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偏頭關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中華外三關。偏關縣是山西省忻州市下轄縣,為黃河入晉的第一縣。
中國最古老的農作物「糜子」也在這裡生生不息,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熱情淳樸的偏關兒女。
黃河長城握手處,綠色偏關糜子香。
9月1日至4日,由偏關縣人民政府主辦、偏關縣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協辦的2023 「綠色偏關尋糜之旅」網絡名人採風活動在偏關縣啟動。
偏關縣現有人口10.40萬人,總面積1685.4平方千米,全縣播種面積47萬畝,境內生態環境優質,農業氣候條件適宜。
近年來,偏關縣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建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的戰略部署,在規模發展糜子產業的同時,把糜子生產作為打造特色農業的重點工作進行推廣和示範,堅定立足優勢,堅持保護生態,打造地理標誌,面向市場,創立特色品牌,精心打造「糜子之鄉」。
正值金秋收穫時節,尋糜子之旅的第一站,採風團一行首先走訪了窯頭鄉西莊子村、尚峪鎮南溝村、老營鎮丫角山三大糜子種植基地。
糜子(也稱稷),顆粒呈紅、白、黃色,形狀為圓球形或者橢圓形,米質為粳性,是偏關縣種植的主要小雜糧之一,種植歷史悠久。
2023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惠農政策的推動下,全縣糜子播種面積計劃達到8萬多畝,預計產量達到2000多萬公斤,占全縣糧食總產量的17%以上。
站在藍天白雲之下、梯田糜海之上,黃土高原的質樸氣息撲面而來,採風團的老師們紛紛舉起了手裡的相機,遙控操縱起無人機,紀錄下這壯觀的糜子豐收景象。
尋糜之旅的第二站,採風團一行走訪了陳家營金粟陽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陳家營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山西益生元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重點糜子生產加工企業,了解、參與、體驗、品鑑了企業推出的糜米煎餅、糜米膨化小吃、糜米餅乾、月餅等附加值高、功能性強的方便食品,大家對這些包裝顏值高,營養價值高、口味獨特的糜子食品都讚不絕口。
未來將開發以偏關糜米為主要原料的即食方便食品、藥食同源的功能性健康食品,全面保證偏關糜子「優產-優儲-優加-優銷-優食」,將糜米產業引入高端化、精細化發展道路。
採風團一行隨後參觀遊覽了偏關長城、黃河、護城樓、文筆凌霄塔、萬家寨水電站、乾坤灣、老牛灣、水泉紅門口地下長城、護寧寺、丫角山等著名旅遊景點。
萬家寨世界級的水利樞紐工程在這裡引黃入晉,黃河與長城在這裡牽手,塞外遊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磅礴大氣是偏關的底色。
無論是暮色清晨還是華燈夜幕,縣城裡的街頭巷尾,空氣中都會瀰漫著一種酸香的味道,它是每一粒糜子的華麗轉身——偏關酸飯。
酸(撈)飯(一種當地傳統美食),蔗糖會在發酵過程中變得很低,長期食用,對於減肥、降低血糖、改善心腦血管、高血脂等病症,起到很好的預防和食療作用。
採風團一行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從酒店到農家樂,從餐廳到街頭陸續品嘗了偏關酸(粥)飯、羊肉、油糕、燒腸子、涼碗托、豆腐和許多由糜子和地方食材用時光釀造出的地道偏關美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偏關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三綠」發展戰略的強縣富民目標,抓住黃河與長城旅遊的發展機遇,充分利用萬家寨水電站、老牛灣、乾坤灣、文筆塔、水泉紅門口地下長城、護寧寺、丫角山等旅遊資源,大力推動偏關「優、特」農業品牌建設與宣傳,全力推進「中國糜子之鄉」產業融合核心示範縣暨中國雜糧產地交易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示範縣糜子產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培育和標準化生產,努力將其建成集雜糧科技研發創新、產品文化展示、產品質量檢測、品牌宣傳運營、市場展洽交易、電商平台營銷、康養美食體驗、農旅觀光購物為一體的產業融合發展園區。
有機會你也可以走進綠色偏關,在未來「中國糜子之鄉」的海洋里發現前所未有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