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賽況正緊,今天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還是谷愛凌在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上的表現,在前兩跳成績劣勢,甚至還摔了一跤的情況下第三跳大逆轉,摘得銀牌。
不得不說這姑娘真是越挫越勇,越戰越強,她賽後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就坦言,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在自己身上放這麼多壓力,但表示比賽的過程真的很好玩......
真的是壓力越大潛能越大的強心臟人類!
不過要說青蛙公主達到全網刷屏程度的,還是2月8日谷愛凌的那一次驚天之跳。她因此奪得了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金牌,同時也是中國女子雪上項目第一枚奧運金牌。
谷愛凌這個動作此前從未嘗試過的偏軸空翻轉體1620,使她以0.75分的優勢反超了此前兩輪一直遙遙領先的法國選手Tess Ledeux,將冠軍收入囊中。
如果你看過這場比賽,就會明白谷愛凌的最後一跳是多麼意義重大。
因為在前兩跳之後,谷愛凌的分數已經穩穩地能拿獎牌了,連解說員都認為她的最後一跳一定會選擇更安全熟練的動作:「這下谷愛凌可以盡情釋放她對冰雪運動的熱愛了!」
然而,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她最後一跳選擇了從來沒有試過、而且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向左偏轉偏軸轉體1620動作。這個動作被稱為「世界最高難度」。
谷愛凌這一跳,跳出了歷史性的金牌,也跳得微博熱搜直接宕機。
而谷愛凌自己在震驚之後也展現出她一如既往的感染力,她對著央視鏡頭落落大方地說著「中國牛」。
無時無刻不把燦爛的笑容掛在臉上。
巧合的是,被谷愛凌頻頻提及的三個字,跟蒙牛的logo還頗為相似,而谷愛凌本人也是蒙牛的品牌代言人。這簡簡單單三個字,背後是國家實力與個體命運的激情碰撞。
是啊,曾幾何時,自由式滑雪是歐美的傳統優勢,亞洲人很難取得突破,然而「天生要強」的精氣神兒終於在2022年的北京得到果實。
也許大多數普通人無法成為谷愛凌,可是她帶給我們的信心與希望,卻更為動人,不是嗎?
不得不承認,谷愛凌在眾多運動員中是一個極為特別的存在,她似乎擁有與生俱來的超強感染力。
她在雪場上颯爽燃動的姿態,帶起了多少人對滑雪運動的熱情,就連我一個能躺就躺的最普通的人看完她比賽都思考是不是該站起來到外邊跑兩圈。
她給我們帶來太多驚喜,不僅在滑雪上攀登到巔峰,在其他各個方面也都優秀無比,幾乎都是奔著這個領域的「最強」而來,谷愛凌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了運動員的更多可能。
比如全面開花的才藝:
會彈鋼琴。
會衝浪。
騎馬。
《我的時代和我》導演曾說過跟愛凌之間的一個小故事,她其實從小沉迷長跑,還拿過不少馬拉松獎牌,因為喜歡跑步差點成了田徑運動員,有次他們要吃飯,她不肯坐車,硬是從北京的二環跑到了四環......
流暢清晰的表達:
昨天比賽結束後《經濟學人》在ins上發帖污名式揶揄谷愛凌從美國來到中國,她直接硬剛回懟:「如果你們要欺負一個青少年,1.搞清事實;2.有能耐圈我;3.別用刻板筷子代表中國。」毫無廢話,直戳要害。
優異的學識:
憑藉媽媽的超前眼光,她每年暑假,也就是比賽淡季,她都會帶愛凌回到中國補習,提前一年高中畢業,SAT成績接近滿分考入史丹福,書念得還真的很好,目前感興趣的專業是分子遺傳和量子物理,要是她以後不搞體育了,成了個物理學家也不是那麼令人震驚。
活潑開朗的個性:
從小就是個活潑愛鬧,受人喜歡的孩子。
而她又與我們常規印象中的苦虐式的運動員畫風不太一樣,每次面對鏡頭的時候,她永遠是一臉興奮,真誠閃光,在看不見的角落,她到底受過多少苦多少累,如果不是恰好被鏡頭捕捉到,想必她很少會表現出來。
