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矽基研究室
文 | 白嘉嘉
周鴻禕和他的360(601360.SH)可能是這輪大模型浪潮中的最明顯的激進者。
12月10日,周鴻禕在第21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連續發問4個「你相不相信……」,向在座的企業家強調要建立「AI信仰」,否則將被使用AI的同行淘汰。
周鴻禕的發言延續了他和360 All in AI的一貫風格。從ChatGPT掀起AI熱開始,周鴻禕頻繁地在各種論壇、訪談中露面,不遺餘力地強調大模型將成為驅動生產力變革的新引擎,輸出了諸多前瞻性的觀點。在短短3個月不到的時間裡,360更是將大模型從1.0疊代到了4.0。
然而,周鴻禕關於AI的深刻認識和360激進的動作並沒有幫企業搶到AI紅利。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360總營收同比下降2.83%,凈利潤累計虧損3.78億元。雖然虧損大幅度收窄,但連續6個季度虧損的現實,仍讓人為公司的經營狀況捏一把汗。
360到底在謀劃一個怎樣的AI時代?又為什麼陷入了僵局?變幻莫測的市場裡,All in AI的周鴻禕和搖擺不定的360,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01、雙主線發力AI
360的AI戰略有兩條主線——安全和Agent(智能體),但最初觀察它的AI版圖時,常常被它「大而全」的表象所迷惑。
從3月29日將AI落地360搜索,到6月13日360智腦接入全端應用。僅用了76天,360就建立起了一個「大而全」的AI生態圈,裡面包含各式各樣的應用,對標NewBing的360搜索,文生圖大模型「360鴻圖」、360數字人、圖片社區「LoRA360」……
顯然,周鴻禕期待360像過去那樣在鋪開業務版圖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商業模式。但可惜的是,360大模型能否為它的軟體全家桶帶來更多下載量是存疑的。
「矽基研究室」在App Store上查詢了相關應用的評論情況,截至12月17日,360智腦的評論僅242條,而百度的文心一言評論數量為2.3萬條,科大訊飛的訊飛星火評論為2.6萬條。
從用戶規模來看,文心一言11月公布的用戶數量為7000萬,訊飛星火10月公布的用戶數量為1200萬,而360智腦尚未披露用戶數據。
過去360能夠通過不斷發布新產品擴大用戶數量,原因在於抓住了一個剛需——用戶擔心資產安全,而軟體開發商普遍缺乏網絡安全意識。
而至少在眼下這個階段,由於大模型發展尚屬早期,多家券商在報告中指出,明年才是大模型應用的爆發之年,而360智腦與百度、阿里等企業推出的大模型產品相比,並沒有真正的核心差異,因此在激烈的競爭下,陷入了與大廠們的「用戶爭奪戰」中。
在與大廠的激烈競爭中,360走上了一條坎坷的Agent路線。值得一提的是,這條路線其實不是一開始就規劃好的,而是在整合各項能力的過程中逐步提煉出來的。
在大模型生態網徹底鋪開之後,周鴻禕迅速將宣傳的側重點落到「數字員工」身上,並在今年6月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展示了它的能力——員工僅需作為項目經理提出需求,數字員工3秒鐘即可生成一段尼山聖境景區門票的直播帶貨視頻,5秒鐘就能產出一份景區招商方案及詳細流程。
從產品的視角來看,名稱更直觀的「數字員工」整合了大模型的文生圖、文生文等多種能力,在大多數人尚未對大模型建立起認知的6月,能有效降低理解和溝通成本。
這種思路被貫徹到了360的整套大模型戰略中,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整合大模型的各項能力,打造個人或企業的專屬助手。
後來,Agent的概念在市場上興起,由於它的內涵兼容360的戰略,逐漸成為了360對外表述自身AI戰略的慣用詞之一。周鴻禕日前在黑馬直播間接受採訪時再次表示,「沒有Agent架構的大模型就是一個擺設」。
相比於Agent誕生的坎坷,另一條主線「安全」則清晰得多。
在今年8月的網際網路安全大會上,360安全大模型正式發布,這個被稱為國內首個可交付的安全行業大模型並不是獨立的產品,而是360安全雲服務的配套。
安全一直是360品牌形象的核心,推出安全大模型順理成章,而它之所以被設置為一個插件,其實是因為周鴻禕對大模型落地模式的理解。
與李彥宏強調的AI原生應用不同,周鴻禕追求「小切口、大縱深」的大模型落地模式。他認為大模型落地不能破壞現有的業務系統,應當從模塊化、松耦合開始,在日後的疊代中逐漸隨著企業的智能化轉型走向深度融合。
02、360為什麼要選擇「大而全」?
