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皇帝的廟號:同為開國皇帝,為何有人是太祖,有人是高祖?

2022-06-25     楓葉談古今

原標題:南北朝皇帝的廟號:同為開國皇帝,為何有人是太祖,有人是高祖?

拓跋氏北魏王朝:淝水之戰後,趁機於代北起兵復國,開啟了南北朝時代的北魏開國君主拓跋珪,起兵時只是個逃亡少年,得到了拓跋氏族人大力支持。因此,他立國後一氣追尊了整整二十八代先祖為皇帝,令人瞠目結舌之至。

其中原鮮卑代國的三位君主,又加以三祖廟號:拓跋力微為「始祖神元皇帝」,拓跋鬱律為「太祖平文帝」,拓跋什翼犍為「高祖昭成帝」;讓人數繁多的整個拓跋氏族人,全都成為形式上的北魏皇族一員。

而拓跋珪死後,廟號諡號只是「烈祖道武帝」,於是,堂堂開國帝王,在官方話術里,卻成了繼統之君。

一直到百年之後,拓跋宏在位時期,拓跋氏親貴大臣依然主張「然此帝業,神元為首」,「平文、烈祖,抗衡苻石,終平燕氏,大造中區。」,

拓跋宏的「太和改制」,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將拓跋珪廟號改為「太祖」,為其開國之君地位正名,同時和一統北方的世祖太武帝拓跋燾,並列為「百世不遷」之祖。

「烈祖有創基之功,世祖有開拓之德,宜為祖宗,百世不遷。遠祖平文功未多於昭成,然廟號為太祖;道武建業之勛,高於平文,廟號為烈祖。比功校德,以為未允。朕今奉尊道武為太祖,與顯祖為二祧,余者以次而遷。」

而他那個英年早逝的父親拓跋弘,此前被超格尊為「顯祖獻文帝」,顯然是強調他這一支的正統地位。拓跋宏改漢姓為元宏,去世後被尊為「高祖孝文帝」。

這樣,北魏王朝就有「太祖」拓跋珪,「世祖」拓跋燾,「顯祖」拓跋弘,「高祖」元宏,四位在任非追尊皇帝,都獲得了某祖的廟號,比南方晉朝連同追尊皇帝加起來的「四祖」,更進一步。

高氏北齊王朝:高洋開國稱帝後,尊其父、東魏齊王高歡為「太祖獻武帝'',其兄高澄為「世宗文襄帝」,自己被尊為''高祖文宣皇帝''。和他有私仇的弟弟高湛即位後,將高歡改尊「高祖神武帝」,把高洋貶為「威宗景烈帝」。

而高湛自己,在3個傳子不成功的兄長(高澄、高洋、高演)後,通過大殺宗室,提前禪位,終於成功傳位於其子高瑋,死後拿到了「世祖武成帝」的廟諡。

然後,高瑋可能是覺得自己老爹只是守成,都可以稱祖。高洋堂堂開國皇帝,只是「威宗」,實在不大好意思,又把高洋的廟諡改為「顯祖文宣帝」。

高洋因此也成為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曾經有三個正式廟號的皇帝……

宇文氏北周王朝:名義上的開國皇帝宇文覺,只是其堂兄宇文護的傀儡,還被其廢殺了。實際奠定基業的宇文泰,被尊為「太祖文皇帝」。攻滅北齊,統一北方的宇文邕,被尊為「高祖武皇帝」。

劉宋王朝:劉裕開國稱帝,被尊為「高祖武皇帝」。其子劉義隆被太子劉劭弒殺後,廟諡「中宗景皇帝」,劉義隆第三子劉駿,起兵擊殺劉劭,將劉義隆廟諡改尊「太祖文皇帝」,對一個以文治見長的繼業之君,顯然是過分褒美了。

並非皇儲、軍事奪位的劉駿,顯然是通過尊崇其父,來彰顯自己的皇位合法性。他死後被其子尊為「世祖孝武帝」。

而他的弟弟劉彧,政變上台後,先後殺盡劉駿的十七個兒子,同時因為皇族內戰,將河南、山東、淮北的大片疆土都丟給了北魏,讓南北朝分界線從黃河退到了淮河,東晉淝水之戰後,南朝對北朝的百年優勢,更不復存!

這樣一個昏暴之君,就因為傳位其子、善終於帝位,朝臣實在不好意思給他個某祖廟號,就用了「太宗明皇帝」……

蕭齊王朝:蕭道成開國稱帝,被尊為「太祖高皇帝」,竟然可能是劉邦之後幾百年,第二個「太祖高皇帝」。其子蕭賾輔佐父親開國,多有大功,被尊為「世祖武皇帝」。其侄蕭鸞篡位後,大殺蕭道成、蕭賾子孫,被尊為「高宗明皇帝」。

蕭梁王朝:蕭齊的遠支宗室蕭衍,奪取政權後,另立國號,開國稱帝,追封其父蕭順之為「太祖文皇帝」。這樣,他自己就只能被尊為「高祖武皇帝」了。

蕭衍與太子蕭綱父子死於侯景之亂,侯景篡位前,給蕭綱尊了個「高宗明皇帝」。

其第七子湘東王蕭繹調遣部將,揮軍平亂,尊兄長蕭綱為「太宗簡文帝」,和此前「晉太宗簡文帝」司馬昱的廟諡相通,以蕭繹為人的刻薄,多半就是譏諷兄長和司馬昱一樣,享國日淺,都是軍閥權臣的玩偶。

蕭繹在位3年,自己卻被北方的西魏政權與其侄兒蕭詧勾結,西魏軍長驅直入攻破江陵, 蕭繹被處決。其部將陳霸先擁立其子蕭方智為傀儡皇帝後,追尊蕭繹為「世祖元皇帝」。

西魏立蕭衍之孫蕭詧為西梁皇帝,統治僅江陵一州之地。蕭詧尊其父昭明太子蕭統為「高宗昭明皇帝」,他自己也因為「撥亂反正、讓帝系重歸正統」,被尊為「中宗宣皇帝」。

其子蕭巋依舊是北周與隋朝的傀儡,混了個「世宗孝明皇帝」。他死後兩年,這個西梁小朝廷被隋文帝楊堅直接取消。

南陳王朝:陳霸先開國稱帝,尊其父陳文贊為「太祖景皇帝」,自己被尊為「高祖武皇帝」,然而此刻統治區域,不過建康城外方圓數百里之地,其侄陳蒨文韜武略,擊平江南各地群雄,真正開國於江南,被尊「世祖文皇帝」。陳蒨之弟陳頊篡位,被尊「高宗宣皇帝」。

楊氏隋王朝:楊堅開國稱帝後,將自己父親、北周隨國公楊忠尊為「太祖武元帝」,自己被尊為「高祖文皇帝」。這也是沿襲了南北朝時期的習慣。

綜上所述,南北朝時期,各個王朝政權的大體習慣,是開國前兩代,「太祖」「高祖」混用,有的開國皇帝尊了其父為「太祖」,自己就肯定是「高祖」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886150380f48683b3430fa3d9b783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