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脫離中國晶片供應鏈可能還得20年」

2023-12-05     AI狐頭條

原標題:「美國想脫離中國晶片供應鏈可能還得20年」

原創 | 矽星人Pro
Si-Planet

美國晶片老大英偉達最近越來越「高處不勝寒」了。

不久前的SC23超算大會上,AI晶片獨角獸公司Cerebras 執行長Andrew Feldman公開批評英偉達為規避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採取的一系列舉措,認為這樣做無異於AI軍火商,「不符合美國精神」。

Andrew Feldman本身來頭不小,早在2012年,他創立的低功耗伺服器先驅公司SeeMicro就被AMD收購,他本人負責監管 AMD伺服器晶片業務。2021年他領導Cerebras造出全球最大AI晶片WSE-2,打破在單個設備上訓練擁有200億參數的最大AI模型紀錄,還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人腦規模AI解決方案CS-2 AI計算機。

這也不是 Andrew第一次抨擊英偉達,10月英偉達意外發布24-26年GPU新品路線圖,Andrew就曾稱之為「掠奪性預告」,並說這是利用欺騙性做法和行業主導地位阻礙競爭。這次,Andrew更是毫不客氣地指責英偉達「單方面地武裝了中國」,「這符合法律規定,但並不意味著不需承擔道德責任。」

Andrew Feldman(右一)與團隊見證WSE-2晶片入選加州山景城計算機博物館展出。圖片來自Cerebras

去年和今年10月,美國政府兩次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加強人工智慧晶片和半導體製造設備對中國等幾十個國家地區的出口管制。致使包括英偉達、AMD、英特爾在內的許多廠商業務嚴重受挫。

英偉達本月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後,雖然營收數據繼續飆升,但反映投資者信心的股價卻一路疲軟下跌,也明顯投射出外界對英偉達未來在華市場前景的隱憂。

對於這些禁令,Andrew表示理解,「這是一項強大的新技術,我們並不完全確定它將走向何方。讓『友敵』在遊戲初期就獲得我們最好的技術是不明智的。這一切都合理,我也支持。」

儘管可能會對Cerebras與中東的業務往來造成影響,他仍然認為當規則制訂時,應該遵循精神而不僅僅是字面意義,「政府說我們不希望你向中國出貨,你就跑到它的邊緣,然後試圖通過漏洞來規避意圖,這讓你看起來很不美國。」

而對於英偉達來說,雖然在管制邊緣的「蛇皮走位」是大實話,但面對占收入總額高達47%的中國市場,換了誰這種調整也都不得不做。

英偉達與美國晶片出口管制的「博弈」

去年10月,美國政府突然宣布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新規,規定高性能計算晶片出口必須低於4800 TOPS算力上限和600 GB/s的帶寬上限,直接導致NVIDIA A100/H100系列和AMD MI200/300系列AI晶片無法對華出售。

當時國內許多高端場景和主流廠商都採用NVIDIA A100,也預定了大批計劃下半年發貨的H100,新規的出台讓人措手不及。

為了填補市場缺口,解決中國客戶需求,英偉達一個月後就宣布推出符合美國出口規則的「中國特供版」A800和H800。前者將NVLink傳輸速率由A100的600GB/s降至400GB/s,其它參數基本保持不變,後者則把晶片間數據傳輸速度改為 H100 的一半。據稱,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這傳統BAT三巨頭和網際網路大廠位元組跳動都已用上了800系列產品。

圖片來自Pexels

然而今年10月17日,禁令再次升級。美國商務部修訂晶片出口新規,引入「性能密度」參數並調整先進晶片劃定標準,禁止向中國出售每秒能進行3億次及以上運算的數據中心GPU;要求企業申請許可後才能向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售晶片,同時將需要申請半導體製造設備許可證的國家數量擴大到21個;並把包括壁仞科技、摩爾線程在內的13家中國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名單。這並不是結束,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規則至少每年都會更新一次。

美國此舉是為了防止英偉達等全球領先晶片公司尋求變通方案,也切斷中國企業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獲取高性能晶片的渠道。試圖在半導體市場對中國進行全面狙擊,阻止中國人工智慧、精密計算等先進技術發展。

這次英偉達的產品更是倒下了一大片,包括但不限於:A100、A800、H100、H800、L40、L40S以及RTX 4090。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的A800/H800落在了管制範圍內,更不用說11月推出的 「算力怪獸」,最新旗艦晶片 H200。

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也被英偉達發揮得淋漓盡致。面對新的管制條例,黃教主表示,一定遵守,但還是希望「繼續與中國客戶合作」。

除了積極溝通美國商務部申請許可,本周三英偉達CEO黃仁勛向外界證實,公司又為中國市場開發(「閹割」)出幾枚符合最新規定的特供晶片。

根據早些時候外媒報道,這三枚晶片分別是H20、L20和L2。半導體研究公司SemiAnalysis也將它們的各項性能參數列了出來:

圖片來自SemiAnalysis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用於AI模型訓練的H20在H100/H800基礎上再次降規,與H100 晶片的最大算力值1979 TFLOPs相比,H20這一數值僅有296 TFLOPs。總處理性能為2368,性能密度 2.9,小於 3.2 的管制許可值。

但值得玩味的是,H20有比H100 更高的緩存和帶寬,在實際多卡互聯環境中組合性能接近 H100 的 50%。雖然從傳統計算角度來看比H100降級不少,但在執行大模型推理運算任務上,它比 H100 還要快 20%,這表明雖然H20不能滿足千億級別參數的LLM訓練需求,但在稍小的垂直模型推理方面,或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L20和 L2 分別替代此前遭到管制的 L40 和 L4,採用PCle外形規格,配置更精簡,在LLM推理訓練中不常用,更適合工作站和伺服器。其中L20的總處理性能為1912,性能密度 3.1,小於許可值3.2;L2的性能密度為 5.2,但總處理性能僅為1544,也小於 1600 的管制許可值。三枚晶片都巧妙地越過了新規管制中精心設計的封鎖條件。

英偉達的迅速反應再次體現出它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對重新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迫切。在這場與規則的博弈中,也一直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絲毫沒有示弱的勢頭。

黃仁勛的「警告」

對於同行的指責,黃仁勛似乎也並不為之所動。他這周出席《紐約時報》年度DealBook峰會時重申,英偉達對於中國市場的承諾將保持堅定。

「我們必須開發出符合出口管制規定的新晶片,一旦滿足要求,我們就會回到中國銷售。」他表示認同國家安全和競爭力的重要性,但作為「一家為了做生意而建立的公司」,英偉達「儘可能與所有人做生意」。

黃仁勛在DealBook Summit,圖片來自Slaven Vlasic | Getty Images

黃仁勛也對這些出口禁令可能帶來的意外後果發出了警告。他說,目前有多達50家中國公司正在開發能與英偉達競爭的技術。如果美國企業在市場上失去份額,其競爭力也可能隨之降低。儘管英偉達不會向中國提供其製造晶片的「最關鍵和最前沿技術」,中國仍然可能找到獲取這些技術的途徑,或者激勵國內晶片製造商發展,他還特別提了一嘴受制裁的華為。

這些警告不無道理,或者說正在變為現實。

被美國列入實體管制清單的科大訊飛就在今年的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宣布,用於訊飛星火大模型訓練的華為昇騰910B晶片在性能上已經基本可對標英偉達A100。百度也已向華為訂購1600顆昇騰910B用於開發文心大模型。

儘管這筆訂單與中國高科技公司們向英偉達訂購的成千上萬顆晶片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但它仍然意義重大,顯示出中國公司有能力減少對美國尖端技術巨頭的依賴。

美國加碼對華晶片封鎖,雖然一段時間內給中國半導體行業帶來不小衝擊,但中國市場面臨的算力缺口同時也會為本土晶片發展帶來新的機遇。2023年上半年,中國加速晶片的市場規模超過50萬張,除華為外,阿里、百度、騰訊都已經有AI自研晶片,中國晶片市場也正在「自產自銷」的路徑上發展。

雖然黃仁勛認為「英偉達已在行業上領先十年」,但他同時也表示,「如果我們被剝奪了中國市場,我們是沒有應急措施的,世界上沒有另一個中國。」

「美國想脫離中國晶片供應鏈可能還得20年」

在DealBook峰會上,黃仁勛也指出,美國若想完全打破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實現完全獨立的晶片供應鏈體系,需要比想像中更長的時間:「在10年到20年以內,這並不是一件實際的事情。」

他說,公司的成功依賴於「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眾多組件,不僅僅是台灣」,雖然最重要的技術來自台積電生產線。

而英偉達在中國大陸的合作商則為其提供包括上游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伺服器整機、光模塊、光纖光纜等多個環節的供應鏈支持。

如今的晶片製造業高度全球化,重建這些供應鏈需要在基建、製造技術和工藝上重大升級,在沒有中國參與的情況下,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根據最新消息, H20將推遲至明年一季度發布,最快可能於2月或3月接受預定,具體細節仍處於保密狀態。

英偉達再次越過管制門檻的中國特供晶片們真實性能參數幾何,上市後產能和業績表現怎樣,能不能彌補A800/H800禁售帶來的中國市場收入缺口,來年美國半導體管制政策是會鬆動還是繼續緊縮,這些都是未知數。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放棄與中國市場做朋友,絕對不在英偉達的選項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b596892d63de26e27d7193cd105ca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