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的武進士董友為何成了紅襖軍將軍,為何先投南宋又歸附蒙古?

2022-06-22     楓葉談古今

原標題:金朝的武進士董友為何成了紅襖軍將軍,為何先投南宋又歸附蒙古?

一、金榜題名武進士

董友,金寧海州牟平董家疃人(亦有霑化之說),他的母親趙氏自小喜愛書史,能詩文,其父早逝,趙氏含辛茹苦養育他,教董友讀書識字,學習《尚書》《春秋》諸典,她常常一邊紡織,一邊陪董友讀書到深夜,溫言勸勉,循循善誘。女真人統治中原,建立金國後,雖然很注重科舉,但女真人更是一個尚武的民族,於泰定三年便開設武舉。

董友覺得整日詩書禮儀,文縐縐的,不是大丈夫所為,就對母親趙氏說,自己想習武,參加武舉考試,戎馬倥傯,才是男人的事業。

趙氏告誡董友,單純的習武,只能是一個莽漢,就是考武舉,這讀書是必不可少的,文韜武略,經義策論也是要考的,一個成功的武將,智勇雙全,精通兵法。

董友點頭,一邊練武一邊讀書。

金代武舉考試,沿用唐宋武舉制度,以選拔國家武力人才,入仕報效國家,周期三年,分為府試、省試、殿試,考試內容分為步射、騎射、馬槍、兵書(策論)等項。府試由地方官員組織,府試合格後,參加三年一次的省試,一般都在正月進行,由吏部統一安排進行考試,省試合格後,三個月之後進京參加殿試,由皇帝親自對應試者面試,並按殿試成績分為上、中、下三等,授予官職,初期不允許漢人參加,後來逐漸放開。

董友十六七歲便參加益都府組織的府試,脫穎而出,成績上佳,得到益都府考官許教授的賞識(府教授,正七品官員),三年後又在益都府參加省試。

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正月二十參加在益都府的省試,此時的董友,剛剛弱冠,英姿颯爽,信心滿滿,其母早早起床,為他準備參考的一切,勉勵他男兒當自強,由於家境不富裕,一直為兒子沒有好的馬匹而憂心,正在這時,許教授派手下差吏送來一匹好馬,讓母子倆喜笑顏開,董友上馬去參考,其母趙氏把他送出來,倚門而望,讓董友內心熱呼呼的,他要不付母親的期望,不負許教授的栽培。

到了益都府校武場,但見山東東西兩路的武舉人云集,大部分武舉人都是女真人,僅有少數幾個漢人。

董友第一場步射皆中百米處的靶子,有五箭射中中心,五箭二規以上(這靶上標有五規(也就是今日的環)。

第二場騎射又稱馬射,立木垛上面覆鹿首,馬上拉七鬥力的弓,董友縱馬彎弓全中。

第三槍是看馬槍,也就是測試習武者馬上用槍的刺殺能力,在場地四周分列四個木人,要求騎馬持槍在快速奔跑中以槍擊倒木人,並且不能墜馬,刺中三個以上過關。

這騎射比前兩項難度更大,前面應試者紛紛落馬,或者僅刺中兩三個。輪到董友入場,董友精神百倍,但由於對這匹馬習性不太了解,出現了小小的失誤,刺中了三個。

女真人尚武,這些謀克猛安弟子,考箭法,馬上功夫還算可以,弓馬嫻熟,策論就不行了,這《武經七書》的內容,對於他們而言如同天書,而董友對孫吳子,三略六韜,司馬法,尉繚子和唐李問對熟記於心,得心應手,成績一下來,策論省試第一。

結果一出來,董友的母親趙氏打發董友到許教授家中致謝,拜許教授為師,成了他的門生,這也是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走上仕途的一個環節,許教授也為有他這樣一個「門生」而高興。

