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白|| 《新聞女王》讓港劇找到破局之道了嗎?

2023-11-26     藍小姐和黃小姐

原標題:扯白|| 《新聞女王》讓港劇找到破局之道了嗎?

最近有部劇熱度很大,就是在優酷熱播的由佘詩曼、馬國明等人主演的《新聞女王》。這部劇是典型的港劇風格,講述的是競爭最激烈同時也最風光無限的行業之一,新聞業。

《新聞女王》從開播之初的7.9分攀升至8.2,這個成績目前在華語電視劇里也屬於精品之作了。

佘詩曼扮演的「新聞女王」文慧心能力卓越,有頭腦有魄力有氣場,當然風光的背後是殘酷且高壓的行業競爭,劇情十分過癮。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仿佛曾經讓人如痴如醉的港劇職場劇又回來了。

鏡頭前鎮定自若、應變自如,職場裡氣場萬鈞、走路帶風、一言九鼎,佘詩曼演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女主」。

在所有人都說著「港劇沒落」的今天,一部港劇再次奪回觀眾的視線,有了巨大的討論度,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知道,上一部引起大眾熱議的港劇已經是將近10年前的《使徒行者》。

那麼,《新聞女王》到底做了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熱度?它找到了港劇重新煥發生機的破局之道了嗎?

在聊《新聞女王》之前,我們得說說這些年裡港劇到底發生了什麼?

可以說,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港劇走過了一條拋物線式的發展軌跡。它發源於七十年代末,那時,深受殖民困擾的香港開始形成穩定的華人社會的文化共識,形成本土意識,進而形成了本土戲劇;

到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港劇馬上就迎來了全面鼎盛,這種鼎盛時期一直延續到千禧年之初。

也是從那時開始,港劇幾大流派成為最受歡迎的華語電視劇,比如古裝劇(《射鵰英雄傳》《鹿鼎記》《尋秦記》《金枝欲孽》等)家庭倫理劇(《溏心風暴》《珠光寶氣》等)以及枝脈最豐富、也是最受內地城市精英喜愛的職場劇、專業劇(《壹號皇庭》《刑事偵緝檔案》《妙手仁心》《法證先鋒》《衝上雲霄》等)

任何娛樂產品都是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縮影,港劇的興盛,背後是香港經濟的騰飛,以及隨之而產生的文化包容,先鋒、多元的城市人群風貌。

對於很多內地觀眾來說,我們是從港劇里獲得了最初的職場素養的啟蒙,感受到了女性獨立、職業理想、拼搏精神等美好的價值觀。

《陀槍師姐》,女性也可以成為優秀的警察,也可以同樣勇敢無畏。

但自從大概十年前,港劇面臨著全面沒落,不光在內地收視率大幅下降,香港本土觀眾也哀嘆「怒其不爭」。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當然還是經濟因素。

從內容呈現上看,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差距逐漸縮小,那些曾經只能在電視里才能看到的瑰麗的「中環白領」「豪門闊太」的生活離內地觀眾不再遙遠,港劇喪失了先鋒、引領價值觀的作用,也就喪失了最核心的競爭力。

有網友笑稱,中環半山的一幢豪宅可以拍攝十幾部豪門恩怨的電視劇,鐵打的豪宅,流水的人家。如果說九十年代還能引得內地觀眾對「上流社會」好奇,那麼如今隨著信息爆炸、自媒體誕生,大家對富人的生活也見怪不怪了。

從製作上看,港劇一直陷於小成本製作的窠臼,受制於獨特的製作方式和宣發流程,港劇拍攝的進度慢,成本低,人才少,缺少好劇本,逐漸形成惡性循環。

黎耀祥談港劇沒落的原因。

第二,港劇確實沒有跟上網際網路時代的變化。

如今,影視劇的生存土壤徹底變化了,人們不再打開電視機,反而在移動終端上觀看劇集。網際網路、社交媒體、平台流媒體,這改變著大眾的觀劇習慣,同時也帶來了深刻的營銷變革。

如果說以前的劇集營銷主要靠首映禮、廣告牌、記者會,那麼現在,劇集的主要宣發陣地在網際網路、在社交媒體,它需要所有的從業者轉變心態,轉變方式。而港劇顯然沒有跟上時代步伐,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港劇的沒落源於它沒有吃到「網際網路紅利」。

所以香港影視從業者最無奈的就是,拍出一部劇,卻不懂宣傳,找不到發力點,觀眾連看都不看,更何談評價與口碑呢?

