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之都向創意之都轉型的米蘭經驗

2023-08-15     睿途旅創

原標題:製造之都向創意之都轉型的米蘭經驗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社會經濟水平發展進入新階段的一個必然轉型方向。其背後蘊藏的是巨大的商業價值,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地區的支柱性產業。創意城市是特殊時代背景催生的城市發展新理念,成為許多城市選擇的轉型模式。

一般而言創意城市的發展從現實意義來看是以問題為導向的,主要是為解決城市發展問題,根據不同的目的可以總結為三類路徑:

一是為了轉型,主要是傳統的工業城市以產業升級為目標,推動城市發展的新舊動能轉化,通過實施老工業區的舊廠房改建復興、城市傳統設施再利用與更新,以帶動整個城市的振興。

在此目的下,創意城市發展的重點在於改造,是要藉助於人的想像力、創意,盤活存量資產,挖掘、利用和開發現有資源,將其轉化為城市發展的資本。

來源:VEER

二是為了找到新的發展引擎,用文化、藝術、時尚等元素賦能傳統產業,從而提高城市競爭力。

在此目的下,創意城市發展的重點在於創新,通過尋找具有特色和個性、難以被複製和模仿的區域元素,打造城市IP,並聯動產業鏈上下游環節,形成創意產業網絡和集群,推動與之相關的支持、配套和衍生產業發展。

三是為解決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導致城市空間、住房、設施的資源緊缺問題,重新規劃城市。

在此目的下,創意城市發展的重點是要在完善城市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提高城市的審美和文化功能,為城市居民創造高質量、高品質的生活空間。既要完善和提供餐館、商店、酒吧、咖啡館、公園等便利的生活空間和設施,解決城市的公共服務問題,又要提供書店、劇院、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創意空間的場所。

可以看出創意城市建設不僅僅是產業和空間上的轉型,還有深層的社會和人文變革。當下中國許多城市面臨轉型,因此一些創意城市的國際經驗也可以為中國的創意城市規劃發展提供借鑑。

義大利米蘭歷時近三十年從工業中心轉變為創意城市,現已成為國際公認的時尚設計之都。本文以米蘭為例,看它是如何進行創意城市建設的。

來源:VEER

一、「製造之都」向「創意之都」的轉變

1980s年代開始,從歐洲北部開始的「去工業化」進程深刻地影響到了義大利,米蘭的製造業迅速衰落,到了1990s年代開始,米蘭面臨著巨大的產業轉型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在自下而上的企業發展與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下,知識密集型產業和創意產業逐漸成米蘭發展的新動力,相關企業和從業者開始向米蘭聚集。

截至2016年,米蘭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創意產業的從業人口占總勞動力31%,達到55.4萬人,位居義大利第一,僅次其後的是羅馬40.8萬人和都靈20.9萬人。其中,國際化就業人群占到總就業人群的8%。同時,米蘭的知識密集型本地企業和創意型本地企業在義大利都是最多的,2016年達到129803家。

米蘭已成為義大利重要的創意城市,並進入以創新經濟為核心競爭力的新階段,聚焦於生產無形和象徵性商品領域,包括設計、建築設計、出版業、廣告業、電影廣播、文化娛樂等行業。跨國企業、大興設計公司、著名設計師工作室、著名諮詢機構等都在米蘭設有總部或者分支機構,米蘭還吸引了大量中小型設計企業、獨立設計師、設計類學生等。

此外,一些相關服務機構和協會,例如商業協會、創意文化協會、電影協會、時尚設計孵化器、地區創新孵化器等,這些行業機構和協會起到組織行業交流、大件企業聯繫平台、扶持初創企業等作用。

來源:VEER

二、創意之都的產業聚集和空間轉型

經濟轉型對米蘭的產業空間分布產生了顯著影響,一方面,製造業開始從市區向遠郊區或鄰近城市轉移,另一方面城市中心區和郊區也在摒棄製造業設施,著力於新的功能定位。

城市的服務業空間再從市中心向外拓展:郊區及衛星城市的工業空間再向服務業空間轉型。到2007年,米蘭市有大約7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正在向居住用地、辦公用地和創意休閒空間轉化。尤其是大量的城市的工業遺產被轉化成知識密集型產業或者創意產業的辦公空間。例如,城市中心地區的原蒸汽廠現在成為了創新藝術中心,原雀巢工廠現在成了阿瑪尼的工作室,Pirelli工廠被改造成大學。

米蘭知識密集型產業創意產業從1980s到2000s年之間經理了從發展到繁榮的過程,以中小型本地企業為主。同時,伴隨著全球化進程,跨國企業通過不斷兼并本地企業進入本地市場,公司規模變化帶來了辦公空間需求的變化。

1.傳統城市中心區依舊有強吸引力

雖然市中心的很多歷史建築的內部空間不能滿足現代辦公需求,但是其中的高利潤行業還是會把市中心做為首選,一是有利於各行業之間的商務交流,二有利於表現企業形象和地位,這也促進了市中心歷史建築的更新與活用,同時也激發了城區存量空間價值的挖掘。