受傷之後她最先想到的是以後怎麼能夠不受傷,明天的生活和訓練會不會受到影響,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幫助自己脫離痛苦的習慣性自我保護。
由於選擇了全日制學校與訓練參加比賽並驅,谷愛凌在很小的時候就成立了一套自我管理的方法,學習累了就想想周末可以去滑雪,知道自己狀態不好,就需要避免與別人講話。她不願意說,但也不願意徘徊於消極的情緒。
但即使她在滑雪運動上展現出極強的天賦,所承受的傷痛與風險也是難以避免的。
13歲訓練時摔斷鎖骨,不能訓練,趁這個機會去休息。
疼到躺在媽媽懷裡哭、訓練摔到腦震盪瞬間失憶大哭,這些都是谷愛凌經歷過的苦。
你要說她能承受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想贏,也沒錯,但與其說是為了贏過別人獲取個人的名次,倒不如說令她深深沉迷的是那種超越生物的直覺,超越自己的膽怯,超越自己的極限的滋味。
她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承認,我愛上了恐懼》,讓我們第一次直觀地了解自由式滑雪運動員克服恐懼、超越自我的心路歷程:
「我們要違反自己的生物直覺,把自己置於風險之中……
我們並非無視恐懼,而是要培養深刻的自我意識,並進行深思熟慮的風險評估,從而與恐懼建立起獨特的關係。
對於這種埋藏在心底的、渴望「證明自己」的感覺,運動員既可能會選擇壓制它,也可能選擇強化它,而這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他們的自信心。
無論孤身一人還是面向整個世界,我都專注於感恩當下、判斷當下,並享受體育帶給我的快樂。雖說我個人和這個世界的視角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但有一件事是不會變的:無論時間過了多久,在恐懼面前的我都會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
圖片來源:由蒙牛獨家冠名的騰訊體育紀錄片《谷愛凌:我,18》
這篇文章筆法流暢,而且探尋到一個運動員最深的內心世界,同時讓我們深深震撼,原來優秀二字不是源於外界的要求,往往來自於內心深處的、自發的「要強」,因此她愛上了飛翔的肆意、愛上了平穩落地的成就感,也愛上了戰勝恐懼的快樂。
當在競技體育中收穫到的快樂遠遠大於所經歷的苦累,這種愉悅與享受反過來又會滋養她的能力。
這些都具體地表現在每一次凌空躍起:「柔軟且顆粒狀的雪在我的雪板下流過的時候,讓我感覺自己無所不能。」
她用最感性的語言描繪自己對滑雪的熱愛:「我喜歡滑雪,因為滑雪的時候,當一個鳥,就飛起來,然後落地。」
圖片來源:由蒙牛獨家冠名的騰訊體育紀錄片《谷愛凌:我,18》
她發自內心的對滑雪之美、體育之美表達甚至會讓像我這樣完全沒有接觸過滑雪的人都對這項運動心生嚮往。
不僅是谷愛凌,所有能夠持續在賽場上拼搏的運動員,相信都是秉持著這一種純粹的熱愛,我們為何喜歡欣賞競技體育,不正是想要看到當人類在這個領域發揮極致熱愛,盡情盡興地展現自己的潛能,到底能達到多高、多遠、多強麼?
圖片來源:由蒙牛獨家冠名的騰訊體育紀錄片《谷愛凌:我,18》
這幾天關於谷愛凌的教育方式已經被討論很多,有人會說開明的教育、優渥的家庭會造就一個天才女孩,然而,事情實在不是這麼簡單。跟谷愛凌類似家境的人真的很少嘛?但為何谷愛凌只有一個?不少言論因為她太過於完美,對比起來自己什麼也不是而感到emo,也實在沒有必要。
世界上只有一個谷愛凌,世界上也只有一個我們自己。
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谷愛凌,我們也無需成為她,如果說我們能從年紀輕輕的愛凌身上尋找到的最閃光的最值得借鑑的地方,那就是找到一片你喜歡的,願意為之奮鬥的領域,盡情盡興做到最好。
圖片來源:由蒙牛獨家冠名的騰訊體育紀錄片《谷愛凌:我,18》
不過我更敬佩的是這位18歲女孩的格局,但儘管谷愛凌已然成為自己一方天地的強者之後,她看到了自己的影響力,也不吝惜於輸出自己的能量,她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國內還比較生疏項目的領路人。