第三就是近幾年的港劇確實質量堪憂,它破壞了觀眾的美好情懷。

近十年,似乎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港劇開始走情懷路線,幾乎所有的港劇大IP都拍攝了續集,但質量急劇下降,一點點揮霍著大眾的情懷濾鏡。

因此,港劇的口碑面臨著嚴重危機,「港劇」兩個字不再是優質的代名詞,反而內地觀眾已經懶得關注、不想關注。

觀眾們對於經典IP的續集質量似乎並不認可。

港劇面臨著嚴峻的內憂外患,因此,《新聞女王》的強勢破圈才倍顯珍貴,它不僅被觀眾看到了,也被觀眾認可了,港劇的口碑好像又回來了,一部劇能扭轉港劇整體的頹勢,這背後的秘密是什麼呢?

優酷獨播的《新聞女王》的確是近幾年最優質的港劇之一,或者說,它是最近幾年最強的職場劇。

作為新聞專業的畢業生,我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最真實深刻的職場肌理,每集開篇的新聞格言非常具有專業度,而貫穿劇集的人物、情節設置更是幾乎凝結了新聞行業最精髓的東西。

劇中刻畫了新聞行業里的各種不同面孔,有血有肉有力度。

佘詩曼扮演的「man姐」,信奉專業立身,擁有新聞使命感,是慕強者的天堂,但也有著狠辣的職場手段;馬國明扮演的佐治,由man姐提拔,卻後來居上,他當然也是業務上的強者,但更多的是展現著男性權威在職場中的傲慢與爭權奪利。

除此之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實用主義者、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屬下,以及懷抱正義新聞理想卻始終沒有實現抱負的「中立派」……你會在這裡看到新聞行業里最典型的「眾生相」。

劇情方面,則儘量還原了一家頂級新聞機構的職場生態,追尋真相的職業素質,行業內的傾軋和鬥爭,還有女性在高壓職場氛圍中對自我、對人生的重新認知。

那麼,這樣一部好作品如何破圈?如何被觀眾看到?

可以說,優酷非常精準地進行了《新聞女王》的營銷,有了好的營銷,一部劇才能夠站在更高水準的起跑線上。

首先,「酒香也怕巷子深」,劇集井噴的時代,「被看見」是先決條件。

雖然是一部好劇,但如果沒有強大的營銷,觀眾們無法看到它的存在,這就等於功虧一簣,事實證明,這也是很多港劇在內地失敗的原因之一。

而優酷針對《新聞女王》做了一系列精準的營銷,撬動起了最大的關注度。

宣傳方式疊代升級。

和以往刻板的劇集營銷不同的是,優酷和《新聞女王》主演一起搞了一場「真人秀」式的新穎營銷。在劇集開播初期,優酷給佘詩曼拍攝「神明少女」宣傳照,卻拍糊了,被女王指責「你就是這麼拍我的?」優酷則順勢用網絡熱梗「汗流浹背」回應。

馬上,優酷就給予《新聞女王》足夠的排面,重新放出佘詩曼「神明少女」的硬照,不過佘詩曼又在評論區po出優酷努力拍照的樣子,網友笑翻。

同時,在五個城市六個地標處亮起大屏,並形成了「優酷給足了佘詩曼排面」的tag,抖音矩陣同步在短視頻領域發酵,佘詩曼也回應了這個話題,使得這個詞條登上了熱搜。

幾方聯動,既有故事感,話題一再反轉,有連續性,形成了強大的宣傳效果,大家的初步感受是,佘詩曼「女王人設」名副其實,而優酷正在力捧這一新劇,似乎是實力不俗的樣子。

引導演員與網友互動,展示新鮮好玩的「人設」。

這部劇的營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群香港藝人也懂得玩梗了。主演佘詩曼和馬國明是內地觀眾最熟知的香港演員之一,但由於語言或者文化差異,香港演員很難融入內地網友的討論氛圍中去。

