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潑水節,性騷擾天堂?

2023-04-20     窈窕媽媽

原標題:雲南潑水節,性騷擾天堂?

hi,我是窈窕媽媽,點擊關注我

來源 | 她刊(ID:iiiher)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最近公眾號又改版了。如果沒有星標公眾號,就會收不到我們的文章,我們的緣分或許就無法再續了……

為了不失聯,希望大家動動手指星標【窈窕媽媽】公眾號,期待你們能在文章發布的第一時間看到我的文章。星標步驟如下:

育兒群已建好,進群方法在文末名額有限,進 群要儘快哦~

期待和你們有更親密的聯繫~~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西雙版納今年的潑水節,已經結束了,但爭議還在熱搜上持續發酵。

因為一條新聞——

一個女生在潑水節被陌生男子撕扯雨衣。

圖源:微博

女生特意來西雙版納體驗潑水節,沒想到她遇到的卻是:

一個人被一群人拿著水槍圍攻,她護住頭臉,舉起雙手希望大家別潑了,但依然被逼得動彈不得。

人群中還躥出一個陌生男人,上前伸手要扯下她身上的雨衣。

女生之所以穿雨衣,是因為她還在生理期,不想被過分淋濕受寒。

結果被360度圍攻澆了個透心涼,無處可逃,雨衣還被撕爛。心態崩了的她,對潑水節都有了陰影,在當地待了一天就回了家。

視頻發出,一時引發眾怒。

但這不算完,她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她朋友說,還遇到有男性拿著水槍朝女生的私密部位滋水。

圖源:上游新聞

而昨天,當事女生表示,不會再對扯雨衣的男子施壓,也不會立案。

事情沒有因此結束。

好好的傳統節日,慶祝著又變味了,是事實。

這鍋,到底該誰來背?

節日怎麼變味了?

4月中旬,西雙版納舉辦傣歷1385新年活動。

潑水節時隔三年的回歸,讓人倍感失望。

不少女生在網上發文感嘆:「西雙版納很好,但下次再也不想來了。」

只因鬧劇似的狂歡里,她們是行走的靶子。

在網上搜索「潑水節」相關攻略,幾乎都在反覆強調:「不要落單!尤其是女生!」

圖源:小

短視頻隨處可見——

單個女生被圍堵在成圈的水槍中間,被四面八方的水霧襲擊,難以破局。

圖源:網絡

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

明確告知別人不想被潑水,反而收到更猛烈的攻擊,被高壓水槍呲中眼睛。

她說:「女孩一人獨行,更會被攻擊。」

圖源:小

哪怕結伴,也難逃一劫。

一則短視頻中,兩位女生騎著電動車只是經過,卻被水幕狂轟到只能棄車而逃。

圖源:星視頻

另一對騎車的女生不停擺手拒絕,可旁人還是大笑著起鬨,將滿盆的水用力潑出。

圖源:星視頻

潑水節本是辭舊迎新,祛病除災的活動。

瑞麗市傣學學會辦公室主任也恍說:「傳統的傣族潑水,只是用手舀水潑向對方的雙肩,一小桶水可以用一天。」

圖源:九派新聞

從前潑灑出去的水滴承載祝福,並非為了惹人難堪。

可如今,已經變了味。

一些人仗著體力與人數的優勢,將節日變成欺凌他人的舞台。

與此同時——

「女生顏值越高被潑得越狠」詞條,上了熱搜。

圖源:新浪微博

但,只不過是性騷擾的另一種花名罷了。

種種行為——

專挑女生圍堵;

專門向女生裸露在外的身體或私密部位潑水;

伸手扯女生衣物。

圖源:小

不像祝福,更像趁亂騷擾;

不似慶典,更似發瘋狂歡。

圖源:小

而女孩們,只能不斷地被水槍攻擊臀部與胸部,被水幕砸到呼吸困難。

在窘迫與不適中,淋濕了全身。

圖源:小

利用節日掩蓋惡行,早已不是新鮮事了。

當地司機接受採訪稱:「早些年還有女性在潑水節被扯掉衣服。」

過往潑水節相關報道中,性騷擾新聞頻出——

2013年,兩日內,足有25名利用潑水猥褻婦女的涉案人員被警方抓獲。

2014年,涉嫌猥褻婦女人員為23名,其中一男子故意向女生面部潑水,趁機出手襲擊腰部與胸部,被拘留五日。

圖源:網絡

今年潑水節前夕,雲南多地發布規定——

嚴禁以潑水為名行性騷擾之實;

