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董天意
充滿「鋼鐵」氣息的汽車圈在今天變得「粉嫩」不少。
隨著一年一度的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包括奔馳、奧迪、福特等汽車企業紛紛發出海報,以討女神們的歡心。
圖片來源:奔馳星聞微信公眾號截圖
圖片來源:一汽-大眾奧迪官方微信公眾號截圖
當下,愈發引人注目的女性力量,正讓車企從設計、營銷到銷售全流程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她變革」。近年來,包括歐拉、奇瑞、江淮思皓、東風風行等車企均推出「女性特供」車型。甚至歐洲商用車巨頭曼恩,也曾在3月8日當天,將生產車型上「MAN」的Logo變為了「WOMAN」,以示對女性用戶的尊重。
圖片來源:曼恩商用車中國官微
值得注意的是,促使越來越多車企將目光瞄準女性消費者的無疑是「她經濟」所帶來的巨大潛力。艾媒諮詢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她經濟」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4.8萬億元上升至2022年的8.6萬億元。另據易車研究院預測,2021~2026年,女性將持續湧入汽車消費市場,女性對汽車銷量的貢獻度有望突破35%。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女性受到高等教育的比例在不斷提升,『姐姐們』的社會與經濟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女性已經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在汽車行業也是如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員部主任文思婧表示,女性消費者已不僅滿足於只坐在副駕駛,她們也要拿起方向盤來掌握方向。
公安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機動車駕駛人已達4.81億人,其中,男性駕駛人達3.19億人,占66.32%;女性駕駛人1.62億人,占33.68%。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女性駕駛人數及占比呈不斷上升趨勢。從2014年的0.7億人到2021年的1.6億人,平均每年都有近1300萬名新增女司機開車上路。
女性駕駛人數增長的同時,女性的購車消費比例也已超越男性。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女性購車消費比例達到22.28%,超過男性的22.00%。此外,新能源車主中,女性的占比達26.62%,是燃油車車主中女性占比的1.22倍。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車企率先展開行動。在2021年提出成為「全球更愛女人的汽車品牌」的歐拉,2021年累計銷量超13.5萬輛,躍升至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第一陣營。其中,歐拉「好貓(參數|圖片)」實現全年累計銷量5萬輛,成為國內A0級BEV市場銷冠。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隨著歐拉的成功,不少車企也開始紛紛效仿,推出「女性友好」車型。如,江淮思皓E10X(參數|圖片)推出「好集美」和「藍朋友」車型;哪吒V帶來「櫻空小魔女」版本車型;零跑推出T03微糖版車型;奇瑞新能源小螞蟻(參數|圖片)則在更新2022款之後全系更名為甜粉款等。
不止在新能源車企,這股「粉嫩」風潮也吹向了燃油車市場,各路「女神版」車型開始湧現。日前,星途追風(參數|圖片)女神版車型上市,為前50名車主帶來赫蓮娜小綠瓶經典護膚精華;2021年成都車展期間,身披專屬車色紫荊粉的東風風行T5 EVO(參數|圖片)女神版登台亮相。
即便是主打硬派越野的福田大將軍皮卡,也推出了「內外皆粉」的「花木蘭」版本車型。對此,有女性網友留言表示,「這個粉我不接受」「不太可」。
圖片來源:福田皮卡官微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在一眾車企的演繹下,似乎粉嫩可愛的外觀便可俘獲女性消費者的芳心,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表示,部分女性消費者認為,車企的女性營銷儘管創意上各有不同,但大多仍舊以單一視角、固有印象定義女性身份,「粉色」「公主」「仙女」等標籤充斥其間,不僅無法真正打動她們,反而會引起她們的反感,感覺自己被標籤化。
「當代女性追求消費的獨立性,不願意被動接受別人所規定的內容。就像結婚,如果是自由戀愛,你不會認為這個對象有什麼問題。但是同一個人,如果是包辦婚姻,那你可能就會反對。女性反對的不是粉色、蘿莉風的車,而是這種讓她們喪失主動性和獨立性的形式。」 王青說。
上汽大眾產品專家劉計寧也認為,顏值不再是影響年輕女性買車的唯一要素。「從顏值入手吸引女性消費者自然沒錯,但想要讓女性消費者『為愛埋單』,汽車產品最基礎的質量問題必須過關。」 劉計寧說。
騰訊汽車發布的《女性用車購車需求及用車習慣2022年調查報告》顯示,既定印象裡面女性購車的第一要素——「顏值」,只有51%的女性消費者會先考慮,而65~70%的女性認為安全是選車時考慮的第一要素。另外,在男性用戶更為關注的智能科技配置方面,也有近30%的受訪女性表示「會考慮」。
但需要注意的是,各車企在瞄準「她經濟」所帶來的消費增量過程中,或許還只停留在「外觀」層面,忽視了女性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更嚴重者,如歐拉好貓還被曝出其車載晶片「調包」等問題。有觀點認為,作為車圈首個定位女性的汽車品牌,歐拉更應該深知女性用戶敏感、細膩的心理,但上述晶片之「謊」不僅著實傷了「女人心」,也令汽車行業的「女性友好」變了味。
另外在產品設計方面,王青認為,車企也更應尊重女性消費者的選擇權。與其從自己的角度定義女性,不如創設無限可能。在車型設計或功能配置上,車企必須遵循多樣化的原則,為國風、動漫、蘿莉甚至硬派的各類女性提供多元選擇。其次,在汽車內飾的選裝上,給車主更大的自主決定權,切忌定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