三個月後,許教授帶著山東入選的武舉人入京參加殿試。

金章宗親自主考,董友順風順水,殿試挽八鬥力弓馬步皆中,馬槍四個木人皆中,文考策論,落筆千言,志得意滿。

等到大榜出來,董友高中二甲第十九名,進士及第,授予棣州軍轄。

二、替天行道舉義旗

董友隨許教授榮歸故里,辭別恩師許教授,帶著母親趙氏到棣州上任。

由於董友為人正直,循規蹈矩,秉公辦事,幾年都沒有升遷,等到許教授升任為益都府治中時,才提拔董友為棣州商河縣縣尉。

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楊安兒在益都揭竿而起,以紅襖為標識,造了金廷的反,益都府許教授(時為治中)同僚污告許教授私通紅襖軍被金宣宗下詔斬首,董友受到牽連被免職。

董友帶著母親與妻兒又返回寧海牟平董家疃,買了點良田自耕自給,閒余縱馬射箭,讀書飲酒,無官一身輕到也逍遙,雖然時有怨言,其母趙氏勸慰一番。

鄉里有一戶世襲猛安戶烏林荅阿魯,是金世宗烏林荅氏的親族,稱霸鄉里,巧取豪奪,指示家丁欺壓鄉民,搶奪民女。看中了董友家一個佃戶年輕美貌的女兒,搶來做他的小妾,董友的母親趙氏帶著這戶佃戶去烏林荅阿魯家評理,幫助要女兒,烏林荅阿魯指使家丁對她們進行百般凌辱,趙氏回來後,一病不起,董友看到母親遭受侮辱,就想告官,其母說:這烏林荅阿魯靠山大的,我們還是息事寧人為好。

誰知這烏林荅阿魯惡人先告狀,說董友鼓動老百姓造反,搶劫烏林荅阿魯家財物,牟平縣衙深知烏林荅阿魯劣跡斑斑,為非作歹,十分可惡,但是是惹不起的主兒,表面應承著,拖著不處理,私下告訴了董友。

鄉里聽說後,引起公憤,自發地組織起來,聚集在烏林荅阿魯府外,高喊:「若要民無憂,必殺烏林荅。」

烏林荅阿魯讓家丁驅趕老百姓,雙方發生衝突,憤怒的老百姓衝進烏林荅阿魯府中,放火焚燒了烏林荅阿魯的房舍。

牟平縣衙看事情鬧大,只好出面干涉,烏林荅阿魯要求嚴懲「亂民」,抓捕「首犯」董友,終於讓董友忍無可忍,除了揭竿而起,別無選擇,於是,董友振臂一呼,方圓左右的老百姓自發地拿著武器,共推董友為首領,首先攻入烏林荅阿魯家中,把烏林荅阿魯一門老小奴僕殺個一乾二淨,又致書牟平縣衙與寧海州衙(都在牟平),說明為民除害的原因。寧海州刺史烏古論榮與烏林荅阿魯家是兒女親家,聞知董友率老百姓造反殺了烏林荅阿魯一家一百餘口,連忙令巡捕使率州簽軍鎮壓,董友知道硬拼不行,組織老百姓連夜撤往之罘島上,這裡四面環海,是絕佳避難之所。

金廷面對風雨搖墜的時局,內外交困,不惜傾全力鎮壓山東紅襖軍起義,派三世將門仆散安貞為山東東西兩路統軍鎮撫使,想拯救山東失控的局面,隨著楊安兒部紅襖軍、劉二祖部紅襖軍被初步鎮壓下來,讓各地紅襖軍處於低谷,楊安兒部由其妹四娘子楊妙真統領,劉二祖部由大將霍儀接過大旗。

此時,濰州李全部紅襖軍成了山東各地紅襖軍勢力最大的,一直與金兵周旋,轉戰各地,團結就是力量,聞寧海州不罘島有董友的紅襖軍,就派人聯繫董友。

於是,董友率部走出不罘島,加入到李全紅襖軍的行列,成了一員大將。

三、兩軍陣前識兵機

地方武裝李霆率領的花帽軍一直是金廷鎮壓紅襖軍的中堅力量,這李霆是中都寶坻人,「粗知書,善騎射,輕財好施,得鄉曲之譽」,蒙古大軍伐金,他組織義軍,收復固安等地,漸逐因戰功賜姓完顏氏,任山東棣州防禦使,權海州經略副使,宣差總領都提控,佩金牌。

