992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日友好醫院主辦。透過嚴謹而感性的編輯團隊,專業並權威的專家顧問,以健康第一的理念,為中國女性提供專業的婦產、兒科等方面的指導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兒健康新知,關注身心協調發展,將醫學常識融入實際生活,與父母一起共創和諧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