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地處桐鄉市北端,京杭大運河西側,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吳江縣,為兩省三市交界之處。作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烏鎮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譽。
烏鎮西柵位於烏鎮西大街,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
烏鎮西柵是一個中國罕有的「觀光加休閒體驗型」古鎮景區,完美的融合了觀光與度假功能。
街區內的名勝古蹟、手工作坊、經典展館、民俗風情、休閒場所讓人流連忘返,自然風光美不勝收,隨意地閒逛在舊石板路上,江南特有的屋檐,老井,城樓,處處呈現出那種明清古味。漫步光潔如玉的石板路,每一腳踩著的,都是古鎮滄桑的歷史。
兩橋成直角相鄰,不管站在哪一座橋邊,都可以看到一個橋洞裡的另一座橋,故有「橋里橋」之稱「橋里橋」是烏鎮最美的古橋風景,堪稱橋景一絕。
烏鎮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建造,所謂「人家盡枕河」。
烏鎮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深入河床中,上架橫樑,擱上木板,人稱「水閣」,冬暖夏涼,綿延數里,是烏鎮建築的獨特奇觀。
烏鎮的原住民就這樣世代隨水而生,伴水而眠,烏鎮也由此被譽為」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
小橋流水人家,是江南水鄉最為濃墨重彩的風景。家人的後門外就是河,站在後門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欸乃,飄然而過……」
橋是江南水鄉古鎮不可或缺的因素。據說烏鎮歷史上橋樑最多時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橋」,現存30多座。
鏡頭隨便的一抬一轉,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讓人目不暇接。
已有400多年歷史的亦昌冶坊,天井中安放有一口大鍋,稱「天下第一鍋」。明代嘉靖年間,湖州鐵匠沈濟帶著一身熟練的冶煉技術來到烏鎮開了個小作坊。這口大鐵鍋就是同治五年沈家生意最鼎盛的時候做出來的,既展示了沈家冶煉的高超技能,也展現了沈家的經濟實力。
敘昌醬園,曬場上的醬缸散發出濃郁的醬香。滿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醬缸,大晴天的時候,工人們就把斗笠取下,露出蓋著蠶絲棉的醬缸,讓裡面的豆瓣醬盡情的吸收陽光。
彙集了水鄉的特色建築,廳堂、廊棚、水閣、各色建築一應俱全,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延伸著幽幽古街,廊棚水閣與碧水藍天相接,水鄉美景盡收眼底。
從碼頭和房子空隙處可看到對河那用石塊整齊砌築的河岸,這類河岸在水鄉小鎮是常見的,名稱就是「河岸」,可烏鎮人卻叫它「幫岸」,也許是幫助河岸不致塌損的緣由吧。
烏鎮有著悠久的郵政歷史。唐朝時候的烏鎮就是一個商業非常發達的鎮,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元朝正式有了馬驛和水驛之分,在烏鎮鏡內設置的大部分為水驛,就是用船運傳遞公文豈,驛站內設有固定船戶,負責傳遞官方文書。 烏鎮西市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條支流,烏鎮老郵局就位於西市河畔。
烏鎮位於太湖南部,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因此鎮內大小飯店遍布,坐在小酒吧與朋友一起聽著潺潺水聲。
烏鎮現在則有香山堂藥店、財神堂、逢源酒樓、財神灣茶莊等休閒場所,已成為古鎮住民新的聚集中心。
香山堂中藥店座落於東柵財神灣,該店由業主陸慶余創建於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
店堂臨街設一曲尺型櫃檯,這是藥店撮藥的工作檯。店前,斑駁的「南北」老招牌雖已有些殘破,卻依舊在河風中吱呀。
「香山」的「香」是指中藥較為名貴,「山」則是形容藥材堆積如山。店面座北朝南,店堂間內東壁與北壁還分設3幢藥櫥,名為「百眼櫥」,存放各種常用中藥。
烏鎮內和主幹道重合,連橋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
走進這個充滿了農業文化氛圍的古鎮,漫步於古鎮綿延一里多長的石板小街上,可以傾聽腳步在另一小巷上的迴音。
沿水小街有「石幫岸」,有些可能有修飾,比如我見過雕上一個瓶,瓶里插著三支戟,取「平升三級」的意思。用以繫船。
漫步烏鎮感覺挺好的,感受寧靜的江南水鄉。烏鎮水很美,配上鑲嵌在其中的灰瓦白牆老房子和無數座石頭橋,更美!
白蓮塔屬於宋元時期江浙一帶通行的磚木混合結構的閣式塔,外觀呈梭狀,實際上塔的平面是成正方形的,共有七層,塔高51.75米,為烏鎮最高建築,塔下有八角形的升蓮廣場,廣場中有放生池,東側河岸邊有一條石舫。
塔下有八角形的升蓮廣場,廣場中有放生池,東側河岸邊有一條石舫。
白蓮塔矗立在古運河畔,非常搶眼。來此的遊人多是為了登塔賞景,在高處眺望京杭大運河風光,美不勝收。
登塔遊覽絕對是一處很贊的觀景台。塔一側可以看到滾滾的大運河,另一側可以看到小橋流水的風貌。
登塔俯瞰大運河,兩岸垂柳依依,水鄉風情盡收眼底。
入夜後,古塔高挑的塔身在燈光的映照下分外迷人。晚上來拍夜景是不錯的選擇,附近的酒吧街可以一併遊覽。
這個水網體系聯結京杭運河、太湖和烏鎮的池塘、水井,理想地解決了農作、飲用、排水、觀賞、運輸等水問題。
歷經千年滄桑的烏鎮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古色古香,呈現出一派古樸幽靜的美麗風光。從染色作坊到安渡坊碼頭,從敘昌醬園到亦昌冶坊,從茅盾紀念堂到昌酩畫苑,從三寸金蓮館到白蓮塔,當然還有那小橋流水人家……,烏鎮有很多很多值得觀看的景點,想要認真的欣賞和讀懂這些景點所包含的歷史,要多花時間的。真的靜下心來慢慢逛,慢慢品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8JBQnAB3uTiws8K3IU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