李霆率花帽軍攻打泰安一帶的夏全等人紅襖軍,李全召集眾將,決定趁海州空虛,襲取海州,令於忙兒為主將,董友為副將攻打海州。

於忙兒與董友率人馬向海州進軍,走著走著,董友看到兩山夾一谷,山路十八彎,就帶馬來到於忙兒馬前說:「於將軍,這路靜的出奇,如此地埋下伏兵,就麻煩了。」

於忙兒不當回事,說這條山路我小時候就走,怕什麼,此次一定旗開得勝,痛打李二措。」

「於將軍如此一說,我到心中有底了,剛才見這山路崎嶇,故有所思。」董友笑了,把剛才的疑慮拋到九霄雲外。

「報告,前面有一股金兵。」探子回報。

「有多少人?」於忙兒根本沒當回事。

「大約幾百人。」

於忙兒把手中大刀一揮說:「眾將士,殺金狗立功的機會來,掩殺消滅他們。」於忙兒根本沒當回事,如是花帽軍,探子不會說是金兵,這說不上那竄出來的金兵殘部。

轉過山角,果然看到四五百金人騎兵,展開戰鬥隊形。

於忙兒大聲說:「董將軍,保持陣形,衝過去。」自己一馬當先,向金兵掠來。董友與士卒們隨後,戰馬踏起塵埃。

金兵胡亂抵抗了片刻,做鳥獸散,向後撤走。於忙兒自恃驍勇無敵,緊追不捨,追出有三里多地,董友快速打馬趕上於忙兒,說有點蹊蹺,別是花帽軍誘敵之計。

於忙兒勒住馬,猛然意識到這些金兵敗退的全無慌亂之色,並且與他們一直保持一定的距離,喝令停止追擊。誰知為時已晚,早已埋伏好的李霆花帽軍從四面八方涌了出來,人馬是於忙兒的一倍。

於忙兒大喊,速速排成四門兜底陣,弓箭手壓住陣角!」

但那有機會布陣,李霆的花帽軍已經來到眼前,兩軍便攪到一起,但終因寡不敵眾,逐漸不支,董友搠死一名花帽軍,拍馬搶到於忙兒前面,大聲說:「於將軍,速帶軍撤退,我來殿後。」

於忙兒已經殺紅眼,不想退。董友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局面兇險,不能讓將士們白白送死。」

於忙兒認為有理,帶大隊突圍撤退,董友帶一千人斷後,左擋右殺中,肩頭中了一箭,他忍痛拔箭時,不提防身後李霆的悍將張惠忽地雙腿跳立馬上,看準董友後背,一個飛躍,就把他撲下馬去,董友還未及爬起來,十餘杆長槍已經指在他身上。

董友隨即被捆綁起來,一個兵卒騎馬在前面牽著他,而這兵卒騎的馬是一匹寶馬,遍體油黑,四蹄雪白,膘肥體壯,好一匹踏雪烏騅。

董友趁人不注意,用力一拉繩索,借力發力,就掙斷了,隨之又是一躍竄上那士卒馬背,從背後扳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扭,就結束了他的性命,並迅速搶了弓箭,策馬急馳。變故驟生,李霆手下回過神來,一齊吶喊著趕來。

董友彎弓搭箭,回身施射,射翻了追在前面的兩個,餘人心驚,放慢了馬速,任董友而去。

李全歸宋後,被任命為京東路兵馬副都總管、武翼大夫、京東路忠義軍總管,董友被授予進義校尉,忠義軍兵馬監押。

四、屢建戰功留青史

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金廷以仆散安貞為帥,大舉南侵,李全與楊妙真奉命與金兵大戰,董友率三千人馬在盱眙西的嘉山設伏,殲敵一千人。又隨李全與金將紇石烈牙吾塔大戰於淮河渦口,斃敵數千人,取得渦口大捷。

