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公廁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大眾臉」,有的時尚簡約矗立街頭,有的紅磚綠瓦點綴小巷,有的身披綠衣融合自然。它們與周邊的環境相互協調,用自身形象講述著與這座城市的故事。小小一間公廁,將成為公共服務浸潤生活「最後一公里」的見證。
位於上海烏魯木齊中路和五原路交叉口的烏中公廁,是徐匯區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規模最大的公廁之一,服務於周邊居民和眾多商鋪。同時,它的一樓兼有垃圾轉運站功能,二樓則為環衛工人提供休憩空間,是「網紅街道」背後的「無名英雄」。
去年9月,作為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項目,徐匯區湖南路街道綜合服務站通過上海城市空間微更新計劃,向全社會徵集改造方案,提升街區生活的空間品質。近日,烏中公廁已改造完畢正式對公眾開放。
烏中公廁通過「針灸式」微更新改造工程,成為一座270°的轉角花園,外立面是白色+清新牛油果綠,自帶一股文藝氣息。綠意盎然的花牆成為門面擔當,給沉悶的冬天帶來一絲生機與活力。
據設計師介紹,設計靈感源於上海里弄「花街美巷」的記憶:日常生活中,人們總被路邊那些越過圍牆的薔薇花所吸引。改造場地恰好位於十字路口的轉角,希望市民能在此遇到一個花草馨香的城市公共空間。
此次改造將原本的洗手台合併為一個半室外的公共洗手台,做了高低台適合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並配有化妝鏡。水龍頭和洗手液都是感應式,並保障水溫,冬天再也不怕洗手冰涼了!此外,還貼上了「七步洗手法」,提醒疫情期間特別注意手部衛生。
男女衛生間在這裡分流,管理員也能很好地管理入口。公廁內設置了光觸媒除臭,可有效殺菌消毒,避免人員流動產生的交叉感染;降解揮發性有機有害化學物質。
調整第三衛生間位置,空間變大且更靠近主入口,方便老弱病殘及帶小孩兒的家長快速進入。
針對附近養狗遛狗的市民居多的情況,這裡還設置了寵物糞便收集箱,並配有可降解的垃圾袋。
二樓為環衛工人休憩空間。重新改造後變成一個溫暖、友好的休息空間,讓戶外工作者在這裡也能透一口氣、享受美好生活。
室內通過增設長沙發椅、會議桌與更多的收納櫃,重新組織公共部分,並對辦公室與公共區域的隔牆進行調整,使整個空間感覺更加寬敞。
這裡不僅是公廁,更是一座綜合性服務驛站。忘帶口罩了、不小心摔破了皮……這裡的便民服務箱免費提供創可貼、棉簽、衛生棉等應急物品。
改造完成的烏中公廁,可以實至名歸地被稱為一座「花園公廁」!
這裡是徐匯區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規模最大的公廁之一服務於周邊居民和眾多商鋪看看改造前的模樣還真的是大變樣了!
改造前的烏中公廁
近年來,上海持續推進公廁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雙提升,一座座充滿各種各樣美麗元素的公共廁所誕生在申城的各個角落,逐漸成為靚麗風景線的一部分。2021年,經過市民和專家的投票評選,一批上海「最美廁所」和「特色廁所」最新名單出爐。
零陵路682號公廁外立面形似「泳池水浪」
零陵路682號公廁「獨具匠心」,因毗鄰徐家匯體育公園,其外立面採用了形似泳池水浪的設計。到了夜晚一片溫柔的暖黃色燈光從幕牆後透出,代替了傳統公廁藍白色清冷燈光,讓市民在夜間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溫暖。步入公廁內,地面的動線設計、頂面的燈光線條、廁間的創新標識,瞬間讓人置身運動賽場。
雪絨花路公廁展現「臨港勃勃生機」
臨港新片區的雪絨花路公廁,則是又一座景色智慧相融、多彩繽紛的智慧化公廁。正外立面採用鍍膜玻璃,即保證了通透性,又能突出自然採光的效果,低碳環保。左右背部外面採用戶外烤漆藝術玻璃及沖孔鋁單板花卉圖案,象徵了臨港新片區勃勃生機,積極向上的景象。
在不斷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的今天,公廁管理的「溫度」更多地體現在人性化保潔和服務上。
天鎮路公廁打造「愛心媽咪小屋」
天鎮路公廁積極踐行「為民服務」的理念,打造了「愛心媽咪小屋」,設置了兒童專用的小便池和坐便器,安裝了嬰兒護理台、幼兒座椅。極具人性化的配置有效解決了懷抱嬰兒市民如廁的不便。休息區域還設有沙發。
公廁提供免費廁紙的基礎上,設置了免費人臉識別取紙和品牌紙巾售賣機,滿足個性化需求。公廁內還設有便民箱(母嬰)、便民傘、雨傘存放處、冷熱飲水器。洗手台邊擺放了殺菌洗手液、護手霜和精油香氛,充分體現出了細微之處的貼心服務。
長寧路2411公廁滿足「親子用廁需求」
長寧路2411公廁坐落於蘇州河畔,該公廁設計處處體現人文關懷。廁外有加長型無障礙通道,方便輪椅進出;廁內設備設施齊全,每個廁間都安裝了可伸縮安全扶手;設有第三衛生間,滿足親子用廁需求。公廁安全安裝高科技環保除臭器,確保了廁內無異味。這裡每日對重點部位加強消毒清潔,廁內還張貼了防疫小知識,文明用廁的標語及海報,並配有綠化盆景種植。
政悅路公廁引入「智能化系統」
隨著科技的進步,公廁也在逐步邁入智慧時代。政悅路公廁融合獨特濕地資源,妥善安置入口大樹;利用科技賦能,終端顯示屏、廁位監測、智能報警、光氫離子化殺菌除臭等裝置幫助實現公廁精細化管理。這裡收集屋面太陽能源為洗手池熱水和及戶外地燈供能,結合海綿城市理念,屋面排水引導用作綠地灌溉,使空間煥發新的活力。
公廁智能化系統實現了對公廁的全過程和閉環式的精細化管理,也為市民遊客提供了更智能、更人性的服務。
廁所雖小,卻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鏡子。方寸之間的安心舒適,體現在這小小的衛生間裡。有這樣的「小確幸」,你愛了嗎?
文章素材來源:文匯報、東方網,儂好上海,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