縱觀360大而全的產品矩陣和安全、Agent兩條主線不難發現,它的業務基本覆蓋了B、b、C、G全類別。
對大部分AI公司來說,將業務面鋪得太廣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項。一是個性化需求多,需要跨行業的knowhow。
360副總裁、360大模型應用負責人梁志輝也曾坦言,中小企業主要關注降本增效,開箱即用的AI工具或應用更符合他們的需求,大企業關注技術表現,而政府部門則更重視模型是否存在安全問題、價值觀安全有沒有保障。
二是,算力調用成本大。 根據360內部統計,大模型的調用成本大概是搜索的10 倍以上,雖然調整後將輔助搜索的大模型從130B降低到了10B,但梁志輝仍強調「每次調用的成本都是很嚴重的問題。」
既然如此,為什麼360依舊為AI攤出了一個「大而全」的盤子?
背後的原因,一是360發家史中所遵循的路徑依賴。二是360對大模型的理解在於,希望把「to B的東西to C化」。
在網際網路時代,360作為首款免費殺毒軟體,顛覆了整個行業「賣光碟」的盈利模式,轉為賣廣告和營銷服務。周鴻禕曾在《我的網際網路方法論》中介紹過「360全家桶」的由來:
「……2008年以後遊戲特別熱,遊戲帳號和裝備失竊現象時有發生,所以有了360保險箱;推出360軟體管家,是為了網友能下到乾淨的軟體,而不是亂七八糟的廣告插件;因為不少瀏覽器都有安全漏洞,大部分人中病毒實際是在瀏覽器上發生的,所以推出了360瀏覽器。」
依靠免費模式,為360擁有了龐大的用戶數和有效的流量入口,繼而逐漸形成了360賴以為生的廣告業務基本盤。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他就提到,「大家享受免費安全服務,就要接受網際網路廣告模式。」
不難發現,360的「大而全」既是企業發展的結果,也是網際網路時代下當時大多數網際網路企業依靠廣告業務拉高營收的寫照。
廣告業務是如今360營收的主要來源,但近年來一直處於萎縮。2023年上半年,網際網路廣告及服務業務收入21.68億元,占總營收比重48.17%。而2021年同期,這個數字還是30.59億元,兩年時間內減少了接近三分之一。
換言之,對360來說,AI或許能為自己疲軟的廣告業務帶來增量。
除了廣告業務方面的考量,360對產品和大模型的理解,也促使它將盤子越攤越大。
梁志輝認為,「能夠把to B的東西to C化,像SaaS一樣開箱即用,這種體驗才是最好的。」因此,360往往會先在C端市場推廣,通過用戶的反饋來疊代產品。
事實上,由於360「大煉模型」的階段結束得特別早,周鴻禕對與大模型落地產業場景中的難度感受頗深。
在他的發言中你可以梳理出一條越來越務實脈絡。從強調AI將帶來產業變革,到推崇企業級垂直大模型,到提倡重做老業務的微創新,再到提出落地顆粒度需要非常細,只有把場景拆分成幾十上百個目標,大模型才能對行業進行改變。
某種程度上,你也可以認為正是因為周鴻禕太想帶著他的360在AI時代做點兒什麼了,才不斷地細分業務,繼而呈現出一個規模驚人的AI產品矩陣。
03、「紅衣教主」深陷增長困境
從「紅衣大炮」到「紅衣教主」,周鴻禕身上爭論不斷。其中,「360免費對中國軟體業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直到今天仍常常被從業者們拿出來討論。
對於這些問題,周鴻禕早早地就完成了邏輯自洽。他認為早期殺毒廠商只為10%不到的付費用戶服務,總收入不超過10個億,而360將殺毒軟體的市場規模從千萬級別擴大到了以億計。在流量的支撐下,殺毒軟體有了更具商業價值的模式。
但就像他曾經提倡過「所有工具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一樣,所有的困難也需要重走一遍。而這一次,他已經不再是那匹矯捷、沒有業務累贅的黑馬了。
與奇安信分道揚鑣之後,360在B端和G端市場一直處於弱勢,並且由於關係到信息、數據安全,安全行業的客戶粘性相對較高,在客戶總量相對固定的情況下,360想要實現跨越式增長難度非常大。
AI能攪動安全行業嗎?客觀來說,GPT技術在安全領域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要完全顛覆安全行業仍需時日。