仆散安貞剛剛攻下鍾離城,聞知紇石烈牙吾塔兵敗,訓斥了一番牙吾塔,率大軍尋找李全忠義軍主力決戰,楊妙真建議把金兵誘到化陂湖(地名,在今蚌埠市境內),利用丘陵湖窪痛擊金兵。

李全怕仆散安貞不上鉤,特意派張正忠率五千老弱前去挑戰,金兵果然上當,蜂擁而上,一路追擊,仆散安貞聞知前鋒得勝,率大部隊跟進,一進入化陂湖望見到處都是水窪灘涂,怕中埋伏,想退已經來不及了,李全已經給仆散安貞來了個十面埋伏,劉慶福、李福、孫武正、鄭衍德、於潭、閻通、陳智與董友八路人馬齊出,張正忠也率軍返身加入戰鬥。

金兵大亂,仆散安貞在牙吾塔等人的保護下撤退,迎面又遇到李全、楊妙真率田四、楊友的一萬人馬阻劫,楊妙真在陣中一眼就望見金統帥四駙馬阿海(仆散安貞),搭弓上箭,仆散安貞聽到弓弦響,急閃,那箭射落他腰間掛的金牌,著實讓仆散安貞嚇出一身冷汗,拚命殺出重圍而走,南伐失敗,損兵折將。

楊妙貞馳馬拾起仆散安貞的金牌,隨眾將追殺到曹家莊一帶得勝收兵,取得化陂湖大捷,宋淮東制置使賈涉在楚州大擺慶功宴。

兩個月後,宋廷嘉獎忠義軍,封李全為達州刺史,封楊妙真為令人。

南宋紹定三年(公元1230年),本來就有叛宋之心的李全,因南宋鹽城守將陳益、樓強等人受上司翟朝宗支使,搶奪了李全二十艘從江南買糧的船隻。

李全勃然大怒,以捕盜為名,率水陸八萬大軍(五萬馬步軍自淮安出發,三萬水軍在於洋、於潭兄弟率領下從海州出發),鹽城知縣陳遇與守將陳益、樓強得訊,見大事不妙,棄城而逃。

李全兵不血刃進占鹽城,留董友為鹽城守將,鄭祥為副將,率一萬人馬駐守鹽城,徹底拉開反宋的序幕,隨後與宋軍在揚州城外多次擊戰。

南宋紹定四年(公元1231年)正月初五,鄭祥奉命運送糧食與軍用物資到揚州前線,被宋將金玠率部襲擊,百艘滿載糧食物資的船隻盡被宋軍繳獲。

正月十五上元節,李全在平山堂張燈設宴,與將士共渡上元節,而請來十餘名妓女助興,焚燒了宋朝的誥敕、朝服等。

軍師於道士聞知大驚,來見李全劈頭蓋臉就說了句:「總管明日出帳門必死!」被李全所殺。

正月十六,李全又與眾將飲酒,酒至半醉,見有宋軍挑戰,就親率兵馬迎擊,突入揚州土城,中了埋伏,突圍而出,慌不擇路誤入泥塘中,被趕來的宋軍一陣亂槍搠死。

南宋揚州主將趙范、趙葵兄弟得到李全確切被殺的消息,對李全部下發起全線反攻,在揚州前線的李全部眾,群龍無首,只好撤退,宋軍從後掩殺,李全忠義軍全線大潰,被殺被俘無數。

此時楊妙真在楚州城中,聞知李全被殺,大驚失色,立刻派人通知在揚州一帶的將領們退往淮安(楚州)一帶,專門派人到鹽城,讓董友撤離,董友把物資等裝上船,率所部兵馬安全退到海州。

楊妙貞渡過淮河後,收拾餘部返回青州(益都),被蒙古任命為山東行省,董友也率部歸附蒙古,被任命為海州都元帥。

如今山東煙台牟平董家疃的董氏族譜中,「一世祖諱友,元開國公」,就是紅襖軍將領董友。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fdbace02a4f46ed577dc419381bb9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