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德之人,懂得如何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情

2022-06-20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真正有德之人,懂得如何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情

有些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外面環境的影響,一件高興的事情,會讓自己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這份喜悅會由內而外地表現出來,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反之,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哪怕是一小件,都會影響自己整天的心情。

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看見有一些人,每天感覺生活很美好,感覺他的世界裡,生活多姿多彩,快樂自在。

生活中那些所謂「快樂自在的人」,他們同樣感受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樣樣都有,為什麼他們表現出來的是樂觀積極向上的樣子?其實,是因為每個人心裡裝的東西不一樣。心存善念,自己的心是善的,感受到外界的事物也是善的;內心不善,感受到的人事物都是帶著「惡意」,人很難快樂起來。

想到這裡,可能有些人就會有疑問:「明明這件事情就是他做得不對,我生氣發火不是很正常的嗎?難道他做錯事情,我心裡怎麼會生起善念啊?」

古人告訴我們八個字,可以解決我們生活當中所有不順心的事。

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當人在反省自己的時候,內心是平靜的,是謙和的,是安定的。

如果一味地抱怨指責,內心波動很強烈,會越來越浮躁,人很難升起善念,也感受不到快樂。

真正有德之人,並不是因為他的生活順順利利,而是因為他能用一顆平靜的心,面對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事情。

我們學習傳統文化,對舜王的故事都不陌生。舜王在很小的時候,他的親生母親就過世了,父親又娶了一個後母,並生下一個弟弟,從此他的生活就沒有快樂。他們三人想盡辦法挑舜的毛病,甚至三番五次置舜於死地。可是舜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能體貼父母,反省自己,是自己做得不好。他的心是平靜的,後來不僅僅感化了頑固的父母,還做上了一國之君。成為二十四孝的首孝,至今被後人所傳頌。

舜王的故事給人們很大啟發,因為他沒有抱怨,看見不順心的事,第一個想的不是別人有沒有做錯,而是時刻反躬自省:我是不是沒有做好?為什麼父母不歡喜?一定是我哪裡惹父母生氣了,我還應該繼續改進。

這是有德之人的心胸。人越有德行,越有修養,就越懂得反省自己。

古人對我們的教導是:責己要厚,責人要薄。也有一句話叫做: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在工作和學習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下意識就會抱怨,這是人很容易有的情緒。但這個時候,就是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善心的時候。

常常要捫心自問:工作上的失誤,生活中我們常常抱怨的事情,難道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嗎?喜歡向外歸因的人,心裡總是充滿了憤怒和抱怨,生活越來越糟;習慣內求的人不斷完善自己,越變越好,越來越強大。人生是修行,修的是向內求。在反思中領悟,在改變中提升,人生才會不斷往前。善於反省自己,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自律必修課。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但每個人都要擁有修正自我的能力和機會,要懂得反省自己的問題。真正對自己負責的人,會在反省當中認識自己,會在一次次遇見不如意的事情中見到自己不完美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看見他人的過失,讓自己的心裡裝滿了抱怨,這些負能量的東西只會讓自己的心變得不平靜,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徒增煩惱。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增長自己的德行,學會用智慧看人看事看物,首先要學會不看他人過失,只問自己哪裡做得不好,這是一個有德之人的樣子,我們要用一隻眼看世界,留另一隻眼來審視自己,時刻檢視和反省自我,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9ebdf7fe6f1358a0d0b994833706a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