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播出10年,吳鎮宇父子「反目成仇」,卻被全網羨慕

2023-02-22     窈窕媽媽

原標題:《爸爸去哪兒》播出10年,吳鎮宇父子「反目成仇」,卻被全網羨慕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最近在追表演類綜藝《無限超越班》。

吳鎮宇作為導師,把毒舌展現的淋漓盡致。

出道六年的沈月哭著說自己是社恐,吳鎮宇問她是不是演的。

學員周柯宇表示不能接受吻戲,因為粉絲會介意。吳鎮宇表示「你連媽媽贊不贊成你拍吻戲都不在意,你還擔心粉絲?」。

節目中,吳鎮宇言辭犀利、不留情面,讓新人演員瑟瑟發抖。

毒舌如他,也有「一生之敵」:

兒子,吳費曼。

猶記得十年前參加《爸爸去哪兒》,別人忙著父慈子孝,吳鎮宇父子是另一種畫風。

小費曼不喜歡選的房子,吳鎮宇:那也沒辦法,就像我不喜歡你是男孩子一樣。

節目之外,父子倆也沒有停止給對方使絆子。

吳鎮宇金像獎落選,費曼公開祝賀:恭喜吳蒸魚獲得最佳陪跑。

吳蒸魚,是兒子對老爹的「尊稱。

吳鎮宇也予以反擊「兒子,爸爸賺錢不容易」。

父子倆這樣互嗆的場面還不少。

聽說郭富城有兩個女兒,吳鎮宇公開喊話讓兒子加油,費曼回懟「別沉迷熱搜和流量了」。

費曼在「吳鎮宇貼吧」說老爸丑,結果被吳鎮宇粉絲拉黑。

近幾年,費曼增長的不僅是年齡,還有飆升的體重。

吳鎮宇能怎麼辦?當然是抓住機會反擊啦~

網友想要費曼好看的照片。

吳鎮宇:沒找到。

張智霖說兒子太瘦,游泳時不敢脫衣服。

吳鎮宇:我兒子也不敢,太肥。

費曼減肥每天清湯寡水,吳鎮宇用美食誘惑「可惜啊,有些人吃不到」。

「有仇必報」的費曼在爸爸辛苦錄製節目時,也沒少發美食。

吳鎮宇:你知道為什麼我不敢打你嗎?

費曼:因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玩笑歸玩笑,吳鎮宇也會幫兒子說話,說兒子是因為水腫導致看上去很胖,其實真人看起來會瘦一點。他相信兒子以後能瘦下來,成為勵志的潛力股。

輕鬆詼諧的相處,讓二人擁有了亦師亦友的親子關係。

吳鎮宇和兒子的相處模式也是為了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父親從小就對自己很嚴格,所以希望自己和兒子能成為朋友」。

