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而興,繪就江南水鄉繁華圖,因水而旺,勾勒魚米之鄉富饒景。在蘇州的江南百景圖中,相城區是一幅靈性流動的畫卷,而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則是這幅畫卷上璀璨閃耀的一筆,
這裡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江南歷史文化底蘊,更在新時代的浪潮之下推「城」出新,江南水鄉的碧波浩渺、嫻靜溫婉,潮流都市的時尚繁華、多元活力在這裡共生共融、相得益彰,元和街道篤定實幹、勇立潮頭,成為了如今城市更新的典範、城北中心的新極,堅定不移地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古今交融 跨越發展二次「元」
古街巷陌,青石鋪路,兩旁老宅飛檐翹,時光荏苒,故事流轉,笑談往昔與今朝。
千年元和塘,2500多年的歷史附著於目光所及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之間,歷史在這裡留下了「千絲萬縷」的痕跡
慈禧太后的緙織袍服、宣統皇帝溥儀登基趕製的龍袍,這些藝術瑰寶都出元和緙絲大師沈金水之手,緙絲也成為元和獨特的文化符號,歷史在這裡也留下了「堅不可摧」印記,
從紫荊城到博物館,600餘年歷史的見證者——御窯金磚,向世人講訴著蘇工蘇作的極致匠心。文有「四絕」全才文徵明,武有兵學鼻祖孫武,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千載文脈歷史源「元」流長。
然而,相城元和街道並非只是一位歷史的守望者,更是一位創新的實踐者。
如今,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積極推動創新產業的發展。爭當「碳」路先鋒,元和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獲得了國家工信部支持創建的全國首個區塊鏈發展先導區核心發展區、國家火炬蘇州相城高新區數字金融特色產業基地、江蘇首批「城鄉建設碳達峰碳中和先導區」等諸多榮譽稱號;
驅動文化引擎,蘇州元和塘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建立「一帶、兩區」總體空間布局,為相城「雙中心」建設、蘇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動能。
創新產業的活力、成果建設的實力、發展空間的潛力,形成了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的強大吸引力!
以文鑄城 安居樂業領跑「元」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根與魂,以文鑄城,以文惠民,以元和塘主陣地創新打造人文經濟的「元和樣板」。
元和街道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在2023年,元和街道開展了「非遺三進工程」,進學校、進社區、進景區,口傳心授持續加大「非遺」傳承宣傳的普及力度,傳承文脈基因,堅定文化自信。
同時,產業化發展也是非遺活態傳承、破圈新生的動力源泉,元和街道搶抓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機遇,建成了蘇州首家以非遺為主題的集互動展示、產品交易、宣傳教育、創新研發於一體的綜合性場館——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讓遙遠的非遺歷史文化藉助新時代科技手段變得觸手可及。
相閱而行,書香四溢,元和街道自古以來明賢雅仕輩出,千年文脈如今凝練出如今的「15分鐘精緻閱讀圈」,整合轄區商業書店、社區書店、紅色學習站等資源,致力於把「相閱而行」打造成影響廣泛的文化品牌,
元和塘沿岸建成5家社區書店,以閱讀服務為基礎,組織開展一系列主題鮮明、內容多元、形式豐富的閱讀活動,水之清澈,書之墨香,一靜一動,「閱」盡人生百態,美麗元和,幸福生活也將在這卷卷書香氣中,閱來悅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