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RSC)與社交媒體平台 TikTok 決定合作,設法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劇院,走近莎士比亞。
合作的具體內容是從2022年6月開始,14 -25 歲的 TikTok 用戶可以購買票價為10英鎊的演出門票,還可以得到旅行補助。獲得補貼的門票將可用於預訂該公司即將演出的《理查三世》和《All's Well That Ends Well》(朱生豪譯《皆大歡喜》,梁實秋譯《終成眷屬》)。
除了TikTok 門票,RSC 計劃依託這個合作平台創作更多適合社交媒體傳播的內容,包括演出和觀劇花絮。
RSC 希望藉此向年輕人展示「戲劇與他們自身生活和經歷之間的聯繫」,TikTok 的英國總經理李奇·沃特華斯( Rich Waterworth)表示希望通過與RSC合作「激勵更多的年輕人享受、體驗和參與各種形式的戲劇和藝術」。
觸及人性、超越時空
莎士比亞屬於英國也屬於世界,他的37部劇作流傳至今,在全球近 200 個國家上演,根據莎劇改變的影視作品還在播出,因為他超越時代、地域和民族,事關人性的根本。
莎士比亞 400 多年前寫愛情、謀殺、貪婪、野心、背叛、復仇和靈與肉的衝突,挑戰當時的世俗偏見、理念和假設;生活在TikTok 和登陸火星時代的人們對這些並不陌生,或者有感同身受的體驗。
牛津郡一位英語教師艾瑪·索默塞特(Emma Somersett)在網際網路上發帖表述看法:
「無論社會演變、工業或科技發展到什麼階段,人性始終保持不變……與 16 世紀和 17 世紀的人們一樣,我們仍然被同樣的情感和慾望所困擾,閱讀莎士比亞將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和他人。」
語言通俗 容易改編
莎士比亞的舞台劇跟高雅無關,更貼近市井,主題寬泛,演出方式沒有特殊要求,使用的語言較通俗,屬於那個時代英國的「白話文」,傳承較容易。
英國達特茅斯學院英語助理教授布萊特·甘波(Brett Gamboa)撰文指出,莎士比亞劇作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是容易改編,劇情很容易套用。
比如,《奧賽羅》可以拍成印度寶萊塢電影,《查理三世》穿越到20世紀的美國毫無違和感,《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被「移植」到伊拉克戰爭時的巴格達,或者不同族裔混雜的紐約上西區。
套用《羅密歐與朱麗葉》劇情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是好萊塢影片《西區故事》,得過10項奧斯卡獎,此前同名歌舞劇在百老匯上演。
BBC藝術事務編輯威爾·崗帕茲分析:
莎士比亞的天才體現在他的寫作風格以及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而他的作品經久不衰的原因則可能歸於他創造的所有人物具有模糊的多重自我。
他的戲劇充滿著見解,但他很少透露自己的觀點,不設簡單道德預判,這使他的作品自然地可以被人們利用,按照自己的目的來解釋作品內涵。
因此,在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中,交戰雙方都以哈姆雷特著名的獨白「是生存還是死亡」來召喚士兵,認為這句話特別體現了他們的理想。
同樣,在幾十年後,美國南部各州反對北方各州提出廢奴法案,雙方都舉例苔絲德蒙娜(白人婦女)對奧賽羅(黑人)的愛情故事,以此來說明他們的觀點的合法性。
文化象徵 傳統淵源
雖然莎士比亞從未到過北美,但縱覽整個北美殖民地的歷史,可以發現不少莎劇在北美重大政治和社會轉變發揮重要作用的例子。
哥倫比亞大學英語教授詹姆斯·夏皮羅(James Shapiro)認為,在美國艱難的種族關係歷史中可以找到了莎士比亞,他把莎士比亞視為內亂和階級衝突中的一個主角,在20世紀初美國在應對移民潮時也把莎士比亞當做一個工具。
他在《分裂的美國中的莎士比亞:他的戲劇告訴我們關於我們的過去和未來》(Shakespeare in a Divided America: What his Plays Tell us About Our Past and Future)一書中論述了過去200年中,在美國發生的7個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歷史時刻。
夏皮羅的書從當今開始,以當今結束,講述了一個有關在紐約公共劇院近期上演《朱利葉斯·凱撒》的故事,其中明確地暗示著美國現任總統是被冠同名的古羅馬領導人。我們都知道他的命運是什麼?布魯圖斯(刺殺行動主謀)肯定曉得。
對莎士比亞和中國戲曲有深入研究的比較文化學者鄭培凱教授認為,莎劇體現出一種多元的文化思考,展現的是社會萬象。莎士比亞會在劇中表達他對人生的理解,同時也從不同角度、不同階級、不同身份,展示個人的不同社會意識。
鄭培凱教授曾長期旅居美國,在比較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的訪談中曾提到莎劇在西方的各種形式的傳承。莎劇的改編和上演堪稱全方位,從正宗大劇院到社區小舞台和街頭公園,從適合不同年齡讀者的莎劇書籍、話劇、歌劇到影視,從恪守傳統的演繹到極富想像力的創新。
他說,這些莎劇中最打動自己的是美國公共電視台(PBS)一檔兒童節目,給幼兒園稚童和小學生講述莎劇故事,每集半小時,男主角名叫Wishbone,是一條聰明的小獵犬,女主角是一位英語教師,用適合兒童的淺顯語言講莎士比亞。
如果夏皮羅專著的目的是讓莎士比亞走出學術、藝術、文學的象牙塔,那麼RSC 和 TikTok 的「10英鎊戲票」和花絮視頻或許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