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你在美國發了財,生意做得很好,生活過的很好,有警察和法律保護你。你不需要我這種朋友。
美國黑幫電影《教父》,一共拍攝3部。
前兩部都取得極好評價,後一部反響少一些。
馬龍-白蘭度飾演的《教父》維多柯里昂
總體評價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男人的教科書。
馬龍-白蘭度飾演的《教父》維多柯里昂,是柯里昂家族(黑幫)的第一代教父。他獨自一人從義大利西西里飄流來到美國紐約,並一步步組建黑社會組織並成長為頭子。
讓人想不到的是,他也有他的原則,那就是從不販毒,只做那些人性暗的一面的需求,比如開賭場,辦妓院;從而發了大財,也與社會各界結下不少朋友。
其它5個黑幫見他勢大有力,總想拉他下水,讓他的這些社會各界朋友為販毒服務,也就是共享這些所謂社會優良資源,發更大的財。
但維多柯里昂拒絕了,於是,黑社會組織之間大開殺戒,他本人被暗殺,差點送了老命;大兒子山尼卻進了圈套慘死於收費站。
小兒子麥克本來是個服役二戰,榮歸故里,從不染指黑社會的好青年,卻在父親及黑幫家族命運前途的迫使下,走入黑社會。
他的思維,冷靜,機智,勇敢,惡恨都比其父親更為深刻有力,於是,在他借談判之機,親手殺了另一派頭子的兒子索拉索後,迅速成為柯里昂幫派的新首領,父親退休。
家族那些骨幹,比如與他父親一起從黑道殺人偷盜走來的克里曼沙就視他為英雄。
可以說,這是一部徹頭徹腦的黑幫電影,是光明社會和追求光明社會的悖面。這樣的一部黑幫電影為何是男人的教科書呢?
這與電影《教父》塑造的第一代黑幫頭領維多柯里昂很有關係。在生動刻劃他面目的第一章節(幕)里,他那一段段說來有理,其實偽善無比的世間嗆白,莫不透露出玄機。
麵包師因女兒被小流氓欺負,在法庭上卻沒有找到公道,於是求助第一代教父維多。
請看維多所說:
我們相識多年,這是你第一次來找我幫忙。我記不起你上次是何時請我到你家去喝咖啡了。何況我太太是你獨生女的教母,我坦白說吧!你從來就不想要我的友誼,而且你害怕欠我人情。
我了解,你在美國發了財,生意做得很好,生活過的很好,有警察和法律保護你。你不需要我這種朋友。
但是現在你來找我說,柯里昂先生閣下請幫我主持公道,但你對我一點尊重也沒有,你並不把我當朋友。你甚至不願意喊我教父。你在我女兒結婚當天來我家,用錢收買我為你殺人。
到底我做了什麼讓你這麼的不尊重我?如果你以朋友身份來找我,那麼傷害你女兒的雜碎,就會受到折磨。你這種誠實人的敵人,也就是我的敵人,他們就會害怕你。
這裡的關鍵是,維多要的是什麼?他要的聲名,要的是尊重。反過來說,如果他沒有聲名,沒有尊重,就不會幫這位可憐的麵包師。
而維多是個殺人犯。自己在電影中親自直接殺過兩人,一個是被他從紐約回到義大利老家柯里昂村刀戳的西西歐,一個是被他在樓梯間槍殺的紐約街頭黑手黨,搞敲詐的范哲侖。
也是在殺了范哲侖後,接過他的衣缽,有過之而無不及發的家,有什麼值得尊重呢?又有什麼聲名值得傳統承呢?
然而,社會大學畢竟是一所頂尖的大學。
從社會底層混上來的維多柯里昂先生,少年時獨自飄流到美國,待他在與孫子玩耍倒地壽終時,已經是紐約和內華達洲名流大亨,朋友遍布社會各界。
正是他的這種蒙蔽性成功,讓人們失去了認識,讓偽善的黑幫逃過了我們的眼睛。
維多沒有上過中學,更沒有上過大學,可見知識是比較少的,文化程度低嘛,但他在社會這所大學汲取各種營養,吐故納新,廣結善緣,悉心修煉,終於成為一方男人,應當說就是黑幫的教父。
這就充分證明了社會大學黑暗性,是非難辨的難度。
維多在社會大學學到的絕招之一,就是幫助普天下任何一個人,從而獲得別人的尊重。
無論是為兒子及兒子摯愛的小狗不願搬家的婦人,還是為女兒毀容求公道打殘傷害者的麵包師,抑或設法將女婿戶口解決的殯儀館老闆,他都沒有拒絕,從而在他們當中或他們的傳播當中獲得尊重與聲名。
而維多本身是黑幫頭領,幹著開賭場妓院私販酒水的各類勾當,殺人放火都乾的人!這一點卻沒有人去揭開,或者不願意,或者被蒙蔽。只有象第二代教父麥克柯里昂的妻子凱那樣認清他們,才會墜胎,以犧牲兒子的生命來站正自己的立場,揭露教父的醜陋偽善,堅決離開。
可以說,象維多及維多家族擁有社會各界朋友,其偽善肯定是免不了的,但我們同時也獲得這樣的信息:正是維多在社會大學的順利畢業,擁有的亮色文憑,才讓我們看到表相,無法深入內心。
無獨有偶,在我們中國也有這樣的角色。他就是杜月笙。人情練達,世事門清,左手為雲,右手為雨,偽善到極點,社交團團轉。
這一面是社會的醜陋,一面是人性的卑劣。如此相融交錯,才是社會這所大學中的黑色與本相那一部分。
縱使他們畢業,擁有一張亮色文憑,又能進入更大的人類世界,人類社會更大的舞台麼?正確的答案是:絕不可能!畢竟,光明才是人們所嚮往的大世界,大社會。
如果有人一定要說醜惡偽善的《教父》是男人的教科書,
我只能說,有不同的世界觀,才會產生不一樣的認同。
問題是,要還是不要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