年僅12歲的時候,她在對於滑雪這項職業運動之於女性的理解,已經非常深刻。在一場演講中,犀利指出運動世界中的性別歧視與運動中男女運動員薪酬不平等的現象。
而她自己,也慢慢在滑雪運動中,學會了「尋找自我,欣賞自我」這樣一種珍貴的品質。
在去年接受國外採訪時,她說:
「在我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我特別希望變成一個假小子,穿的衣服也都肥肥大大,並且仰慕的也都是男性滑雪運動員。
但當我看到一位加拿大女孩的滑雪視頻時,這一切都改變了。我意識到:原來女孩也可以做得這麼好,展現自己的女性化也可以感到很自豪。」
此次參加奧運會,谷愛凌親自設計戰服,背面特意保留了「中國龍」的元素,展現了女生strong is beautiful的理念。
滑雪曾經是一項常年被白人「壟斷」的運動,作為有亞洲血統的「闖入者」,谷愛凌也深有感觸:
「我總聽到有人說亞洲人運動能力不強,只是書呆子,對於既是亞洲運動員也是女運動員的我來說,就更有100%的動力去做好這件事。但當我真的在賽場上保持領先位置時,我也會讓自己冷靜下來,專注沉浸於比賽。」
包括她為什麼選擇代表中國參加比賽也是如此。
去年1月份,她在極限運動領域最頂級的賽事X Games比賽中收穫兩金一銅,也成為X Games歷史上第一位獲得金牌的中國運動員。
《人物》的谷愛凌專題中提及她得知這個消息的心情:「有人跟我說這個數據的時候,我開始哭了,這就是我決定去中國滑雪的主要原因,是為創造這段歷史。」
谷愛凌於X Games比賽的表現。(圖片來源:央視視頻)
顯然,在本屆冬奧的賽場上,她依舊做到了,不僅僅是中國歷史上獎牌的突破,以谷愛凌的圈層影響力,那些受限於性別固有印象,不被支持學體育的女孩們,在谷愛凌那句「體育本也屬於女孩「的影響下,是不是會變得更有機會?那些被無由認為某個人群沒有足夠能力去挑戰的運動項目,是不是會更具有信心?
我們相聚在一起挑戰人類多能達到的極限,超越極限的每一次過程都會影響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這件事本身就非常奧林匹克。
我想,不僅是谷愛凌本人,還有本次冬奧上每一個閃閃發光挑戰更高更強的中國健兒們,在競技場上做到自己的最佳,個人自我實現的才情與集體榮譽形成共振,他們像一簇簇點燃的火焰,像混沌生活中的一束光芒,於是我們也開始有了想像:
當每個人都能找到真正覺得好玩的值得奮鬥的事,認真地想要通過練習學習去變強,專注全力去追求熱愛,不去怕嘗試,不去怕輸,到底能迸發出多少可能?
中國從來不缺這樣「要強」的人,我們也希望看到不同的領域有更多敢於「要強」的人,但無論個體的強大還是集體的強大,除了要強的意志,也需要更健康的體魄,是更充足的營養作為支撐。
這也是本屆冬奧會給予人們的精神振奮,很多普通人或許因此愛上了冰雪項目,強健體魄,喚醒心中的大俠,說不定下一個「亮出大招」的就是你。
稚嫩的孩子或許就是未來的「短道霸主」,採藥姑娘心懷冰上舞者的夢,舞獅青年也有在雪地里飛馳的野心,冰球少年痴迷於「凌波微步」……
這就是體育帶給每一個普通人的激勵,它關乎宏大,又細緻到每一個個人,相信所有人都會因此而感動。
就像谷愛凌在蒙牛多才多藝大片里呈現的那樣:
她要的很多,要一飛沖天,要一曲悠揚,一展風采,要衝,要拼,要酷:
這些都離不開日復一日能量的積累,保持運動,保持專注,保持營養,為更好的自己積攢能量。
我想這也是谷愛凌成為蒙牛品牌代言人的原因吧,她「要得很多」,可骨子裡只有一句話,那就是「要強」。
中國從來不缺要強的人,我們也希望像谷愛凌一樣的人越來越多,所謂「要強」正是這樣一種讓自己盡興,讓生命盡興的原始動力。
一個營養充裕的強壯體魄,會讓我們對未來更富有想像力,也更有信心,#燃動冰雪要強中國#,與蒙牛一起為健兒們加油的同時,我們也去試試自己能夠企及多遠的未來吧!
推薦:名利場||與其莫名追問谷愛凌的爸爸,不如看看谷燕這位高知女性的單親教育路……
上文:扯白||新時代的女人要和誰斗?怎麼斗?
作者:水鴨
責任編輯:阿碗、伊莎貝拉
出品:藍小姐和黃小姐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