不允許潑孕婦、老人、騎車行駛中人。

但,依舊收效甚微。

圖源:九派新聞

這不僅是雲南潑水節的現狀——

節日慶典,正普遍地成為低俗行為的遮羞布。

譬如,撕雨衣的戲碼,便早在廣東二月二的東坑潑水節中先行上演。

一些人不僅用水槍圍堵,還會用拿著充氣錘子對女生追打。

圖源:網絡

國外也別無二致。

泰國「宋干節」,舉國歡慶。

但僅七日內,就發生1917起交通事故,超速和酒駕占六成以上,足有278人葬身。

圖源:新浪微博

2023年WMP(泰國男女進步運動基金會)數據顯示,有55.6%的人在宋干節期間遭到性騷擾。

圖源:網絡

泰國官方的應對,令人大跌眼鏡——

管制女性穿衣,禁止性感舞蹈。

由此還引發了女性「don't tell me how to dress(「別告訴我怎麼穿)」的相關運動。

圖源:網絡

印度的傳統新年「灑紅節」上,利用拋擲色粉、水球,進行性騷擾的人也並不少見。

圖源:百度百科

近日一位日本女生分享了自己參加灑紅節的視頻。

畫面中幾個男性將她圍住,擁抱、攔截,向她頭上砸擲不明物體......

圖源:網絡

僅是隔著螢幕觀看,也令人感到窒息。

輿論沸騰後,卻引發印度網友對當事女生的不滿,認為她「玷污」了神聖活動;

最後以女生道歉告終。

圖源:新浪微博

節日性騷擾屢禁不止,矛頭永遠指向受害者——

印度規訓女生不要加入灑紅節,或直接禁止。

祝福,促成了鬧劇;

慶典,就這樣變成了「禁區」。

為什麼好好的節日,總會無理由地演變為惡行的溫床,對女性的圍獵?

究竟哪出了問題了?

「民俗」變「低俗」,誰的錯?

撕雨衣事件愈演愈烈。

當事女孩被輪番採訪,卻沒見起鬨、圍攻、撕扯衣物的男子出面致歉。

不僅如此,替他們洗白的言論,還已經甚囂塵上了。

在這種論調中——

媒體報道,是「上綱上線」炒作行為;

撕扯雨衣,是「增加氣氛」的小手段罷了,算不上什麼大事。

圖源:新浪微博

過度潑水、動手動腳;

只能說「玩起來沒輕沒重,上升不了猥褻」。

圖源:新浪微博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重就輕直到只是「開個玩笑」。

最後,鍋仍是女性來背。

先是挑剔起她穿的衣服——

是不是太清涼、太美麗,太「吸引人」注意。

圖源:新浪微博

再是攻擊她的存在:

「有本事就別去」「又當又立」「全世界都要圍著你轉嗎?」

圖源:新浪微博、小

實在無計可施,還有一頂大帽子扣下:

「這是少數民族的風俗,不要妄加評論!」

圖源:新浪微博

眼熟嗎?

「民俗」變成「低俗」,何止潑水節?

每當這時,總有典而又典的發言:給男人脫責,讓女性背鍋。

譬如屢禁不止的婚鬧。

今年一月,山東某地,一位新娘被幾個大漢騎在身下「疊羅漢」;臉上身上噴滿了白色泡沫,被拉扯、禁錮著,強行按頭拜堂。

圖源:環球網

轉眼二月,先是河南一新娘被新郎朋友強行擁抱、上下其手;

後有,江蘇一新娘被親朋好友吻臉、拍打臀部。

圖源:新浪微博

人們拿出「民俗」的大帽子,稱是祖輩代代流傳下的習俗——

新娘若生氣,便是不禮貌、不吉利的人;

圖源:小

伴娘若翻臉,便是破壞氣氛的「晦氣因子」。

圖源:小

婚鬧遍地開花,成了侮辱女性的「正當理由」。

而她們,明明是受害者——

仍要被挑剔,被規訓,甚至被迫成為破壞傳統的「元兇」。

這樣的事件已見過太多。

還記得,去年端午一名佛山女遊客登龍舟,遭到網暴。

圖源:新浪微博

一個「女性禁登龍舟」的陋習,炸出了一窩蜂的擁護者。

他們說不是歧視,只是——

「女性本來就髒啊,可能會衝撞到船上的『神靈』,晦氣」。

圖源:網絡

他們說不是雙標,但——

「女人不能上龍舟,請儘快自首」。

圖源:網絡

而當這裹小腦的惡習,惹得輿論沸騰。

龍舟協會卻毫無反思:「要加大『女性不得上龍舟』傳統文化的宣傳。」

圖源:上游新聞

看啊,節日不是她的節日,狂歡是另一群人的狂歡,祝福都成為了對她的詛咒。

似乎每個興事, 只因有女人存在,就不復歡樂了。

真的如此嗎?

