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20世紀是魯迅的世紀,21世紀是胡適的世紀?

2022-08-08     史鏡說

原標題:為什麼說:20世紀是魯迅的世紀,21世紀是胡適的世紀?

李慎之先生:「二十世紀是魯迅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是胡適的世紀」。

胡適與民國是命中注定的 。如果民國少了這樣一位謙謙君子,民國好像就黯然失色了。

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民國極有國際聲望的駐美大使,白話文運動的推動者,他一手締造了民國的氣質:早期魯莽衝動,新舊交揉;到後來風流溫厚,澄澈明亮,終成一代大師,開創一個時代的風潮至今。

胡適先生(1891.12.27—1962.02.24)

中國文化中最深入人心的人格,便是君子。

但何為君子?

君子的標準是什麼?

我們該怎樣做君子?

若求答案,毫無疑問,世間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適。

陳丹青說胡適:「完全是學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唐德剛說胡適:「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羅爾綱說胡適:「我還不曾見過如此一個厚德君子之風。」

錢鍾書說胡適:「統言之,胡適之品格絕高於蔡元培等。」

君子不降志、不辱身

1958年,在一次就職典禮上,蔣介石致訓:「應擔負起復興民族文化之艱巨任務......」,胡適站起來,一開口就說:「總統,你錯了。」然後逐條駁斥蔣介石,蔣介石氣得全身發抖。蔣介石原來是去「致訓」的,結果成了「聆訓」。

蔣在當天日記中憤慨記錄:「今天實為我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橫逆之來。」

這就是「不受左右」的胡適。「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趕時髦,也不迴避危險。」學者王元化說:「我這輩子,最欣賞胡適這句話。」

拘謹、忐忑的蔣介石

君子言而有信、行而有義

清末民初,喝過洋墨水或富貴顯達者,紛紛追求「自由戀愛」的新觀念。但新文化運動的旗手胡適卻是一個例外。

1912年正月,郭沫若屏住呼吸揭開蓋頭,發現新娘竟長著「一對露天的猩猩鼻孔」,他立馬奮身奔出洞房,五天後離家出走。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一生無子女。

1906年,魯迅被母親騙回老家完婚。新婚晚上,他獨自睡進了書房。第三天,他從家中出走,去了日本。朱安獨守空房41年,一生無子女。

1917年,留美歸來的北大教授胡適迎娶了「父母之命」的江冬秀。胡適內心也曾抗拒過,但終因「不忍傷幾個人的心」而沒有推翻婚事。婚後,胡適寫了一首詩自我寬解:「豈不愛自由?此意無人曉。情願不自由,也

是自由了。」

郭沫若、魯迅、都是大師,但胡適卻是大師中的大師,言而有信,行而有義。

君子周急不濟富

胡適不僅造就了出色的文化學術成就,而他超凡的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為自己構築了一個廣泛的人際關係網絡。

胡適不僅資助過林語堂,還有吳晗、羅爾綱、周汝昌、李敖、沈從文、季羨林、千家駒等一眾才子。還資助販夫走卒,因他交友從不論貧富貴賤。

一次,賣燒餅的袁瓞來胡適家閒聊。

胡適說:「我喜歡游泳,可鼻孔長了小瘤,呼吸不便。」

袁瓞說:「好巧,我鼻孔也長了一瘤,恐是鼻癌。」

胡適立即提筆寫了封信,讓袁瓞交給台大醫院院長。

信中說:「這是我的朋友袁瓞,一切費用由我負擔。」

當年民國,很流行一句話——「我的朋友胡適之。」胡適仗義疏財,由此可見一斑。

君子不受虛榮、不祈妄福

1929年,胡適從北京到上海的旅途中,意外碰見了老朋友瑞典國家學會十八名會員之一斯文·赫定。赫定說:「我想提名你做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胡適果斷而婉轉地拒絕了。

胡適難道不好名嗎?

胡適非常之「好名」!但他「好名」,有兩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一是「君子好名,取之有道」。「不接受來歷不明、言過其實的虛名。」二是「成名後,就不要辜負這個名聲」。「對名譽始終保持著一種警惕和反省。」

1962年2月24日,胡適突然心臟病猝發,這位偉大的謙謙君子與世長辭。整個天下,哭聲一片。梁實秋說:「但恨不見替人。」但蔣介石心裡的石頭終於放下了,他在日記中寫道:「胡適之死在革命事業與民族復興的建國思想言,乃除了障礙也。」

李敖說:「40年來,能夠一以貫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宣傳他所相信的,而且在40年間,沒有迷茫,沒有『最後見解』的人,除了胡適之外,簡直找不到第二個。」

正是這樣一個溫暾的謙謙君子,才能始終以一種從容的態度批評著那個時代,不過火,不油滑,不表現,不世故。以這樣一個平和的態度,在那樣污濁的世界裡特立獨行60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8afaecf0f99f7b75084f0c95e5e61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