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2024高考作文題,我頓悟什麼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

2024-06-07     洞見

作者:洞見ciyu

唯有內在的坦蕩和誠意,才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2024年高考作文題目出爐,瞬間衝上熱搜。

其中全國甲卷的作文題引起了我的興趣。

一個很簡潔明了的題目,沒有彎彎繞繞,直指「真誠」二字。

有人覺得老生常談。

我卻不覺得。

在這個套路滿天飛的年代,我們彼此遮掩、互相玩心眼,真誠變得稀缺可貴。

美國作家懷特說:真誠是處世行事的最好方法。

假意騙不來真情,套路贏不來真心。真誠,才是人格中最強大的力量。

01

真誠,是一種智慧

馮侖在《扛住就是本事》一書中,提到一個關鍵詞,叫做「裸體戰術」。

何為裸體戰術?

就是無論好話與壞話,還是要求與建議,你坦誠地一一說出來,反而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和認可。

一個人如果不夠真誠,總是弄虛作假,容易遭人敬而遠之。

作家劉墉有一次在台北參加一場慈善募捐活動。結束後,他在附近的工藝品店轉了轉。

當時工藝品店的老闆娘認出了他的身份,立馬熱情地對他噓寒問暖。

劉墉有些受寵若驚,於是停下來和對方聊了幾句。

閒談間,老闆娘提及募捐的事,並掏出了一張捐款的收據給劉墉看:「你看,我也去了一下,還捐了錢呢!」

隨後,她又帶著劉墉參觀她的工藝品,「劉先生買一個吧!算您特價。」

劉墉對老闆娘的人品深信不疑,沒還價就果斷買單了。

結果出了門沒走幾步,就看見另一個工藝品店,櫥窗里放著一模一樣的東西,只要四分之三的價錢。

劉墉當時深感無奈。

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偶然間回到那個地方,發現那家店早就因為生意不好倒閉了。

話劇《冬之旅》中有句台詞:「沒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羅振宇把這句話寫在公司的牆上,我想我們也要刻進心裡提醒自己。

如果失去真誠,人往往寸步難行。

做人真誠,做事不欺,才是一個人行走世間最好的憑證。

02

真誠,是一種修養

人際交往中,有人劃分出三種角色:

俯視者,對他人漠不關心。

仰視者,面對他人誠惶誠恐。

唯有平視者,在上不傲人,在下不卑人,會將他人的感受放在心中。

他們心上裝著他人,不虧待每一份熱情,不踐踏任何的真情。

黑塞有一個終生保持的習慣:給讀者寫回信。

他的讀者來信中,有其他作家,有官員、有底層青年,但無論什麼階層,無論什麼身份,他對每一位讀者的來信都認真、細緻、耐心地回復。

比如有年輕的美國人給他寫過信,告訴黑塞他多麼熱愛《荒原狼》。

黑塞回信很鄭重地與他探討起來:對於你的國家和人民,可能要等到你的下一代才會有讀這類書的品位。

還有一位讀大學的姑娘,來訴說一些生活和感情上的煩惱。

黑塞像長輩一樣娓娓道來他的經驗與感悟,努力地開導著姑娘。

甚至到了晚年,黑塞已是揚名四海的作家,從世界各地寄過來的信封堆滿了他的桌子。

換成其他作家,可能全部掃到紙簍里,或是抽幾封信敷衍地回復一下。

但黑塞不管有多忙,都會把信妥帖地整理好,一一進行回復。

妻子怕他眼疾加重,勸他不用那麼在意讀者的信件。

但黑塞說,這些讀者支持我、喜歡我,心懷期待地寫了這樣一封信,我不能辜負他們的真心。

後來,黑塞一生存留的35000多封信,成為研究他的重要資料。

有文學評論家看完後,感慨道:黑塞之所以偉大,在於他的文學造詣,也在於他高貴的修養。

品現於事,心藏於行。

一個人教養不只是逢場作戲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體貼與理解。

所謂的真誠,背後其實都是一種修養。

真誠的人,無論面對誰,都會存一分善意,給一分溫暖。

03

真誠,是一種情商

網上有人問,哪種行為,最能體現一個人的高情商?

我贊同一個回答,它只有兩個字——真誠。

我們總以為,為人處世需要裝厲害、裝腔調,但其實真誠,才是他人內心的敲門磚。

有人說余華情商高,讓人捧腹大笑。

在問起寫小說的緣由時,可能很多人期待的或說想像的答案是要實現什麼作家夢之類的話。

而余華直截了當地表示,他寫作的奮鬥目標很簡單:「就是為了想過上一種不被鬧鐘吵醒的生活。」

這不就是我們普羅大眾的夢想嗎?

你看,余華沒有為自己粉飾一番,又世俗又耿直,所以讓我們喜歡。

有人說董宇輝情商高。

每一次都接住觀眾拋的梗,每一次都能與嘉賓聊得火熱。

但真是這樣嗎?

事實上,我們喜歡他的舌綻蓮花背後,是喜歡他的真性情。

別人說他長得寒酸,眼睛小、臉方、身材矮。

他一點都沒有氣急敗壞,而是大大方方地承認:你說我長得丑,你是對的。

別人說他裝腔作勢。

他直接誠懇道歉,還在直播中自曝如何誤了弟弟,說自己偏頗、片面、狹隘的思想不足以指導別人。

你看,董宇輝毫不掩飾自己的缺點,不像其他網紅只會戴上面具。

莊子說過一句話: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意思是,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

我們喜歡余華和董宇輝,是因為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內心。

人,是情感動物。

很多時候,只有打開內心,才能打開彼此的感情。

畢竟,心與心的觸動,遠勝於言語的修飾。

04

其實,看到這道作文題時,我想到了一個北宋文學家晏殊。

14歲時,他被江南按撫舉薦進京,以神童入試,迎來人生的「高考」。

殿試第三天,他發現,「賦」的題目自己之前溫習過了,便如實稟報宋真宗,要求更換題目。

宋真宗見他不僅學識淵博,且為人坦誠,賜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天下太平,朝中大臣常常遊玩宴客,只有他閉門苦讀。

宋真宗覺得他嚴於律己,升他為太子舍人。

他卻如實相告:「我其實也喜歡遊玩宴客,只是因為囊中羞澀,不得已才閉門謝客。」

經過這兩件事之後,不僅是宋真宗更加信任晏殊,平時對晏殊頗有微詞的朝廷大臣也紛紛對他改觀。

立身處世,聰明不如真誠,精明不如厚道。

胸懷坦蕩,真心誠意,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f7fdc92e9ffdf870590510e30e426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