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的方式里,藏著一個人的格局
金錢和時間流向哪兒,
你的人生就會走向哪兒。
作者:洞見MK
比爾·蓋茨說過:「巧妙地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
同樣的一筆錢,在不同人的手裡,卻有了不同的流向和價值。
有人大手一揮,花得隨心所欲;
有人盲目跟風,衝動之下就刷卡消費;
也有人省吃儉用,每買一樣東西,都要反覆衡量性價比……
錢,是一面鏡子。
花錢的方式里,折射出了一個人的見識、眼界和層次。
1
認知低的人,都陷入了消費陷阱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是世界級的研究「貧困問題」的專家。
他在《貧窮的本質》一書中,講過窮人帕克的故事。
帕克是生活在印尼的一個普通農民,他家境很窮,有時候兩天才能吃上一頓飯。
因此,帕克的身體極度虛弱,既幹不了活,也賺不了錢。
為了減輕家裡負擔,他的孩子們要麼輟學打工,要麼就被送到了爺爺奶奶家。
然而,當阿比吉特到帕克家拜訪時,卻對眼前的景象大吃一驚。
帕克的屋子裡,竟然擺放著一台電視機、DVD機和行動電話,角落裡還有一些茶葉和咖啡。
阿比吉特百思不解,有錢為什麼不先填飽肚子,而是買這些又貴又沒用的東西?
帕克告訴他說:「我總得給自己找點樂子。」
阿比吉特勸說帕克,可以把錢留著養身體,或者供孩子讀書。
可帕克還是沒聽進去,有了一點點閒錢,就拿去消遣。
後來他才發現,帕克並不是個例,這片土地上的窮人,大多如此。
最終,阿比吉特得出了一個結論:
人之所以窮,往往不是因為收入的問題,而是因為認知太低。
很多人在消費的時候,完全毫無理性。
他們不了解自己最需要什麼,也從不考慮回報比,所以才會一次次地陷入消費陷阱。
同樣的故事,不只發生在貧窮的印尼,也發生在我們身邊。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把「及時享樂」奉為圭臬,把「犒勞自己」放在首位。
於是什麼時髦就追趕什麼,什么小眾就消費什麼。
今天去喝一杯聯名的奶茶,明天去購入一部某品牌最新推出的手機。
不知不覺,把錢花得個精光,卻沒能為自己帶來些增長性的價值。
聽過這樣一句話:「真正決定貧富差距的,是認知水平的高低。」
越是沒錢的時候,越要保持頭腦清醒。
珍惜手裡的每一筆資金,慎重考慮每一筆支出的性價比。
把錢花在真正值得的地方,不衝動,不盲從,這才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清醒。
2
眼界遠的人,都懂得節制花錢
著名理財師大衛·巴赫說:「與錢有關的問題,通常不在於收入太少,而在於開銷太多。」
一個人沒錢,往往是因為眼界太窄,缺乏長遠的支出規劃。
未雨綢繆,強制儲蓄,才能遊刃有餘地應對各種困境。
看過這樣一期TED演講。
演講的女孩叫孫玲,十幾歲時就進了工廠,每個月收入只有兩千。
其他女同事工資一到手,要麼拿去消費,要麼就攢著作嫁妝。
但孫玲卻志向遠大,不甘心在廠里待一輩子。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對計算機軟體學習有了興趣。
然而,培訓費用十分昂貴,她連第一期費用都負擔不起。
但經過再三思考之後,孫玲開始下定決心攢錢。
她制定了嚴格的支出計劃,一餐一飯都吃得很簡單,衣服首飾也不再買。
沒過多久,她就攢下了三萬塊。
她把這些錢全部拿去報班,學成之後,成功找到了一份程式設計師的工作。
後來,她又繼續一邊攢錢,一邊花錢投資自己。
先是提升技能、學習英語、後又到了一所美國大學進修。
幾年後,憑藉著出色的能力,孫玲進入了紐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年收入高達百萬。
而當初那些在工廠的同事,仍舊在被困在原地打轉。
正是因為把錢花對了地方,孫玲才能扭轉自己的命運,實現人生的逆襲。
日本經濟學者野口真人,曾提出過「三個錢包」理論。
他認為,每個人都有三個錢包,分別用於消費、投資和投機。
消費,就是花錢滿足個人享樂的慾望。
投機,就是做花錢賺大運,如買彩票、收藏藝術品等。
投資就是先付出一部分成本,就能獲得長期回報的事情,比如把錢花在提升自我、子女教育上。
真正的高手,都具備遠見思維,會組合使用三個錢包。
最佳的花錢原則就是「一多一少一適度」。
少投機、多投資,適當消費。
奢侈無用的東西,能省則省;充實自己的事情,該花就花。
把錢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你就能在未來獲得無限的回饋。
3
格局大的人,都把錢花對了地方
作家何權峰說:「一個人花錢的方式,多少決定了他將來所能達到的高度。」
按照花錢的方式,可以把人分成三個層次。
處於底層的人,亂花錢,想到什麼買什麼。
只追求眼前的短暫快樂,沒有留下備用金,為日後埋下了隱患。
第二層的人,能存錢,緊巴巴地捂著自己的口袋。
雖然能保證自己的生活,卻錯過了更多的體驗,從未真正地活在當下。
第三層的人,會花錢,能把錢花到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讓錢生錢,利滾利,不斷為自己增值,擁有更加豐富、開闊的人生。
聽過這樣一個比喻:「財富,就像是一個水池裡的水,每天都會源源不斷地流走。」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些流出去的錢,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性價比。
1. 把錢花在健康上:
你注意到過身邊的「健康陷阱」嗎?
很多人只顧著拚命賺錢,平時毫不在乎身體狀況,等小問題熬成了大毛病,才去補救。
往往一下子,就掏空了大半輩子的積蓄。
健康上的錢,早花叫投資,晚花是消費。
身體養護方面,我們一定不能摳門。
可以成立一個健康帳戶,定期向其中投放資金,用於健身、體檢、治病等方面。
2. 把錢花在關係上: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有人幫才能走得更遠。」
金錢是生著羽翼的東西,把它放出去,才能帶回更多。
在自己發達之際,分出去一杯羹;或在他人危難之時,拉人一把。
別人也會把你的好記在心裡,在未來某天加倍回贈於你。
你今天在人脈上花的錢,都會成為未來助力自己攀登的階梯。
3. 把錢花在成長上:
俞敏洪曾說過:「與其有錢,不如值錢。」
投資賺錢的能力,比存下100萬更重要。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你現在的看家本領,可能幾年內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若想不被淘汰,必須進化自己的能力。
深耕自己,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你的價值和收入才會水漲船高。
劉潤曾說:一個人對錢的認知,會影響他的選擇,並最終決定他的命運。
金錢和時間流向哪兒,你的人生就會走向哪兒。
盲目消費,只能滿足一時的虛榮和無聊;
合理規劃,投資得當,把錢花對了地方,你才能收穫不間斷的驚喜和成長。
點個贊吧 ,與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