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中唐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岳陽樓」。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
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登覽勝境,憑欄抒懷,記之於文,詠之於詩,形之於畫,使岳陽樓成為藝術創作中被反覆描摹、久寫不衰的一個主題,因而蒙上了一層濃厚的文化意蘊。
歷代修建岳陽樓的模型。
歷代修建岳陽樓的模型。
岳陽樓下洞庭湖畔。
岳陽樓前左右兩側各有一座石結構牌坊。上部如意斗拱,琉璃瓦頂,青石橫楣。中間石柱上均刻有楹聯,左邊牌坊為「南極瀟湘千里月,北通巫峽萬重山」為清代大書法家張照所撰,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書。
右為「閒雲野鶴自來往,沅芷澧蘭無古今」為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所撰,當代大書法家李鐸所書。背面橫楣上分別刻「天邊月白」、「江上風清」,系著名書法家夏湘平所書。兩座牌坊南北對峙,布局勻稱,氣勢雄偉,使岳陽樓更顯古樸莊嚴。
岳陽自古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而聞名。
岳陽樓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與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齊名。但三大名樓中,唯有岳陽樓歷史最久,而且保持原址、原貌,具有極大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岳陽樓高度19米,在建築風格上,前人將其歸納為木製、三層、四柱、飛檐、斗拱、盔頂。岳陽樓是純本結構,整座建築沒用一釘一鉚,僅靠木製構件的彼此勾連。
岳陽樓作為四大名樓不算高大雄偉,但因為范文正公的一篇「岳陽樓記」而名聲大振,看樓的木質結構應該是以前留下來的老建築,站在樓上可以遠眺洞庭湖,屋檐的吊腳幅度很大,比較特別,到岳陽一定要來看看。
范仲淹名傳千古的《岳陽樓記》。
登樓遠眺,氣勢非凡,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令人憶起范仲淹的描寫: 「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岳陽樓保存的歷代文物,當詩仙李白書寫的楹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最為著名。這幅楹聯在主樓三樓,據傳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手書真跡,據傳為李白的字,此說法在民間很流行。
從岳陽樓上頭眺望著洞庭湖,依然能看到「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樣子,湖面煙波浩淼,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若不是有些許船在移動,還真不知眼前竟是一片湖。
因為是閱軍樓,樓高數丈,八百里洞庭,瞰萬里長江,氣勢雄偉。當然以現在高樓林立的標準看,岳陽樓高三層,一樓為鳳,二樓為龍,三樓為盔頂,並不算高。這就是岳陽樓的建築特色。
航拍:西望洞庭湖,它是我國最大的湖泊之一,號稱八百里洞庭。可以感受到「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
航拍:岳陽樓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
航拍:歷代文人墨客登臨抒懷,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學家范仲淹曾寫下千古絕唱《岳陽樓記》,岳陽樓因此聞名天下。
航拍: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
航拍: 岳陽樓位於湖南嶽陽,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登上此樓,可以觀賞洞庭湖的壯美景象。
航拍:岳陽樓處於岳陽古城之上,背靠岳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北依長江,南通湘江,登樓遠眺,一碧無垠,白帆點點,雲影波光,氣象萬千。
航拍:岳陽樓屹立於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它雖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當中國中部,挨長江、伴洞庭,於洞庭湖居其口,於長江居其中。
航拍:登天下岳陽樓,觀洞庭天下水,八百里洞庭,氣象萬千、水天一色、風月無邊。
航拍:岳陽樓是中國四大名樓之一,也是我登臨過的四大名樓其中一座名樓。矗立在浩淼的八百里洞庭湖邊,欣賞岳陽樓的歷史變化,名人騷客留下的詩詞文賦,讓人受益匪淺。岳陽樓面對著洞庭湖,視野極為開闊,看到的風光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