2.次中心的老工業區成為新陣地

作為創意產業的重要陣地,米蘭的老工業區更新大多是以開發商為主導。1980s年代開始,一些開發商開始對城市中心區附近的老工業區進行改造和重新裝修,開發成面向創意階層的靈活開敞的辦公空間,並且加入文化休閒類業態,從而打造辦公休閒一體化的特色社區,例如Zona Tortona地區。

來源:www.sohodd.com/archives/66082

該地區吸引了畫廊、展廳、時尚設計總部、攝影工作室、舞蹈工作室、書店、設計商店、咖啡館等文化藝術休閒業態。進入21世紀之後,策劃公司通過整體導引系統和形象標識的設計,把鬆散的Zona Tortona 地區打造成了形象特徵顯著、路徑界限清晰的創意設計地區。

3.緊鄰地鐵站是必要條件

知識密集型企業和創意企業的大部分市內通勤和商務出行是通過公共運輸解決的,尤其是地鐵交通,米蘭的地鐵交通已經比較完善,但是站距相對較大,因此這些企業在選址時首先考慮的是辦公地點到地鐵站的距離,位於城郊地區的企業,更加傾向於緊鄰地鐵站的辦公地點。

同時相關從業者在選擇工作時候也會考慮到通勤的便利性,因此臨近地鐵站也成為企業的重要優勢。地鐵站周邊300-500米範圍是創意空間和商務空間的首選地。

三、創意之都的文旅融合

1.以文化事件為觸媒

米蘭國際家具展在1960年代就是米蘭設計公司、製造企業展示推廣設計和產品的重要平台,現在該展已經成為更為全面的「米蘭設計周」,不僅局限於Rho Fiera展覽館,而是遍布米蘭全城的文化活動,囊括了家居、時裝、室內、燈具等多個領域,並且為設計院校、工作室等提供專門的展區。

2023米蘭家具展,小紅書@家具圈

現在每年約有來自165個國家的3000個品牌參加,參觀人數也高達30萬人次,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外國人。「米蘭設計周」期間,整個城市都可以見到各種與設計相關的展覽、廣告等,城市中眾多歷史地區都策劃有不同的設計和文化活動。

如本地一家策劃公司通過策劃「米蘭國際家具室外展」,成功地把Zona Tortona地區打造成展示設計、創意體驗、品牌推廣的嘉年華地區。現在,Zona Tortona地區有34個展館,每年舉辦200多場設計概念展覽。

2.整合資源成就軟實力

米蘭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相當悠久,因建築、時裝、藝術、繪畫、歌劇、足球、旅遊、聞名於世。據專業數據統計Knoema網站編制的《世界數據圖冊》顯示,2006年至今,義大利國際入境旅遊人次穩步增長,旅遊收入也在波動中持續增長。其中,米蘭作為義大利北方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這一數據的增長更為明顯。

作為義大利 「文旅融合」的實踐的代表,米蘭在其融合過程中又不斷深化,實現了「有機融合」、「充分融合」。同時,創意產業的聚集不僅使得米蘭列入世界創意之都行列,更使得傳統文化得到了新生,讓創意成為米蘭文化旅遊方面的亮點,各種文化旅遊資源也因此得到整合併全面提升了米蘭的文化軟實力。

以Isola區的旅遊為了讓遊客更好地探尋米蘭的秘密,「米蘭尋寶活動」應運而生,方式就是一群人分幾個隊,一關一關執行任務,看誰先通關。Isola區被《金融時報》稱為「米蘭藏得最深的秘密」,這個曾經藍領工人聚集的地方因為被納入米蘭新門區改造項目,現在成為了藝術家、設計師和手工匠人的聚集地,而活動的主要任務就是去找指定的工匠學醫。

來源:小紅書@Viola小可

期間會到一些歷史建築當中遇到一些打扮成歷史人物(如達文西)這樣的NPC,他來給你指定一些任務,比如到訪一些珠寶坊、手工家具店、花店、皮具店學藝或者參觀,中間也會穿插特色咖啡館這樣的休閒設施,終點則統一在了布雷拉美術館。

一場活動下來,就能深刻感到了米蘭的文化魅力與新時代創意結合。就像對於來到米蘭的旅遊者來說,在米蘭感受到的不止是深邃的歷史,更多的還有時尚與創意。

米蘭從「製造之都」到「創意之都」的轉型,從產業、空間到社會、文化,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轉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戰略層面的政策引領,也需要城市規劃設計預留髮展空間,同時還要調動市場力量和社會組織的作用。

然而對於中國的創意產業而言,如何將創意城市戰略落實到本土化的實踐操作中,我們依然還面臨著諸多挑戰。但我們的創意城市實踐必須在全球化背景下堅持本土化的道路

而政府需要有更加豐富多元的創意戰略,使技術、人才和包容度能夠為創意的迸發和落地保駕護航。每一座希望提升創意維度的城市都必須基於地方自身的內生潛力,不斷探尋最適合它的發展道路。

文章由睿途旅創原創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圖片來源veer,部分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7a132617ba0e41d8fab74aa428493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