還是這個騙局,已經見效太久。

又用文化的大山壓住女性?

一般來說,傳統節日的場合只分兩種:

允許女性出現的,和不允許女性出現的。

前者,大到潑水節、灑紅節這樣的慶典,小到婚禮的儀式。

只要是人多的地方,集體狂歡釋放的慾望,就可能演變成針對女性的狩獵、騷擾和暴力。

女性作為獵物,在喜慶的日子供人取樂,是沿襲已久的傳統,被拉來跳個舞、逗個樂子、開個玩笑......

一旦她們膽敢提出異議,就是掃興。

聚會上不想跳舞的女孩,婚禮上不想被鬧的新娘,潑水節不想濕透的女生......

「玩不起」,通通都在掃興——

「是她們毀了節日。」

圖源:微博

而因為陰氣太重、經血太髒,而不被允許在傳統活動中出現的女性,一旦現身,就會讓一些人集體破防。

是她們不守規矩,不把千百年來人人遵循的民俗放在眼裡。

「端午的龍舟被女人坐壞了」,「祭祀的祖墳被女人衝撞了」——

「是她們毀了老祖宗的傳統。」

圖源:微博

有些人太懂怎麼搬起文化的大山壓制、規訓女性。

他們弱化矛盾、轉移重點:

這就是個玩笑,你別讓所有人掃興。

習俗就是這樣,玩不起就別來。

然後打開格局、上升價值:

你這麼上綱上線,大家還怎麼玩?當地經濟旅遊還怎麼發展?

你別出來給中國的傳統文化抹黑。

不知好歹、不識抬舉、不識大體......一頂頂帽子接連扣下來,壓得女性啞口無言。

圖源:微博

然而,明明是所有人都可以慶祝的節日,偏偏被騷擾、規訓的是女性,甚至被趕出場域。

她們受了委屈,還背著黑鍋。

這又是那一招:

不去解決一直存在的問題,轉而調轉矛頭,去解決提出問題的女人。

只是,讓女性背鍋、把她們趕出去真的是最好的辦法嗎?

大家都明白,把風俗變成「惡俗」的那些人,把潑水節變成「流氓節」的那些人,其實才是問題所在。

是他們左手傷害女性,右手還抹黑整體男性的形象。

潑水節是讓大家互相祝福的,沒讓某些男人扯女生的衣服,潑人家的私密部位。

婚禮是讓大家祝福新人的,沒讓某些男人去猥褻新娘、伴娘。

圖源:網絡

女性為陋習背鍋的時代,是時候過去了。

要知道,好好的節日,不是被參與進來的女性毀了,而是被那些趁機滿足私慾的人毀了。

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解決女性,而是共同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友好的環境。

正面的例子不是沒有。

什麼是真正的帶動經濟旅遊發展?

看看最近因為燒烤火遍全國的淄博。

和潑水節的盛況類似,最近正有一大波人,從全國各地湧入淄博,只為吃一頓燒烤。

夜間吃燒烤,還是在一個陌生的城市,也許又有人要出來勸了:為了人身安全,女孩子晚上最好不要出門。

但這次,淄博沒有靠解決女性來解決問題。

當地的做法,是在夜市加派巡邏人員,杜絕隱患。

圖源:網絡

調來警用無人機,在高空加強巡視。

圖源:網絡

隨時隨地出現的夜間巡邏隊,其實不僅僅守護女性的安全,更是無差別惠及了所有人。

圖源:網絡

所以肉眼可見的,淄博的經濟旅遊被帶動了,特色被宣傳出來了,且正在進入一個正向的循環。

這裡沒有用「夜間少出門」,限制女性的自由。

也沒有用「女人就是麻煩、掃興」,阻止女性和男性一樣,享受美食和快樂。

這是一個地方的進步,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時至今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再被傳統捂住嘴,而去爭取自己該得的權利和空間。

也不再甘心被所謂的風俗習慣,逐出本該屬於自己的場域。

她們本就可以過暢快的潑水節、擁有體面的婚禮、度過每一個安全的夜晚,出現在一切正常人類可以出現的場合。

點個「在看」。

生而為女,是不同,不是缺陷;是自由,不是禁錮。

我也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的一次次呼籲和努力,一定會在未來,為我們自己、為我們的女兒們爭取到更多公平和自由。

最後:

應大家要求,育兒群已建好,

可以掃碼進入。

以下為我的微信號,朋友圈會發一些日常生活和育兒感悟,歡迎添加。等你~

了解更多育兒乾貨

窈窕媽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5e3b259030bfb731bf9d39449462a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