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投AI,投了個寂寞

2023-07-05     AI狐頭條

原標題:孫正義投AI,投了個寂寞

原創 | 華爾街見聞

六年前,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推出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科技投資基金——願景基金。當時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軟銀只會根據一項策略進行投資,那就是人工智慧。

2018年,孫正義告訴投資者說:「我們並非盲目投資,我們專注於一個主題,即人工智慧。」2020年,他還誇下海口稱,史無前例的投資狂潮將讓軟銀成為「AI革命的投資公司」。

2017年至2022年年中,孫正義在季度和年度業績報告中提到「AI」的次數超過500次。他曾向投資者表示,AI將「重新定義所有行業」,並引領一場強大的新信息革命浪潮。他表示,軟銀將在該領域尋找頂尖創業公司,建立所謂的「第一AI戰略集群」。

然而,在400多家創業公司投資超過1400億美元之後,軟銀在當下的AI投資狂潮中,顯然有些跟不上步伐。

風投資料庫PitchBook的最新數據顯示,在26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生成式AI創業公司中,軟銀只投資了其中的一家。相比之下,軟銀的死對頭Coatue、Lightspeed和老虎環球基金等投資巨頭都在該領域投資了多家獨角獸公司。

6月軟銀公司股東會上,孫正義再次放話,稱AI浪潮已經提供了新的機會,軟銀集團「終將統治世界」,並表示自己是ChatGPT的重度用戶,最近每天都在研究AI。他還承認,去年他在反省的時候哭了,「為自己犯了很多錯誤感到羞愧」。

孫正義7個月來首次露面後,軟銀股價一度大漲,可見還是有很多人相信他,但軟銀在AI領域屢屢踏空,投資者還有多少耐心等待?

投AI,卻錯過OpenAI、英偉達,ARM成最後的希望?

多年以來,孫正義一直宣揚AI是改變人類使用技術的革命性力量,甚至將AI視為軟銀的未來,但他卻完美避開了時下最火爆的OpenAI。ChatGPT掀起全球AI投資競賽後,OpenAI等初創公司估值達到了之前的兩倍甚至三倍。

除此以外,軟銀還錯過了晶片製造巨頭英偉達。軟銀在2017年向英偉達投入了約40億美元,但卻在2019年拋掉了。此後,英偉達股價上漲了約10倍。

今年以來的AI浪潮帶飛了眾多科技股,但在很大程度上僅限於微軟和Meta等老牌巨頭,對軟銀青睞的科技新貴提振不大,包括DoorDash和韓國電子商務公司Coupang等36家公司。他此前花重金押注的WeWork、滴滴、GoTo等公司,也都跟AI沒什麼關係。

儘管如此,軟銀還是押對了一家AI公司,它就是軟銀在2016年斥資320億美元收購的晶片設計商ARM。

ARM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啟動IPO。分析師預計,ARM的估值很可能超過600億美元,遠高於此前預期。這一利好消息疊加日元走弱,軟銀股價自5月底以來上漲了逾33%。

研究公司Asymmetric Advisors的策略師Amir Anvarzadeh表示,軟銀錯過了AI公司,這讓他更加相信軟銀「不是一個偉大的投資者」。不過,他也表示,ARM估值的提升「可能真的能把軟銀從過去的災難性投資中拯救出來」。

屢屢踏空的軟銀,還能趕上嗎?

孫正義在6月股東大會上表示,軟銀在過去一段時間專注於「防禦」,手上的現金已經逐漸積攢到了5萬億日元(約合353億美元),已經是時候轉向「進攻模式」了。

他在股東大會上熱情稱讚了AI技術的革命性,且認為這是軟銀翻身的希望:

「我最感興趣的,我正在研究的,是AI革命。我相信,人類將被計算機或AI所超越,我們希望能成為AI領域的領導者。」

孫正義還說,軟銀過去幾十億美元的科技投資已經為反攻提供了子彈,在他投資的500多家初創企業中,可能會湧現出幾家獨角獸,「一些花蕾即將綻放。」

然而,考慮到軟銀對AI的重視程度,孫正義越是提AI,他在該領域犯過的錯就越是矚目,外界越是半信半疑。

很難看出他如何才能說到做到,」獨立分析師Victor Galliano說,「ARM可能很有希望從軟銀的投資中間接受益,但其他公司的前景就沒那麼好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8fa8d007a64473318381b815b81c8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