吳鎮宇還坦言,兒子小時候性格內向敏感,他跟兒子開玩笑比較毒舌,是希望他以後面對語言暴力能夠不那麼脆弱。

兒童心理學家杜布森在《養育兒子》一書中說:「孩子的自我價值和自信,都和他與父親的關係直接相關」。

在父親的影響下,曾經因為肥胖而自卑的費曼,開始接納自己的身材。還憑藉頑梗天分把自己運營成了一個小網紅,經常主動宣傳爸爸的作品。

這對父子並沒有因為互相「毒舌」變得疏遠和憎恨,反而讓心越來越近。

傳統家庭中,很多爸爸對兒子往往是責備、命令、教導為主。

所以,在許多孩子的印象里,父親嚴厲、話少、不易親近。

所以,吳鎮宇父子經常互損、沒大沒小,並不符合主流相處模式,卻讓很多網友羨慕。

同樣讓人羨慕的還有甦醒和父親。

2007年甦醒從選秀節目《快樂男聲》正式出道,一時風光無限。

2012年後,甦醒和經紀公司鬧掰,在巔峰時刻被無情「雪藏」多年。

直到前段時間參加綜藝《快樂再出發》,他才因為性格魅力開啟了事業的「第二春」。

樂觀、幽默、豁達……人們驚呼:原來你是這樣的甦醒

看了他和父親的相處模式,我明白了他性格里的「養分」來自哪裡。

幽默,父子倆是認真的。

不甘心被人稱為「甦醒的爸爸」,一生要強的老父親總是自稱「蘇總」。

在甦醒的聊天記錄里,永遠不缺蘇總搞怪的身影。

把微信當對講機,每句話都要說兩遍,惹得甦醒:「有點兒煩,有點兒煩」。

蘇總:「你可以多欣賞我優美的文字。」

不僅自戀,要零花錢也毫不客氣。

生日,甦醒給老爸發紅包。

蘇總:紅包太大,可惜生日只有24小時。

父親節收到紅包。

蘇總:我很喜歡,多來點。

兒子叮囑外出注意安全,蘇總表示「兒子太囉嗦,準備投河」。

蘇總毫不掩飾「勢利眼」,在兒子落難的時候果斷「踩一腳」。

以前兒子回家,蘇總都會去接。

當甦醒陷入解約風波欠幾百萬外債,蘇總讓兒子打車回家,理由是:待遇和回報緊密相關。

甦醒跟爸爸就像好朋友那樣,隨時開玩笑、調侃、出口即是梗。

但凡父子同框,總是出現哈哈哈的魔性笑聲。

甦醒在溫暖輕鬆的父子關係中長大,養成了他開朗樂觀的性格,以至於背上幾百萬負債,依然沒能打垮他。

事業低谷期,甦醒跟何潔一起跑商演,何潔說吃泡麵才能體現她的身價。

甦醒「那怎麼行,要多加兩根火腿才能體現我們慢慢上升的身價」一番話,逗得何潔大笑。

歌手張遠處於待業,甦醒安慰他「人生充滿希望,起碼你是正資產起步」。

《快樂再出發》嘉賓都是過氣歌手,這些人聚在一起難免訴說失意和辛苦。

甦醒沒有。

他不覺得委屈,他清醒認識到,即使經歷了這些,他的狀況依然比大多數人好。

他嘻嘻哈哈調侃「我們不紅」、幫大家「脫敏」。

大家坦言當年參加《快樂男聲》的時候都不喜歡甦醒,如今因為綜藝重新聚在一起才發現經歷起起伏伏,只有甦醒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甦醒不缺愛,他大方的把愛分給了其他人,經歷事業低谷依然自信從容,用小太陽般的能量把曾經看不慣他的人團結在一起。

曾經把「討厭甦醒」掛在臉上的王櫟鑫也變成了小迷弟,「當年以為他很裝,後來才發現他真的很有魅力。」

王櫟鑫很羨慕甦醒的家庭氛圍,這種輕鬆快樂的父子關係是他從未擁有過的,也是甦醒充滿能量的原因。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父親是幫孩子指向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甦醒告訴我們,從父親那裡感受過溫暖的孩子,會變得強大、自信。

但,孩子長期在父親權威壓抑下,可能會走向另一種極端。

說到這,不得不提陳凱歌父子。

陳凱歌的培養方向,是兒子成為一個聽話懂事的優雅貴公子。

生活里,他要求陳飛宇吃東西不張嘴、上廁所不能拿手機、吃飯不能看電視……不允許兒子有任何反抗。

陳飛宇在鏡頭乖巧單純,是粉絲眼中的完美偶像。

只是,在專制的父子關係中,孩子的乖巧是放棄自我滿足產生的表面現象,畢竟叛逆不會憑空消失。

陳凱歌給兒子立「單純大男孩」人設,兒子就在性方面放縱,奪回自己主動權。

陳凱歌沒想到乖巧懂事的兒子徹底塌房,連帶著陳紅插足的舊事被網際網路一併提及,讓他這個以「家教嚴」聞名的大導演丟盡臉面。

許多人認為父親就應該嚴厲深沉,在「慈母」的對立面充當嚴父。熱播劇《人世間》周家父子是中國式父子真實寫照:

明明牽掛對方,偏偏彼此否定;

內心渴望暢談,嘴上欲言又止。

陳飛宇的翻車也在提醒我們,僵化的父子關係或許會養出很乖的孩子,但潛在危險一直都在。

父親的陪伴是獨一無二的,爸爸可以有權威的一面,但更多的時候應該是孩子的朋友。

《養育男孩》作者比達爾夫認為,男孩在6歲之後會對父親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個現象會持續到13歲,所以,這個階段是培養親密父子關係的「黃金時期」。

這一時期,孩子會通過觀察父親來學習如何愛別人,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父親要利用「黃金時期」,建立起親密關係。

有人說,父子之間就像隔著一塊透明的玻璃:近在眼前,卻又難以靠近。

其實,父親不應該只是規則的制定者,更應該是孩子可以談心的朋友,難過時願意依靠的溫暖港灣。

記得多給予孩子一些陪伴,建立穩固的情感連接。

父愛,不應該靜靜躺在隱秘的角落,它可以同母愛一樣坦率而直白。

作家汪曾祺在書中寫到:

我的孩子有時叫我「爸」,有時叫我「老頭子」。

我覺得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

希望所有的父親都能重新審視角色,適時調整愛的方式,別再做那個若無其事、刻意拘謹的旁觀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b780e5f2402cdfd83245c3e523461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