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手裡有一挺上置彈匣的輕機槍,而且有一些特殊版本是銀色的。其外形非常類似於捷克式輕機槍,尤其是改成7.62*39mm槍彈版本的捷克式輕機槍。但是這挺機槍是捷克式的改進版麼?實際上並不是。而且,就外形來講,相比較於捷克式,這挺機槍更像是日本人的96式輕機槍。
這挺機槍叫做73式機槍,用的子彈是7.62*54mmR。其實是前蘇聯的PKM機槍的一個復刻版,和捷克式沒有什麼關係,硬說有關係的話,無非就是有個上置彈匣而已。而且,就算是有關係,也是捷克的vz. 52/57輕機槍,捷克式的最後一個版本,這挺機槍頂多是有著和vz. 52/57一樣的雙路供彈,既可以彈匣供彈,也可以彈鏈供彈。
最早,人民軍成立之初,是沒有任何本土軍工能力的。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甲午海戰之後,他們就處於了日治時期,一直到二戰結束,他們那邊也就只有幾個製造所而已。而我們在洋務運動後,就開始開設現代化兵工廠了,一直到解放,國內兵工廠數量不低,中間也是攢了不少底蘊。而他們,則是妥妥的一窮二白了。
人民軍成立之後,基本全盤接收了蘇式制度,又全盤接收了蘇制武器,甚至軍服都差不多,到現在都差不多。前蘇聯在五十年代時,曾經向其一種兄弟們安利自家的武器,幫助建設自己的軍隊、軍工。中朝兩家的軍工企業,都是在蘇聯幫助下進行的。咱們和人民軍一樣,接收了大批蘇制武器以及各種武器圖紙,這裡就包括了AK47、RPK、RPD等,而人民軍的73式機槍則是PKM的復刻品。
這挺機槍的自動原理和PKM基本是一模一樣的,只有一些小細節上的優化,但是不影響結構和功能。
由於這挺機槍雖然用了一個很類似AK的前掛後卡的彈匣,但是供彈的方式不一樣。彈匣前端,是沒有出口的。由於這挺機槍還是一個PKM機槍,PKM機槍的供彈,是通過取彈鉤將子彈從彈鏈上取出來,然後再將子彈送到供彈道上。為了不影響結構,這挺機槍的彈匣,前面是沒有供彈口的,是在後方開了個槽,去適配取彈鉤進行取彈。
其實這挺機槍多數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彈匣供彈,畢竟彈鏈供彈還是比較拖沓,即便是有彈鏈箱,也還是影響機動性的,這樣的話,就不是很利於步兵班組作戰了。相比之下,彈匣供彈要好得多。即便是彈匣里只有30發子彈,上置彈匣的時候,換彈匣速度比較快,對火力持續性影響沒那麼大。之所以是上置彈匣供彈,主要原因還是導氣管在下面,下置彈匣這就並不好用了。
由於這挺機槍用的是上置彈匣供彈,彈匣和槍管在一條垂線上,這就導致這挺機槍沒法將準星照門設置於槍管、機匣的正上方,畢竟那個彈匣在那裡擋著呢。所以這挺機槍和其他上置彈匣的機槍一樣,將準星照門挪到了左側,這下就不影響了。
而這挺機槍的槍口是可以發射槍榴彈的,這就有點極端了,機槍還配槍榴彈。既然機槍手都配了,那麼,其他步槍手是不是也都配了?當然,這挺機槍的導氣管是有氣體調節功能的,不然你沒法將槍榴彈打出去,打的時候要關閉導氣孔。並且,使用槍榴彈的時候,可以使用槍榴彈的瞄具,這個瞄具平時是摺疊於準星旁邊,在槍管正上方的位置。
而在不使用槍榴彈的時候,可以安裝一個制退器,套在槍口上面,通過卡扣固定住。這個制退器為了攜帶,可以擰在導氣管下方,一樣是通過卡扣進行固定,用的時候拆下來,放在槍口上面就可以了。而位於導氣管下方的卡扣,沒了制退器放在那裡,則可以在上面加裝一個刺刀。
整體上,73式機槍和PKM沒什麼太大的不同了。人民軍造80年代以後,就在逐漸用更直接複製PKM的82式機槍替換73式機槍了。但是這挺機槍的出鏡率依舊是非常高,人民軍的閱兵、宣傳,都有這挺機槍的出鏡。而且,很多73式機槍被製成銀色,用於對士兵的表彰,或者是作為禮賓槍使用。
並且這挺機槍還曾經大範圍出口,主要是兩伊戰爭期間,這挺機槍大量出口到了伊朗。而近些年,伊朗的戰事不多,自己也換了新機槍,當初買的那些73式機槍就被自己援助給了一些伊朗扶植的武裝部隊裡面,比如什葉派民兵之類的部隊。在針對ISIS的反恐戰場上,也有這挺機槍的出鏡。只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73式機槍的原廠彈匣也不剩什麼了,反倒是彈鏈有的是,所以現在看中東、北非的73式機槍,主要都是彈鏈供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