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西發電站作為倫敦具有悠久歷史的供電設施,在停用了40多年之後,於2022年10月14日再度開業,該項目以發電站的歷史結構作為該場地再生的焦點,旨在創建一個自給自足和充滿活力的新社區,作為巴特西機會區的新發展支柱。
這座標誌性發電站,作為倫敦泰晤士河南岸一個大規模、可持續的、混合用途開發項目的核心重新煥發了生機,成為繼國王十字之後,英國倫敦又一標誌性城市更新項目。
雖然其投資量級堪屬現象級,但其開發與設計邏輯仍有諸多值得國內城市更新項目借鑑的策略要點。
巴特西發電站的歷史沿革
從1930年代後期開始,巴特西發電站生產了倫敦五分之一的電力,為倫敦一些最知名的地標供電,例如議會大廈和白金漢宮。在1983年關閉後,它成為了一個文化地標,備受電影、音樂及時尚界人士的歡迎。
發電站在1929年開始施工,設計了紅色電話亭的首席建築師賈爾斯·吉爾伯特·斯科特爵士加入了該項目,並新建了聲稱是倫敦最高的煙囪。
1955年後,隨著倫敦對電力需求的增長,發電站的第二階段已經完工,隨之而來的是增加了兩個煙囪和一個大到可以將聖保羅大教堂放入該空間的鍋爐房。
1976年平克·弗洛伊德委託一個40英尺長的充滿氦氣的豬氣球(綽號 Algie)裝飾他們的動物專輯封面,該藝術事件讓電站開始跨界時尚界。
2012年經過數十年的廢棄和多次嘗試重振該建築以失敗告終,巴特西發電站被當前股東——Sime Darby Property、SP Setia 和 EPF 收購。
2014年開始,電站工程將大樓周圍占地42英畝的場地改造成一個由商店、餐館、娛樂場所、住宅、辦公室和開放式綠地組成的新社區。
巴西特發電站的更新策略
整合資源,提升項目可達性和昭示性
項目距斯隆廣場和切爾西僅15分鐘步行路程,巴特西發電站附近布局地鐵站,巴特西公園車站就在附近,可在五分鐘內實現與維多利亞和滑鐵盧鐵路連接,是倫敦交通便利點,泰晤士快船隊河上巴士的優步船為探索首都或更悠閒的上班通勤提供了新的視角,為項目提供了良好的昭示性。
除了發電站本體建築的更新外,項目整合周邊建築與公園空間,創建了開關屋西街、開關屋東街和頂部鍋爐房廣場三個主要街道,將發電站與場地的南部周邊連接起來,並延伸到未來的海濱公園和河邊步道的延伸部分,有效提升了項目的觸達面。
此外,項目還通過多層次和多視域的露台建築,形成了多場景的視覺與動線串聯,進一步增加了場地的可達性。
製造網紅打卡點,強化目的地效應
項目對標誌性煙囪進行了翻新,安置了倫敦史詩般的玻璃電梯和必游的觀賞體驗——109 號電梯。109號電梯之旅始於巴特西發電站宏偉的裝飾藝術渦輪機大廳A,在這裡,遊客可以通過精心策劃的原始記錄和新媒體展示,深入了解這座建築的豐富歷史,並發現它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重塑和轉變的。繼續向前和向上,隨著圓形玻璃電梯從西北煙囪上升,遊客可以抵達109米處的煙囪頂部,欣賞到獨一無二的全景,項目收費在90元和125元之間,既能為項目共享收益,也成為繼倫敦眼和泰特美術館之後,遊客前往泰晤士河又一個必游點。
業態精準聚焦,營造高品質精英社區
巴特西項目由巴西特電站、馬戲團西村、電子大道及未來規劃區域組成,從高端公寓、辦公空間、購物場所和公園,三個核心組團形成了針對倫敦中產精英的社區功能組團。
巴特西電站通過功能的重新規劃,發電站內宏偉的渦輪大廳,其原有的面料和飾面恢復了昔日的輝煌,現規劃超過100家商鋪和20000平方米的餐廳,配備2個容量為345的電影院,成為全新零售目的地,三層樓的餐廳、商店和活動空間使購物成為這個新倫敦區的一大亮點。同時蘋果和SharkNinjaWC在此租用了約5000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讓全球知名品牌和世界領先的科技企業與獨立精品店融為一體,當地工匠與企業家和創新者一起工作,在社區中激發創造力和新機遇。
馬戲團西村規劃23家商鋪、餐廳及休閒設施,並規劃865套公寓,可容納超約1200名居民, 電子大道規劃超過40家、面積超過30000平方米的商店和餐廳。規劃1305套公寓,公寓配套屋頂泳池、164張床位的藝術酒店、可容納240人的公共互動空間。兩大板塊功能構建完成後,連同電站,可創造17000個工作崗位。通過布局高端品牌全球概念店、獨立商店和河畔餐飲場所,配套高端公寓和辦公場所,構建了一個彙集餐飲、休閒、旅宿和辦公的超級綜合體。
開設全齡友好公共空間,強化社區營造
項目在渦輪大廳B開設了一家巴特西書店,這是一家社區書店,提供各種藝術和建築書籍,是兒童書籍的特殊區域,也是社區活動的活動中心。書店通過圖書團體、與當地學校和社區組織的合作,開展各類發布會、作者講座、研討會、藝術和攝影展覽。書店不僅出售書籍,還出售文具、遊戲和具有古怪工業主題的定製禮品。
此外,項目啟動本地學校教育計劃,吸納超過200名當地學員共建巴西特,並探索建立巴西特合唱天團,不斷激活社區。
籌劃藝術事件,強化項目時尚屬性
在巴特西電站內規劃有可容納1500人的公共活動空間,與各大時尚品牌與社群合作,開展各類時尚活動,為項目注入了21世紀的時尚感性。
同時,項目利用公共空間,結合開街及全年各大節令,開展露天影院、文化開街活動、燈光秀、聖誕市場和特色市集等特色活動,形成全年性的人氣吸引。
完備城市公園網絡,構建綠色社區生活空間
項目周邊具備完善的城市公園網絡,包括一個面積為200英畝的巴西特公園,距離巴西特電站約5分鐘路程,公園內配備多元體育運動設施和餐飲設施,與項目的商業設施、公寓形成了良好的社區功能補充。
創新零碳理念,突出項目可持續性
項目建築物的體量根據太陽研究反覆調整,以確保所有空間都受益於日光和景觀,同時開發了每座新建築的圍護結構以支持被動冷卻(例如內置遮陽)和用戶控制的圍護結構,使得該項目將成為歐洲最大的低碳開發項目之一,修復後的電站大樓將成為歐洲最大的零碳建築。
電站露台種植340棵新栽綠植和960多種鳥類,讓能源中心的綠色屋頂獲得更多的生物多樣性收益。
巴西特供電站的有機更新項目,體現了有機更新對提升城市生活品質的終極追求與目標。而項目在更新過程中所展示出來的社群性、社區性、文化性及可持續性,可以幫助很多缺乏文化、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更新項目,提供路徑靈感。同時,巴西特項目的更新與活化也在提示,項目要想實現有機的更新,除了經濟效益以外,文化的認同、社群的培育、生態的友好,都是更新項目與城市友好相處的重要因素。
文章由睿途旅創原創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