這一次,伴隨著《新聞女王》的預告以及開播,佘詩曼、馬國明都在微博上有很強的互動意識,各種玩梗不停。

比如優酷宣傳佘詩曼是「海王」,她調皮回懟:

搞得優酷只好「改邪歸正」……

馬國明也上傳自己被扮成女僕裝的視頻,接受大家的「公開處刑」:

他和高海寧兩個最大的「心眼子包」po出自己的表情包自嘲:

連資深女神龔慈恩(在劇中飾演方太)都下場和網友互動:

搞得網友也拿她來玩梗,說她穿的衣服像奶茶……

主演們生氣勃勃,官微也不甘示弱,《新聞女王》的官微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小王」,小王還做了一張頗有香港娛樂雜誌風格的圖片,咱就是說,小王是真不怕佘詩曼女王嗎?

還有林峯等好友的互動,祝福「優酷港劇十周年」,打出「女王請看劇」的tag,顯然形成了內地網友喜聞樂見的「夢幻聯動」等效果。

優酷還獨創了一種新鮮的劇宣方式就是「套娃式劇宣」,佘詩曼先在播報新聞的時候提起了優酷正在熱播的另一部劇《似火流年》:

看到《似火流年》的劇宣成功,優酷又升級到next level,和十年前的《使徒行者》夢幻聯動,因為劇中佘詩曼、高海寧、陳敏之在兩部劇中都有合作,只不過十年前集體發瘋,十年後情緒穩定。這波#三人精神狀態日漸穩定#的話題也被眾多粉絲拿來調侃傳播。

最重要的是,獨創的劇宣方式效果奇好,業界也十分震動,大概今後要有很多劇效仿這種模式了。

玩歸玩鬧歸鬧,有一點讓我比較感動的是佘詩曼常常在微博里寫下自己對於「man姐」這個人物的理解,算是一種另類的人物小傳吧,讓人更直觀地感受到香港演員的敬業,對劇情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港星玩梗造梗,當然離不開優酷作為獨播平台穿針引線的作用。年輕態的新鮮玩法,讓明星褪去了高冷的外衣,更接地氣,也更有活力,鞏固了現有的粉絲群體,也能吸納更多的年輕粉絲,網友們普遍接受度高。

第二,港劇的忠實觀眾群體仍然存在,「港劇情懷濾鏡」仍然是強大有效的武器。

優酷的「港劇場」已經是運營成熟的項目,針對每一部港劇都有不同的營銷策略。這一次《新聞女王》,女主角佘詩曼在劇中是當之無愧的女主,在戲外也擁有不俗的市場號召力,她有眾多經典作品加身,也有觀眾緣,當然有著強大的港劇情懷濾鏡。

