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烽火歲月中,老一輩革命家們為了民族的復興,為了解放勞苦大眾,一生踐行著革命的信仰。他們一生克勤克儉,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始終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殫精竭慮。蕭克將軍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他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家人,鑄就了艱苦樸素的優良家風。
蕭克將軍,湖南嘉禾人,畢業於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蕭克將軍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爭、南昌起義,此後又參加了井岡山時期、長征時期的鬥爭。在紅軍時期,蕭克將軍歷任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等重要職務,為紅軍勝利抵達陝北,做出巨大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蕭克將軍歷任八路軍第一二零師副師長、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等重要職務。他指揮八路軍將士們,參加了忻口會戰,開闢了晉西北、平西、平北、冀東抗日根據地。全面抗日戰爭八年中,蕭克將軍八年不離前線,做出了卓越的功勳。
解放戰爭中,蕭克將軍歷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參謀長等重要職務。他率部參加了渡江戰役、衡寶戰役、廣東戰役、廣西戰役等戰鬥。新中國成立後,蕭克將軍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並榮獲了三個一級勳章。
此後,蕭克將軍擔任了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始終嚴格要求自己,要求自己的家人。蕭克將軍曾有三子,在革命歲月,其中兩個孩子都去世了,只有小兒子蕭星華陪在他的身邊。蕭星華,是將門虎子,他從小就繼承了父親艱苦樸素的革命品質。
蕭星華,1939年出生在河北抗日前線,為了保護蕭星華的安全,蕭克將軍將他送到老鄉家撫養。在艱苦的抗戰歲月中,蕭星華同樣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在抗戰烽火中漸漸長大。等到蕭克將軍將蕭星華接回身邊,蕭星華雖然瘦骨嶙峋,但是眼神堅定。
蕭星華回到父親身邊後,刻苦求學,門門功課幾乎都是第一名。在蕭星華的學籍里,父親一欄不是蕭克將軍的名字,而是蕭克將軍的化名。從這時開始,蕭克將軍就有意,讓蕭星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就。
蕭星華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刻苦學習,1960年考上了北京大學哲學系,後來為我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蕭星華有兩個兒子,從小在爺爺身旁長大,爺爺從小就教育他們要勤儉節約。他們每天自己乘坐公交車,帶著窩窩頭當午飯,去學校上學,放學後自己搭乘公交車回家。
在爺爺的告誡下,兩個孫子從不拿爺爺的戰功炫耀,甚至比同學穿的還要樸素。蕭華將軍孫子的衣服,多是蕭星華曾經穿過的,又給兒子穿,上面補丁摞補丁。兩個孫子穿著破舊的衣服,感覺很光榮,絲毫不會感覺丟臉。
老師感到很奇怪,班裡穿帶補丁衣服的孩子有,但是像蕭克將軍孫子這樣,上衣、褲子上滿是補丁的很少。為了關心自己的學生,老師悄悄地把兩個孩子,叫到角落裡,詢問道:「你們家裡很困難嗎?需不需要老師資助你們上學?」
老師都對蕭克將軍孫子們的節儉,感到驚訝,想要資助孩子們。蕭克將軍的孫子們,穿著帶補丁的衣服,吃著窩窩頭,並不感覺丟人。這就是將軍的家風,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等到蕭克將軍的孫子年齡漸漸大了一點,到了可以參軍的年齡,準備投身軍旅,為國效力。
其中一個孫子,去參加當兵體檢,所有條件都符合標準。可是就在體重一項上,差了半斤的體重,不符合標準。其實,這個標準不是一個硬性條件,只要有人幫說一句,就能當兵報效國家了。可是蕭克將軍的孫子,沒有找任何人幫助,遵守了當兵體檢的規則。
蕭克將軍的孫子知道,爺爺一定不會允許自己這樣做,自己從小接受的教育,讓他也不會選擇這樣做。蕭克將軍艱苦樸素、克勤克儉的家風,一直影響著將軍的後代們。他們憑藉著自己個人的努力,均成就了一番事業,成為了我國各行各業的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