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報考鐵飯碗已經是很多畢業生們心照不宣的事情。
考大學一直都是家長對學生的期盼,在加上心中,只要考上了大學,將來就業就不成問題。
往前數十年確實是這樣的,大學生是各大企業爭搶的「香餑餑」,就連專科生也不需要擔心就業問題。
但時過境遷,大學生在也不是什麼稀有物種,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現在已經來到了「遍地都是大學生」的時代。
從而導致大學生的就業難度增加,據了解2022年共有1078萬的畢業生湧入社會,但企業能提供的崗位卻不多,很多學生不得不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
在加上一些特殊的原因,大學生們也不再心心念念著高薪的工作的,只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因此公務員成為了大學生心中的「白月光」。
10個大學生中有8個都有考公的打算,剩下兩個是考編的,簡單點來說就是大家都想成為體制內的一員。
體制內的工作種類有很多,但並不是所有在政府工作的崗位都是體制內的,有些崗位看似高大上,實則是無編制的臨時工,大學生要提前了解。
看似高大上,實則是無編制臨時工的崗位
輔警
這個崗位這幾年備受大學生們的青睞,因為帶有「警」字,很多大學生誤以為這和崗位和警察是差不多的,但其實有很大的差距。
最明顯的就是這個崗位並不屬於體制內的,而是一個沒有編制的臨時工,所以穩定性來說會差很多,也不會享受體制內的待遇。
城管
相比較於輔警,城管這個崗位大家就熟悉的多了,經常也會遇到,看起來好像很威風的樣子,有一定的權利。
事實上並不是,在街頭巷尾我們看到的城管基本上都是臨時工,薪資待遇也沒有多好,但是領導級別的是公務員,有考公想法的學生要提前了解。
法院書記
法院聽起來就比較「高大上」,因此很多學生覺得能在法院裡工作,應該就是公務員,但法院書記就是臨時工。
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幫助記錄庭審過程,工作的難度也不大,但不是所有的法院書記都是臨時工。
法院書記這個崗位一般都四種情況,一種是委任制,還有聘任制,聘用制以及速錄員,後兩種不是公務員,大學生要提前了解以免後悔。
社區工作者
在社區工作的很多人其實都是臨時工,有的甚至簽訂的是第三方的合同,合同到期後就存在失業的風險。
這幾個崗位雖然聽起來像是公務員,但實際上並不是,大學生們在報考之前,要多了解一些,不要等到被錄取了才開始後悔。
公務員好是好,但上岸的難度也非常大,大學生們要努力才行
公務員考試是非常嚴格的,而且考核的內容也比較多,除了筆試和面試之外,學歷、體檢以及政審都是會影響大學生上岸的。
雖然說本科學歷就可以報考的,但公務員也是擇優錄取的,學歷越高上岸的幾率越大。
政審也非常的重要,報考之前大學生們最好先了解一下家裡的情況,不符合要求的就不要報考了,浪費時間。
還有些大學生仗著年輕,就忽略了體檢,其實並不是存在重大疾病才會體檢不合格,如果體檢前生活不規律,血壓異常的話體檢也是不會通過的。
所以每一步大學生都要重視,而且還在不斷的為自己增加優勢,入黨就是其中一種方式,公務員對黨員身份是非常青睞的,會大大提高上岸的幾率。
優異的成績,較高的綜合能力,有專業相關證書也都是優勢,大學生要充分利用大學4年,不斷的提高自己。
公務員上岸不易,大學生還有這些選擇
公務員的競爭過於激烈,陪跑是常態,鐵飯碗的崗位眾多,大學生們沒必要把目光局限在公務員崗位上。
事業單位、國企等也都是比較好的選擇,比公務員更容易上岸,雖然和公務員有一點差距,但都比私企要好很多。
尤其是那些筆試和面試成績很優異,但因為政審未能上岸的選擇,可以選擇這些崗位,很多都是只要大學生本人的政審通過了,就會給予錄取,滿足大學生們的鐵飯碗夢。
但無論是公務員也好還是事業單位和國企,在報考之前大學生都要對崗位進行詳細的了解,不要等到上岸後在後悔。
話題討論
你覺得這些無編制的臨時工值得報考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