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微談:三星堆或無成熟文字,但理由未必如許宏先生所說

2022-07-09     古史微

原標題:古史微談:三星堆或無成熟文字,但理由未必如許宏先生所說

三星堆有無文字,這是筆者經常被網友問到的一個問題。對這個問題,我原本談過很多次。幾天前有網友把這個問題提給了考古學家許宏先生,許宏先生把三星堆有無文字的問題,與三星堆社會復不複雜(即三星堆的發展水平)聯繫在了一起。並認為,三星堆有無文字的問題,應該從三星堆人的需求著眼。

三星堆出土刻劃符號

有許多從事三星堆考古的學者都希望能在發掘中發現文字,這是我們所了解的。但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應該說,在三星堆有無文字的這個問題上,我有兩點看法與許宏先生基本相同。第一,我傾向於認為三星堆沒有文字或者說至少沒有成熟的文字。第二,討論三星堆有無文字的問題,應該從三星堆人的需求著眼。

截圖自許宏先生微博

雖然存在這些相似的看法,但在對這一問題的理解上,我卻與許宏先生很不相同。 許宏先生在自媒體上對網友的回覆中把三星堆有無文字的問題與三星堆社會復不複雜聯繫了起來。並進而聯繫到三星堆遺址之外的其他遺蹟,稱三星堆沒有複雜的金字塔式的社會結構。直白地講,就是三星堆社會不複雜,所以沒有文字的需求。這一點,不知道我理解對沒有?如果沒有理解對,請許 先生不吝指教。

截圖自許宏先生微博

下面,談下我的看法。第一,三星堆有無文字的問題,與三星堆社會復不複雜並無必然聯繫。從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來看,其社會結構至少已經顯示出三個不同的結構層次,或者說,這個部分至少仍是學界研究仍很不足的一個問題,因此認為三星堆是一個扁平化社會可能言之過早。

第二,三星堆有無文字的問題,確實與三星堆人的需求有關。但這實際還隱含著一個前提,那就是文字在中國青銅時代時期的主要功能是什麼?顯然,許宏先生把這個關鍵問題忽略了。

從許宏先生的答覆可以看出,他似乎在暗示三星堆發展水平不高,所以沒有使用文字的需求。按這個邏輯,文字就是衡量一個考古文化是否進入複雜社會的決定性指標。但要下這個判斷,我們至少要搞清楚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文字如何定義?二里頭、鄭州商城的刻符算不算文字,馬廠、半坡的刻符又算不算文字?

第二,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體系出現在武丁時期,如果以此作為文字的標準,並進一步將之作為衡量一個考古文化是否進入複雜社會的標尺,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則是,武丁以前的殷墟、洹北、二里岡、二里頭遺址又該算什麼社會呢?

武丁時期甲骨文

第三,回到前面提到的那個關鍵問題:在中國青銅時代,殷墟人最初創製這套成熟的文字體系時,主要目的是什麼?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才更容易理解三星堆有無文字需求的問題。

從甲骨文的使用可以看出,其主要功能乃是占卜,即人神溝通,故學界往往也把甲骨文習慣性地稱作「卜辭」。而三星堆呢?他們是如何實現與神交流的這個功能的?從考古現象來看,無疑主要是通過鑄造神像、動物、植物等神聖性器物來實現這個功能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這種與神溝通的方式與使用文字來與神溝通的方式,二者在古人眼中究竟哪一種會表現得更為神聖莊嚴呢?

三星堆出土青銅器

如今,文字被大量考古學家視為判斷一個社會是否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尺,但這顯然是一種現代性的眼光,這種眼光忽略了一點:文字真正閃耀出文明的價值,是在其創製以後的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表現出來的,而這種看法是否可以套用在文字創製初期,並用來判定一個社會的複雜程度,顯然仍有討論的餘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7bb97c1329c484251a50a047d29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