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幫一個太閒的人

2023-11-02     洞見

原標題:永遠不要幫一個太閒的人

永遠不要幫一個太閒的人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人生莫如閒,太閒反生惡業。

一個尋常的夜晚,65歲的陶老伯門外傳來急促的敲門聲。

陶老伯應聲開門,來人迅速衝進來,對著他連捅幾刀。

陶老伯來不及呼救,倒在了血泊中。

令人唏噓的是,要了陶老伯性命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多次幫助過的一位17歲少年。

之前,這個少年租住在陶老伯的房子,月租280。

看少年可憐,老伯索性免了他的房租,還曾借錢讓他吃飯找工作。

後來少年去別的地方租房,整日好吃懶做,遊手好閒,因為沒錢支付房租,被房東趕了出來。

不忍看少年淪落街頭,陶老伯又好心收留了他。

老伯的兒子稱,父親此前接到過少年再次借錢的電話,可能是因為父親拒絕了,便懷恨在心。

加之見到陶老伯生活優越,每天釣魚收租,又心生嫉恨。

於是向自己的恩人舉起了屠刀。

善良的老伯,沒等到受助者的感恩,反倒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這讓我想起知乎上曾有個提問:生活中什麼樣的人最不能幫?

有個回答說:太閒的人。

因為在整日無所事事的人眼裡,別人的所得是不勞而獲,別人的幫助是理所當然。

幫一個閒人,搭上所有時間和精力也換不來感恩,甚至可能將自己拖入深淵。

01

作家李筱懿當年在報社實習時,有一次接聽熱線電話。

一位大媽打電話來,要給他兒子相親。

李筱懿好心告訴大媽:我們這裡不是相親電話,阿姨你想給兒子找對象,我可以幫你介紹一個平台……

阿姨一聽來勁了,又追著問相關細節。

李筱懿都一一耐心解答了。

時間過去了20多分鐘,大媽繼續在電話里喋喋不休,李筱懿有點著急,就掛掉了大媽的電話。

不曾想這一舉動,竟惹惱了大媽。

大媽不依不饒,特地找到報社,跟領導投訴她。

更令她沒想到的是,領導不分青紅皂白給她一頓數落。

她只得又賠笑又道歉,還送了大媽一年的免費報紙。

她覺得委屈不已,但領導後來開解她說:

「你的時間重要,還是她的時間重要?一開始你就不應該多管閒事兒。」

生活中那些閒人,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和精力。

你耗時耗力幫他忙,他卻把時間花在搬弄是非上。

到頭來,你施出去的善意,變成了潑向自身的髒水。

導演王晶有位朋友李家祥,在金融風暴中失業後,整日無所事事。

王晶見他生活窘迫,便好心在自己執導的警匪片中,幫他安排了一份後勤的工作。

後來他嫌後勤跑前跑後太辛苦,找到王晶要求給自己一份演員的工作。

考慮到他沒有表演經驗,王晶勸他:「表演你可能不在行,如果你覺得後勤不適合你,我可以給你重新安排。」

誰知,李家祥當著劇組全體人員的面,將王晶痛罵一頓:「你也知道後勤薪水低啊,這不是打發要飯的嗎?」

說罷,他揚長而去。

不僅如此,他還到處散布王晶的謠言,說王晶是個只認錢財不認朋友的勢利小人。

幫助閒人,是在和人性的陰暗面較量。

閒人的蠢在於:

自己的時間不值錢,就認為別人的時間同樣不值錢,從不懂得感恩。

閒人的惡在於:

一旦你給他提供過幫助,哪天又滿足不了他的需求,他就在心裡記恨你、想方設法打擊報復你。

幫一個閒人,你永遠都會是輸家。

02

聽過一個「黑洞人」的概念。

如果某人一靠近你,就讓你陷入疲倦與內耗,這個人就是吸食你能量的「黑洞人」。

太閒的人,最不缺的就是煩惱。

長期跟這樣的人打交道,他們身上發生的糟心事、各種負能量都會傳染給你。

美國作家喬治·珍妮大學畢業後,在《紐約前鋒報》當編輯。

當時他和另一個同事租住在同一家公寓里。

同事下班之後不是去酒吧消遣,就是找喬治閒聊訴苦。

而談話的內容,常常充滿怨懟。

他不滿父母身份低微,不能在事業上為他提供幫助;

他抱怨領導對自己不重視,自己薪水太低,無法維持生活開銷。

喬治出於好心,剛開始還一一為他開解,勸他凡事想開看開。

還建議他多花時間精進自己的業務,能力上去了,生活肯定會改善。

可日子一久,喬治也開始變得消極。

他不再賣力工作,下班後開始和同事一起混跡酒場。

直到那年聖誕節他回家探親,看到父親為養家餬口,每天都在拚命工作。

想到自己每天爛醉如泥的樣子,他突然很痛心。

從以前熱愛生活,到現在渾渾噩噩度日,他才醒悟,自己已不知不覺被那位擺爛同事傳染了負能量。

回到紐約,喬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公寓搬了出去。

《菜根譚》里講:人太閒,則別念竊生。

閒人無所事事,就會滋生各種負面情緒,也容易變得墮落。

你好心幫助他,是在把負能量往自己身上引。

久而久之,他不求上進的思想變成了你的,遇事抱怨的習慣也變成了你的。

凝視深淵者,必被深淵吞噬。

03

這些年,我幫過不少閒人,管過不少「閒事兒」。

我幫無所事事的朋友介紹過工作,也幫成績墊底的的侄子輔導過功課。

結果無一例外地費力不討好

朋友上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介紹他去的那家公司負責人對我抱怨連連;

侄子爛泥扶不上牆,我花費的精力沒有任何效果,還被親戚指責水平太差……

久而久之我明白一個道理:人只有自己想改變,才能真正被改變。

我自以為好心的幫忙,其實是介入了別人的因果。

閒人有閒人的命數,你橫插一腳,其實也背負了他的命運;

懶人有懶人的因果,與其使勁幫他,倒不如讓他被現實教育更有效果。

作家韓少功的書中,有個主人公叫老韓。

老韓當年下鄉時,認識了一個村裡孩子魁元,很招人喜歡。

多年後的某天,魁元帶著一個同伴來城裡拜訪他,希望老韓幫他們找一份工作。

老韓對魁元印象不錯,便安排他們住下,並把他們介紹到朋友的工程隊幹活。

但沒過幾天,倆人就干不下去了,說日頭太曬。

老韓愣住了,農村娃怎麼會受不了曬呢?

細問之下他才得知,這些年魁元在村裡結交了一幫遊手好閒的朋友,每天除了喝酒吹牛,就是在村裡四處晃悠。

但魁元並不以此為恥,反而覺得這樣的日子很瀟洒。

老韓見魁元染上了奸懶讒猾的臭毛病,立刻將兩人趕出了家門。

沒過多久,魁元就因為聚眾賭博,被抓進了監獄。

別人都說老韓未卜先知,老韓卻說自己只是深諳人性。

《小窗幽記》中講,人生莫如閒,太閒反生惡業。

太閒的人,好吃懶做、不求上進,你同情其遭遇,費心費力幫忙,也會與其厄運糾纏在一起。

所以,永遠不要幫一個閒人。

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也幫不了一個不求上進的人。

瞎操心、亂幫忙,可能令自己陷入無盡的麻煩中。

適時遠離,及時止損,不是冷漠,而是一種清醒。

作家周國平兩耳不聞窗外事,常年閉門寫作。

他秉承的處世原則是:不理閒人,不管閒事。

不理閒人,避免背負別人的因果;不管閒事,有更多的時間自己修行。

善良要有度,當一個人不思進取,一味索取時,請及時收起你的善良。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f9b9dc38849c1bdb932f550dea3c5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