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造車「簡單」,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24-05-28     列寧格勒保衛者

近些年,造車新勢力入局汽車行業,通過新能源汽車掀起了腥風血雨。汽車號稱工業上的皇冠,但現在好像給大家的感覺好像什麼人都可以來造車了。特別是近日小米雷總在直播中提到造車的門檻比造手機低得多,可謂輿論一片譁然。

雖然不得不承認手機生產製造設計到晶片和系統等高精尖科技,但造車的難度也真的不小。雷總看似用時三年造車,但他的汽車新能源技術和研發團隊,包括整套汽車生產需要的零配件體系都是各個品牌日積月累打下的堅實基礎。沒有中國汽車人一代一代的艱苦奮鬥,哪敢想像如今國產品牌的強勢崛起。

因此,就如廣汽埃安的古總所言:「車輛關乎人的生命,人命關天,只有心懷對生命的敬畏,才能造好車。」手機壞了無非是財產損失,但車輛由於自身的使用環境的特殊性,安全和質量是中國汽車人造車的第一要義。保證駕乘人員的人身安全,讓駕駛者具備容錯的機率,這才是中國一代一代汽車人需要傳承下去的造車精神。

新能源情報分析網新聞組出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441713f5ab2220012d1e6fba9f236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