各大廠商的AI故事在細節上有一定的差別,但發力的方向是一致的,主要分成降低人際交互門檻、自動調用現有安全產品和系統執行安防任務和自動根據需求生產安全產品三個階段。
目前市面上的安全大模型基本處在1.5階段,譬如作為360安全雲的安全大模型,主要扮演「安全問答專家」和「安全運營專家」的角色,簡單來說,就是讓操作者可以像日常說話一樣調動背後的安全產品和系統。安恆信息(688023.SH)的安恆恆腦和奇安信(688561.SH)的Q-GPT也類似。
為了凸顯差異化,周鴻禕再一次打出了熟悉的「免費牌」。
在第11屆網際網路安全大會上,周鴻禕以「安全即服務」的理念發布了360安全雲。所謂「安全即服務」,即軟硬體免費、服務收費。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方面軟硬體已經是紅海市場,利潤率非常低,另一方面,賣貨思維下的傳統安全模式,由於缺少體系化的運營,如今已經無法保護企業的安全。
儘管在大會現場,周鴻禕再一次否認了免費所帶來的「價格戰」影響,但至少從2022年的數據來看,安全行業的盈利難度已經很大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2022年A股網絡安全板塊已有27家公司中,21家凈利潤同比下滑,有6成處於虧損狀態,10家公司首次出現虧損。
事實上,困境也反映在360的財報當中。今年第一季度,360安全業務的營收出現了12.5%的同比下降,雖然第二季度實現了同比98%的大比例回升,但上半年安全業務的總營收(9.08億元)與2021年(9.12億元)相比,仍處於下降態勢。
此外,廣告業務方面,也很難靠大模型重振增長曲線。
在PC時代,360全家桶的各種彈窗雖然引發了許多人的不滿,但在免費的誘惑下,並非不能忍受。然而進入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360的廣告業務便開始出現了水土不服,用戶對彈窗的牴觸情緒加大,體驗亟待改善。
因此你能在360的財報中看到,企業的商業化業務仍舊主要依託於360搜索、360瀏覽器、360安全衛士為代表的PC端應用。
對於近兩年的業績下滑,360給出的解釋是監管側更加嚴格,教培、房地產等產業景氣度較低,導致投放意願下降。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同樣是廣告業務,百度(9888.HK)發布的Q3財報顯示,在線營銷營收同比增長5%,達197億元。騰訊(0700.HK)網絡廣告收入257億元,同比增長20%。兩家公司均提到App、視頻號等手機端產品對廣告業務的拉動作用。
雖然Agent框架下360的廣告投放產品確實在變得更好用了,但首先,BAT等競爭對手也有同樣的產品,其次,載體才是決定客戶投放意願的關鍵。因此,360期待靠大模型拉動廣告業務的算盤,很有可能會落空。
某種程度上,360今年面臨的困境和當年的殺毒軟體商是類似的。
殺毒軟體商未必沒有預見網際網路時代,但企業已經圍繞軟體收費形成了營銷、渠道和經銷商體系,那個體系幾乎是公司的最高執行部門。革自己的命,一般人都做不到。
而360「大而全」的習慣,其實也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已經顯露出了疲態,時至今日對業績的推動作用也越來越弱,在同行的競爭中不顯優勢,甚至成為了累贅。
360的管理層未必沒有意識到需要做一些取捨,但做出改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運的是,作為360的靈魂人物,周鴻禕仍在執掌這家公司,他有聲望和能力去推動任何改革,並且從他越來越務實的言論中也可以發現,大模型並非360的解藥。
但外界更期待的是360究竟會在何時迎來拐點?因為僅從目前來看,周鴻禕與他的360依舊還是在賠本賺吆喝。
參考資料:
《周鴻禕自述:我的網際網路方法論》,周鴻禕
安全大模型層出不窮,網安行業也忍不住了,AI科技評論
對話360集團梁志輝:360是如何做大模型的?甲子光年
虧損面近六成!網安企業去年日子難過,行業復甦路在何方?21世紀經濟報道
360集團2021年至2023年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