所以優酷很巧妙地使用了這種情懷濾鏡,不多不少,尺度拿捏得剛好。

比如《新聞女王》開播發布會,優酷為佘詩曼準備經典角色混剪視頻,還請來博主反串cos爾淳,現場回憶殺梅開二度。

經典的力量總是強大的,因為那意味著每一個觀眾曾經的青春時光,當劇中的演員穿過十幾年前的經典角色,再次來到大家面前,仿佛那些閃著光的歲月也再度回來了。

第三,深諳受眾群體心理,主動拋出「流行點」,促成群體自發性傳播。

《新聞女王》的劇情紮實、犀利,給出的思考空間是非常大的,但如何將這些優質的議題從戲裡走向戲外,才是一部戲能夠落地的關鍵。

這一次,《新聞女王》有幾個相當巧妙也相當成功的傳播點,使很多觀眾自發地形成了討論、傳播的動作。

比如劇中馬國明飾演的角色說了一句「找個男人嫁了吧」,聯繫前後劇情,你會發現這是一個職場的權威男性在面對失敗、甚至被認為是「無能」的女性角色的一句最狠辣的嘲諷。

先打壓女性,告訴她你是無能的、軟弱的。

再拋出狠話:你不適合競爭的世界,還是找個男人嫁了吧。

這句台詞在優酷的營銷下迅速出圈,很多女性觀眾討論著,到底是「你活該沒人要」狠毒,還是「找個男人嫁了吧」狠毒?這個話題無論在微博、彈幕還是豆瓣上都引起了廣泛討論。

這是很典型的「設置議題」從而引發二次傳播的經典營銷手段,劇方敏銳地覺察到了當下女性觀眾的職場心理和婚戀心理,從而助推了話題的發酵,比如在女性用戶較多的小紅書,#找個男人嫁了吧#話題超億量閱讀,多數為網友的自然發酵,是非常成功的傳播營銷。

還有最近的劇情,man姐和電視台的人開會,沒想到一群位高權重的男性抱團,選在高爾夫球場,並且言語間多有對她的蔑視和玩笑,這樣的場景令每一個身在職場中的女性都有共鳴,話題討論二次傳播非常廣泛。

作為貨真價實的「職場劇」,劇集裡展示的職場生存之道也成為受眾自發傳播的話題,畢竟這部劇確實很多乾貨,「man姐職場教學」正越來越流行。

「趕緊找個人嫁了吧」,網友們你們是會玩call back的。

總之,這次針對《新聞女王》的營銷囊括了宏觀與細節兩個方面。

在整體質感的把握上,優酷給予了充分的高待遇,符合這部劇「高質」「高知」等氣質,平台力捧,才更易被觀眾重視,所以才會有#優酷為新聞女王打下的江山#等話題;

在細節上,充分掌握「順應網友喜好」「新穎有趣」「深諳觀眾痛點、敏感點」等原則,既有歡樂的玩笑,也有深度的話題引導,全方位地展示出這部劇的脈絡肌理。營銷取得的成績也是不俗的,開播至今,《新聞女王》已獲得刷屏好口碑之勢。

所以,常有業界人士稱它為「營銷教科書」,優酷的做法令越來越多的從業者直觀地認識到,營銷也成為劇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螢幕里的故事和螢幕外的故事一起發力,才能成就爆劇的誕生。

《新聞女王》是一部好看的港劇,同時它也是一個微妙但重要的信號,因為它似乎意味著——沒落多年的港劇終於漸漸地找到破局之道了。

港劇的破局之道是什麼呢?

那就是有勇氣打破原來固守了幾十年的成功經驗,開始心態歸零、順勢而為,主動迎接內地市場的新變化、新挑戰,也許在未來,港劇還能乘著融媒體的東風再度起航。

所以,還是蠻欣慰有這樣一個平台,依然對港劇抱有信心,它並沒有放棄港劇,而是花費很多精力促成港劇的復興。

因為人們深知,港劇有它的重要價值,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競爭力,它的文化融合和強悍的職場素養、專業度,它的強情節推進的風格,以及一眾香港演員的敬業精神,放在今天,這些仍然是一部劇成功的關鍵。

優酷的「港劇場」有很強的港劇儲備,不僅有經典劇,還有許多令人期待的新劇,比如《家族榮耀2》、《法證先鋒6》以及即將開機的《黑色月光》,讓港劇重新煥發活力。

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從港劇的生命周期感受到一種正向的能量,是啊,萬物都有高峰與低谷,不論是行業,還是個人。

港劇也好,man姐也好,他們教會我們永遠要敬畏時代的變化,要懂得向前看,人最怕固步自封,行業亦然,只有保持開放的心態才能乘上真正的東風。

所以,讓我們期待港劇的復興吧,畢竟,它曾是多麼璀璨的一顆明珠。

推薦:扯白||賣到7000的國產羽絨服,到底厲害在哪?

上文:Miss. L&H||泡芙般又蓬又暖還不重的鵝絨服,就是隆冬救星!

推薦:扯白||賣到7000的國產羽絨服,到底厲害在哪?

上文:Miss. L&H||泡芙般又蓬又暖還不重的鵝絨服,就是隆冬救星!

作者:毛伊豆

責任編輯:毛伊豆

出品:藍小姐和黃小姐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b520e6677477f77388927d58300aac5.html




道歉聲明

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