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宣布「七大恨」,突襲明廷邊城

2022-06-02     楓葉談古今

原標題: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宣布「七大恨」,突襲明廷邊城

本篇系精讀中國史連載296,《清朝史話》連載02,歡迎收看。

萬曆十五年(1587),努爾哈赤在蘇子河畔巍峨的煙囡山上築起了內外三層、樓台高聳的佛阿拉城;萬曆二十七年(1599),又命額爾德尼、噶蓋創製了老滿文。

從一開始,努爾哈赤就有與明朝分庭抗禮的打算。隨著對女真各部統一的進展,他當然不能滿足這點規模。於是,萬曆三十一年(1603)至萬曆三十三年(1605)間,努爾哈赤又修築了赫圖阿拉老城,外城的周長就有九里,城裡有正白旗衙門等,還有「尊號台」(金鑾殿)。

努爾哈赤住進此城不久,便在萬曆三十六年(1608)停止了向明朝進貢。

萬曆四十四年大年初一(1616年2月17日),58歲的努爾哈赤終於正式宣布建立「大金」(史稱「後金」)政權,即後金可汗之位!

這一天,群臣分八旗按一定序列肅立尊號台前,努爾哈赤升殿,登御座,諸貝勒大臣率群臣跪拜,八旗大臣出班跪進表章,額爾德尼跪在最前面宣讀表文,尊努爾哈赤為「覆育列國英明皇帝」,建元「天命」。

這個後金政權,就是後來的「大清」政權的前身。

後金政權建立後的兩年,努爾哈赤趁著明神宗已30來年沒臨朝,政治腐敗,有的大臣辭職掛印而去,各處缺官不能提補,礦監稅使橫征全國,邊備廢弛,兵馬羸弱的時機,在萬曆四十六年 (1618年,天命三年),以「七大恨」誓師,向明廷正式揭開了戰幕。

「七大恨」指責明廷不尊重漢區與建州邊界的劃分(即不尊重努爾哈赤),並且支持葉赫部抗拒努爾哈赤的統一。具體內容是:

(一)明無故生事,殺其父、祖;

(二)明支持與保衛葉赫;

(三)後金遵照跟明的協定捕殺越界明人,明卻要求償命;

(四)葉赫因有明助,才敢將許嫁努爾哈赤的女子,轉嫁給蒙古;

(五)後金人耕墾柴河、三岔兒、撫安三堡之地,卻遭到明的破壞;

(六)、(七)偏袒葉赫,壓制後金。

「七大恨」控訴了朝廷「欺凌實甚,情所難忍」的民族壓迫政策,激起了女真人反抗明朝統治的民族情緒。

「七大恨」誓師前三個月,努爾哈赤已作了充分的輿論與戰爭的準備;「七大恨」誓師時,有諸貝勒大臣統步、騎兵二萬人參加;誓師完畢,這支兵馬,便立即鼓行而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東州、馬根單兩城。

隨後,努爾哈赤乘夜雨剛晴,派「商隊」50人先發,以重兵跟著潛進,突至撫順城下,致書撫順守將游擊李永芳勸降。

李永芳在六年前就曾見過努爾哈赤,接受過他的贈書,如今看了勸降信,一面站在城南門上請降,一面叫人準備守城的東西如灰瓶、擋牌、盾車之類。

努爾哈赤見李還在做抵抗的準備,就命令架雲梯攻城,殺了撫順城的守備王命印,李永芳於是正式請降,冠帶整齊乘馬出降。

努爾哈赤也真說話算話,授李永芳為三等副將,依舊率領原來人馬,還把親孫女賞給李永芳做老婆。努爾哈赤更命令將「七大恨」的表文和一些銀錢賞給關里來的商人,叫他們帶回去擴大影響。

總之,努爾哈赤這第一次奪取明朝邊城,第一次招降明朝邊將的戰役,無論在軍事上或政治上,都全部地勝利了。

東州、馬根單和撫順一下,周圍五百多個台、堡全歸了後金,明廣寧總兵張承蔭、遼陽副將頗相廷、海州參將蒲世芳聞警立即率兵一萬來追。努爾哈赤一個回馬槍,殲滅了這支隊伍,殺死了張、頗、蒲,繳獲馬匹九千匹、鎧甲七千副。

5月,他再次出兵,攻下撫安、花豹沖、三岔兒等十一堡,7月入鴉鶻關,攻清河城。清河副將鄒儲賢,以兵一萬固守,後金軍架雲梯冒矢石而上,守兵不支,城破,儲賢被殺。

努爾哈赤拿下撫順、清河等城,一下子就俘獲人、畜30萬,從此,更不以明朝為然了。他要求明廷正式承認他為王,向他輸彩幣、納金銀。明廷沒有答覆,他於是下令築城界藩山,作為進取退守的處所,擺開了與明軍大戰的架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2c8f361bc5e503c8486c9c8277711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