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港警握槍姿勢那麼怪啊?因為左輪手槍容易燒手啊

2023-01-17   不正經的軍棍

原標題:為何港警握槍姿勢那麼怪啊?因為左輪手槍容易燒手啊

經常看港片的朋友,應該對港警的持槍握姿比較熟悉,然後再看一些美劇,就會覺得,美國警察和港警的握槍姿勢很不一樣。這裡面是一個握槍動作的問題,港警普遍用的是茶杯式握持方式,再不就是推拉式,而美警用的則是韋弗式。

目前來講,手槍握持最好的方式是韋弗式。這種射擊方式,是五十年代後期,洛杉磯一個叫傑克·韋弗的警長首創的,他利用這種握持方式,在1959年的獲得了全國冠軍。在1982年的時候,韋弗式被FBI定為官方射擊方式。隨著時間推移,目前的各國軍警,基本都採用韋弗式射擊方式了,韋弗式的握姿大體就是下面這樣。

而IPSC(國際實用射擊協會)賽事中,手槍組的比賽,射手基本都是採用韋弗式射姿。IPSC第一課,一般都是教官教你各種射姿,裡面尤為強調的就是韋弗式,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目前,這種韋弗式射姿,是公認的最好的、最實用的手槍射擊方式。

而港警之所以握持方式不同呢,主要原因是他們用的史密斯維森的M10HB型左輪。注意,這是個左輪手槍。

咱先來看看左輪有啥不一樣的。左輪手槍最大的好處,其實就是沒有卡殼這麼個事情。左輪手槍沒有抽殼、拋殼這個過程,根本不存在卡殼現象。遇到啞彈,直接扣動扳機就是下一發彈過來了。

左輪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裝彈太慢,當年邁阿密槍戰,FBI二死五傷,就有傷亡是因為裝彈慢的緣故,六發子彈打完了,裝彈半天。另一個問題是,左輪手槍存在漏氣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存在,到現在都沒法解決。而決定射擊姿勢的,就是這個漏氣的緣故。

左輪手槍能夠運行,彈輪就是要轉起來的。那麼槍管和彈輪之間就要有一個縫隙,畢竟你貼緊了是沒辦法轉的。而子彈在擊發之後,子彈爆燃產生的氣體,就會從這個縫隙中漏出來,這個縫隙叫做彈輪間隙。

左輪手槍漏氣,帶來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彈頭蓄能不足,導致彈頭的槍口動能很低。現在主流的手槍彈是9*19mm帕彈,軍警裡面使用最為廣泛的手槍彈。而這種手槍彈放在左輪里,威力就會變小,槍口動能降低,初速度降低。當年有過案例,某國警察用9mm左輪打恐怖分子,二十米左右一槍就撂倒了恐怖分子,等警察準備靠近查看的過程中,很警惕的走過去(其實是很慢),恐怖分子起身跑了。真實案例,有興趣地猜一下這是哪,用的啥槍。

所以左輪手槍一般都是大口徑、長彈,確保子彈有足夠的裝藥量,口徑要夠大,漏出去的氣體要能夠彌補上,確保子彈打出去動能夠用,有足夠的殺傷力。本身手槍這東西就是個自衛性質的東西,萬一無法讓敵人喪失戰鬥力,這就很危險了。這就多說一句,9mm的左輪用於警用,就是個敗筆。

而漏氣,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可能會燒手。你想啊,從彈輪間隙往外漏氣,尤其這還是個燒了的氣,肯定也是燒手的。口徑越大、彈殼越長,裝藥就越多,漏出來的也就越多,就越燒手。

這就導致,左輪手槍在握持的時候,是要特別注意的,你要是用韋弗式射姿,危險係數是非常高的。射擊的時候,左手大拇指是非常容易靠近彈輪間隙的。這樣就導致,很容易燒手。因此,所看到的港警使用史密斯維森左輪的時候,左手都是離彈輪非常遠的,去避免左輪燒手這個問題。

左輪這東西有大有小,大口徑左輪的話,槍身普遍偏大,這會兒你用韋弗式,手指會原理彈輪間隙。但是如果手槍尺寸較小,那麼就危險了,手指就可能會處於出氣位置,到時候烤豬蹄就誕生了。即便是用韋弗式,大拇指都要儘可能地下壓,避免燒手的問題,但是這樣很不舒服。

而另一面,韋弗式射擊其實並不適用於左輪手槍。左輪手槍握持並不方便,雙手握持會嚴重影響射擊速度的。左輪手槍的握把基本都是弧形,后座、槍口跳動的緣故,會導致槍的可控性不好。

左輪手槍最常見的握持方式其實是推拉式,尤其是越大口徑的左輪,越需要推拉式,這裡就不是適合了,而是需要。推拉式的射擊方式大體就是,單手持槍,另一隻手握住持槍手,向下壓,這個做法主要是將槍口上跳儘可能地往下壓。要不是這玩意兒真容易指天,那還打個鬼了。

所以港警在用左輪的時候,茶杯式和推拉式是比較常見的,用韋弗式的,一般也都將大拇指下壓,再不就弄個不倫不類的姿勢,比如下面這個,推拉韋弗?

後來港警裝備了格洛克17和西格紹爾P250之後,韋弗式逐漸成了港警的主流握姿了。

並且,除了港警,咱們警察裝備9mm的05警用左輪之後,也是採用的茶杯式射擊方式的,原因,也是左輪容易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