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的方法一般認為是順產和剖宮產,而且在很多人的認知里,剖宮產的孩子沒有順產的好。近日,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剖宮產的孩子比順產的孩子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怎麼剛出生的孩子就能判斷出更易患糖尿病呢?
剖宮產使孩子患糖尿病風險增加
據德國《世界報》網站日前報道,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16個國家的1萬多名患有1型糖尿病的兒童,以及100多萬名未患病兒童的對照數據進行測評,發現一種驚人的聯繫:剖宮產的孩子患Ⅰ型糖尿病的幾率明顯增加了20%。
研究人員目前無法解釋剖宮產是通過何種方式增加患糖尿病風險的。他們沒有發現糖尿病與產婦年齡、嬰兒出生體重和哺乳之間存在聯繫。然而,德國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兒童數量在持續增加。10萬名兒童中差不多有13名患有此病,而且這一比例正以每年3%至4%的速度遞增。
德國目前幾乎有三分之一的嬰兒通過剖宮產降生,而1995年這一比例在新生兒中還只有18%。各種原因促成了這一趨勢:女性對自然分娩疼痛的恐懼和對時間安排上靈活性的考慮等。但世衛組織的報告顯示,從醫學角度看,只有10%的分娩需要剖宮產。
前不久,由北京大學生育健康研究所副所長劉建蒙教授與美國紐約大學華格納學院簡·布盧斯坦教授合作撰寫的論文,其中也提到「剖宮產可能使孩子患上1型糖尿病、哮喘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增加約20%。」該論文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雜誌《英國醫學期刊》。
「之所以做這項研究,是因為我國剖宮產率實在太高了。」劉建蒙教授直言不諱地說。剖宮產本來是產科處理高危妊娠和難產的重要手段,世界衛生組織1985年推薦,人群剖宮產率不宜超過10%~15%。然而,近20年,許多國家剖宮產率持續上升,遠超推薦水平。剖宮產多的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沒有明確臨床指征的情況下,母親要求剖宮產。「這一點在我國尤為突出,已成為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在英國,母親要求剖宮產占全部分娩的1%~2%,在美國約3%,而我國部分地區高達20%,為全球最高。」
為了規範剖宮產,英國和美國的醫學權威機構均發布了臨床共識,但共識在總結剖宮產的利弊證據時,均未說明剖宮產對孩子遠期健康的潛在影響。「這顯然是欠周全的,因為絕大多數要求剖宮產分娩的母親,初衷都是為了孩子更健康。」劉建蒙教授表示,要想讓「陰道分娩對孩子好」更有說服力,必須找到更多、更有力的證據。
研究表明,剖宮產有可能使兒童1型糖尿病、哮喘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增加約20%,具體來說,剖宮產兒童發生肥胖的機率為19.4%,而陰道產兒童僅為15.8%。並且,肥胖與諸多其他慢性病如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發生關係密切。可見,剖宮產的孩子患上糖尿病的幾率較高。專家分析,其原因可能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可能與剖宮產嬰兒在分娩過程中缺乏產道菌群暴露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剖宮產嬰兒缺乏產道擠壓刺激有關。
專家強調,對於有剖宮產適應症的孕婦來說,剖宮產是一個很好的分娩方式,但若濫用,好事就可能變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