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是整個儒文化圈國家都會過的一個節日。通常來說,新年的時候,要祭拜祖先,恭請神靈。沉香,是不可缺少的媒介。在越南,有人把這種儀式感很強的物品做成了一樁大生意。
年初的時候,越南小鎮夫考變成了一片粉紅色的海洋,大約有百分之七十的村民都在做沉香,大約有三千戶,為越南農曆新年做準備,這裡的工匠們世世代代都在製作這些色彩斑斕的沉香,但現在這個行業幾乎無法生存,許多年輕的工講人離開,去了更有利可圖的地方。2021年年初,印度,該村最大的客戶限制進口越南沉香,所以村民不得不改變他的生產過程,並通過合作社在越南境內尋找買家。
沉香有兩部分,一是香芯,二是香粉。村民們小心翼翼地將樹皮劈成更小的樹枝,並把它們鋪成巨大的堆積物。在機器的幫助下,他們可以砍掉數以萬計的樹枝,工人們把莖分成一束束的,然後用五顏六色的染料桶將其兩端染成粉紅色。這代表了蓮花,越南的國花或國旗的紅色,一串串粉紅色的沉香被攤開晾乾,準備迎接四月份的假期,工人們用這些粉紅色的沉香覆蓋村莊。
在工廠的另一邊,工人們正在製作香粉,當地收穫的canarium樹液與木炭混合,形成標誌性的黑色。具體比例是保密的,這種混合物使木棒在燃燒時具有香味,工人們用塑料袋將它們包裝起來。今天,沉香主要銷售給越南境內的批發商,價格為1美分一束。但像這個村子的大多數人一樣,沉香過去主要銷往印度,每年約70噸。那些用於宗教崇拜的沉香,沒有添加任何香味,因為印度買家喜歡添加自己的香味。印度是越南最大的客戶,根據一些估計,印度百分之九十的沉香進口來自越南。
隨著印度部分地禁止進口越南沉香,村民們也在努力改變,試圖跟上形勢的變化。首先,設計的產品能更好地反映越南人的口味,把香芯切得更長,把它們染成粉紅色,並加入香味,然後增加了機器以加快生產速度,工人們從每天手工製作506件到使用機器製作50000件。
村裡的制香者還發起了一個合作社。這樣就可以在村外招募更多的工人。另外,他們開始在越南境內尋找新的買家,以取代從印度失去的生意。為了更好的打入國際市場,他們在國家知識產權局註冊了自己的產品,現在這些產品是可以追蹤的,帶有條形碼,使其更容易找到國內批發買家。
香火在宗教儀式和寺廟中常年使用,據說香火線可以連接精神世界與外界。新的時代,新的元素層出不窮,現在黃棕色的棒子,香圈和香筒,都被製造了出來。也許,這是上天也在變化的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