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暑期最火的旅行目的地,那一定非《長安三萬里》同款「詩意壯遊打卡點」莫屬!
#跟著旅遊博主李白游中國#的話題還登上了熱搜,各地文旅局熱心地將影片中李白踏遍千山、越過萬水,到處「打卡」(旅遊)+「記錄」(寫詩)的好地方一一羅列,方便大家「抄作業」。
其實早在電影剛上映時,#長安三萬里現實場景被西安人找到了#的話題就登上了熱搜。隨之而來的就是《長安三萬里》以一己之力帶火西安暑期游,現場網友大呼「沒見過這麼離譜的人流量」。
據相關數據顯示,自7月8日《長安三萬里》開播以來,西安當地各類業務數據亮眼。7月10日至7月19日,西安相關關鍵詞搜索熱度顯著增長,環比上漲近5倍。從旅遊產品來看,僅7月10日至7月19日期間,景區預訂量較6月同期上漲116%。其中,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長恨歌等歷史文化景區一票難求。
看看《長安三萬里》8.2分的豆瓣高分好口碑,以及12.7億的票房佳績,咱就是說,誰不想趁著剛看完電影的熱乎勁兒,在暑假前往「長安」見一見「詩仙」李白筆下大唐盛世的圖景呢~
除了西安,《長安三萬里》中李白給大家「安利」的好地方還有很多!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李白一生都在路上,卻唯獨在湖北駐足十年之久;「詩仙」詩有千首,足足有三分之一作於楚地,可見他對荊楚大地頗懷深情。
李白在武漢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時,寫下千古名篇「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也曾在襄陽以詩會友,用「江城回綠水,花月使人迷」盛讚襄陽;而「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就更為膾炙人口了,這是「詩仙」蹉跎半生,重獲自由身後,在如今宜昌三峽段留下的名筆。
看著《長安三萬里》將這一首首熟悉的詩句以生動絢爛的畫面呈現出來,立刻就想拿起手機訂票,懷古思卿,和李白一起「畫中游」。
《長安三萬里》中實力出鏡的「詩仙打卡地」還有很多,揚州也是絕對的「C位天團」成員。在唐朝有「揚一益二」之說,揚州是當時最大的港口城市,極盡繁華,一句「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將這座運河上的城市夜景寫得極為動人,令人浮想聯翩。
不僅是李白,張若虛、白居易、杜牧等多位唐朝大詩人都曾流連於此,透過他們的詩,我們看到詩人立於江岸,傲然地仰頭望向無垠的江水,提筆寫下對宇宙的慨嘆和人生的相似。如今,二十四橋仍在,只待我們去尋覓那個詩畫老揚州。
以上這些熱門旅遊目的地外,《長安三萬里》此番帶火的還有河南商丘。
在電影中,高適數次從外地回到宋州睢陽郡梁園種田、讀書,長年「躬耕取給」,與本地鄉親共同描繪一幅田園牧歌、世外桃源的景象。許多觀眾不知道的是,唐代的宋州睢陽郡就是今天的商丘,也是李白和他的「小迷弟」杜甫初次相識的地方。
唐天寶三年(744年),中年李白帶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憤懣棄官後遊歷四方,與比他小12歲的杜甫在開封一見如故。在宋州他們又遇見了高適,在此地一起盡情漫遊、飲酒賦詩。這片見證了「詩仙」和「詩聖」世紀大會面的寶地,文學愛好者們高低得去沾沾仙氣兒啊!
《長安三萬里》掀起的「唐詩熱」不僅引發了大陸的「詩意文旅潮」,也在中國台灣產生了熱烈影響,不僅被台媒z大幅報道,更掀起了島內網友的熱議。超多「自來水」在YouTube上抒發對影片的喜歡,中國台灣導演薛穎穜直言:這樣子的古詩詞非常優美,讀到這些詩讓我回想到,我們有這樣源遠流長的文化,也有這樣共同的屬性。
張孟崇也專門發視頻點贊《長安三萬里》:「海峽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只要詩在、書在,兩岸共同的文化信仰就在。」
以史為骨,以詩為魂,藝術為翼,《長安三萬里》作為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影片,以注入靈魂的配音,如夢似幻的畫面,和細緻考究的服飾紋樣,再現了刻在中國人骨血里的信仰:詩篇代代傳頌,中華文明就薪火不滅。
正如片中高適所說:「書在,詩在,長安就在」。是的,文化在,精神在,中華就在。趁暑假,走出家門,和《長安三萬里》一起,去廣袤的中華大地,和流傳千古的詩篇相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