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福建旅行,你首先會想起哪?是小資的廈門鼓浪嶼,還是龍岩的客家土樓,或者是和朋友去爬武夷山,還是去福州逛逛三坊七巷?
曾經去過很多次福建旅行,記憶里有廈門、泉州、福州、龍岩、寧德等等。鼓浪嶼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獨自旅行的地方,記憶深刻。而龍岩長汀,是我還想再去的一個地方。
去得多了,也對福建有了一些片面的了解。總覺得福建的旅遊業還有待開發,那麼多好玩的地方,依舊養在深閨無人識。
今天想要分享兩個我很喜歡的古村落給你,這兩個地方也許很多人從沒有聽說過,但卻是我的心頭好。
一、福建|寧德|周寧|禾溪村
那幾日住在周寧縣的一家民宿,和老闆聊天,得知在周寧縣西北部三十多公里處,有一個中國傳統古村落,叫做禾溪村。
光一聽這名字,就很喜歡,老闆說那個村子沒有被商業開發,有一座我國已知現存建造年代最古老的木拱廊橋,於是驅車三十多公里就去了。
上網查一下遊記,想看看有哪些最佳攝影點。發現對於禾溪村的攻略極少。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把我帶去那個鮮為人知的古村落。
一個小時後才到達禾溪村,一眼驚艷,遇見這個古香古色,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雨後安靜的模樣。
一條湫溪穿村而過,溪面上有一座木拱廊橋—三仙橋,是我國已知現存建造年代最古老的木拱廊橋。
三仙橋建於1467年,2012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單。這座橋為瓦木結構木拱廊橋,寬5.6米,全長27.3米。橋中央設立神龕,供奉楊、柳、倪三仙姑。
橋上坐著村裡的老人,也不嘮嗑,只是靜靜地坐著。我們是那個古村裡,唯一的一波遊客。
木拱廊橋的地面,那些陳舊的木板,經歷了五六百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從這裡走出去?
從橋上望出去,湫溪旁,掛了一長串紅燈籠,想像著天色漸暗時的情景。看著很多老房子年久失修,一副快要倒塌的樣子。
一彎清水默默地流淌著,流過了千年風雨,流過了千年滄桑。村頭茶園款款、梯田層層,村尾青山綿延。
在這個安靜的沒有遊客的小村莊走走停停,那些破舊的明清老宅,惹的我一聲聲嘆息。
這裡有一座古炮樓,依舊有著戰火的痕跡,還有一座百歲亭,守著很多人的願望,靜靜地沉默在時光里。
禾溪畔上的古宅大都為許氏先人所蓋,村民也多姓許。民居以砌石為基、干打壘黃土成牆,古民居多為明代建築和仿明代的清朝建築。
這裡的建築很有意思,房屋為穿斗式懸山頂土木結構,三進四扇兩透組成的封閉式天井院,以「火牆包棟」圍成的院落充分體現封閉丘安的意識。
村中的另一道風景———禾溪小學,是我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國民中心小學之一,始建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現為禾溪鄉村文博館。
曲徑長堤,草木芳菲。只是這山間的古村落,該何去何從?
二、福建|龍岩|長汀|丁屋嶺
在福建龍岩長汀旅行的第三天,當地的朋友向我推薦了一個客家村寨。
他說:「那是深山裡面一個千年來沒有蚊子生存,不見水泥的客家村寨,非常原始,基本沒有被商業開發,也不要門票,我覺得你一定會喜歡的。」
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說走就走。
這個客家村寨名叫丁屋嶺,距長汀古城約25公里,約一個小時車程。就如很多人從沒有聽說過長汀一樣,很多長汀的當地人,都沒有去過丁屋嶺。
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這個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的世界客家首府,人文歷史濃厚,美食薈萃,帶給我無數的驚喜。
而客家村寨丁屋嶺,讓這份驚喜更加深刻。
如果你要來丁屋嶺,記得一定要自駕。因為到了晚上,喊不到滴滴,也沒有計程車,加上沒有客棧開著,也許會露宿街頭。
從高空看,藏在深山裡面的丁屋嶺,沿著山谷鋪陳開來。山高林密,空氣新鮮,曲徑通幽。中間最大的一處空白,是村寨中心的古戲台。
這裡不收門票,也不要停車費,那天雖然是個周末,也數不到幾個遊客。
不用擔心迷路,隨意地走走逛逛。
從牛市街進入丁屋嶺,原始村落形態保存地很完整。黃泥牆、黑灰瓦、木房子、石台
階隨處可見,沒有任何現代化的水泥建築。
中國地大物博,總會存在著一些不可思議的地方。這個村寨,千年來無蚊子生存,成為一個未解之謎。
相傳,丁屋嶺一年四季無蚊,是因為村外路旁有一隻石蟾蜍蜷伏於地,嘴巴朝向丁屋嶺。丁屋嶺得到蟾蜍的庇佑,村口世代祭祀蟾蜍石。
就連很多科學家都無法解釋,但是這裡的人卻不會為蚊子而煩惱,無論是春夏秋冬,都沒有蚊子的,甚至當地的村民都沒有見過蚊子。
原生態的建築風貌、淳樸的民俗風情,特別是如此的安靜,像是我把整個村寨包場了一般。
天然獨特的老石板,敞開式的老祠堂,沉澱著這個客家村寨的歷史與文化。這個坐落于海拔近700米的高山之上,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非常值得你來逛逛。
有那麼大的湖,又在深山裡,怎麼會沒有蚊子呢?
福建長汀縣古城鎮丁黃村的丁屋嶺,這一個被譽為「客家先民生活的活化石」的客家村寨,是被某一種神秘的力量籠罩著嗎?
關於若有所思:
江南小女子一枚/環球旅行家/到達南北極/知名旅遊自媒體
關注我,陪你一起看看這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