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造假」,逼真到流口水!原來小時候最愛的零食,竟然是這麼做出來的……

2023-08-22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食物「造假」,逼真到流口水!原來小時候最愛的零食,竟然是這麼做出來的……

代年輕人的求知慾,主打一個旺盛!

白天「摸魚」學英語,晚上b站聽羅翔,

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小到家門口哪家炸雞最好吃,也要盤得清清楚楚。

所以,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點東西!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都有哪些神奇的來源?

那些你以為簡單的東西,有著如何奇趣的製作過程?

01

模型食物,越做越真

說到模型食物,有網友表示:

「飯店門口的菜模型,摸起來QQ彈彈的,越來越逼真了。」

有意思,以前的菜模型,大多是硬邦邦,

如今技術革新,不僅模樣更像了,就連手感都更新換代了。

製作食物模型,其實和自己在家玩矽膠模型,有些類似,

如今製作食物模型更多採用PVC、矽膠、矽油等材料,並1:1還原,

比如製作這條鱸魚模型,首先要拿一條真的鱸魚去開模,

將真魚放置在盒子中粘住,並倒入液態的矽膠,凝固後拆掉盒子,取走魚,只留下模具。

(ps:這用完的真鱸魚,可千萬不能吃啊!)

在模具中倒入乙烯樹脂做填充,並送入烤箱烘乾,使其固化,

將胚料取出,修修剪剪,不整齊的邊緣都要處理乾淨,

仔細看一下,紋路明晰,魚尾靈活,

可見,模具開的好不好,直接影響細節部分是否到位。

接著就是給胚料上色,整體噴銀色底漆,背部噴深灰色,

最後,在模型表面刷上一層亮漆 ,

一條「活靈活現」的鱸魚,就可以上桌了。

同樣的製作遠離,還可以做壽司、雪花牛肉等各類食物,

等膠體凝固後,刷上顏色,

一盤盤誘人的食物,簡直看呆。

02

旺旺雪餅上的小白點

真是的雪花變的嗎?

小時候過年,最快樂的就是收到旺旺大禮包,並精準掏出裡面的旺旺雪餅,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一款國民零食,旺旺雪餅是怎麼製作的呢?

其實,雪餅和普通餅乾的製作過程大差不差,

洗凈瀝乾的大米,倒入巨大的碾米機中,碾碎並過篩,得到雪白雪白的米粉。

米粉加水,混合成米糰,

蒸熟後來回擠壓揉碾,就能得到超柔軟的米糰。

接著,將超柔軟的米糰送入機器中,壓平,並用模具套出一個個圓餅狀,

小圓餅先烘乾去除水分,再送入烤箱,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送入烤箱,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直接烤的話,就會便成一個凹凸不平的小燒餅啦。

關鍵來咯,在烤好的圓餅上,均勻噴洒用白砂糖和明膠按比例調配成的糖漿,

在噴糖機的高壓作用下,糖漿會在噴出的瞬間霧化,附著在餅乾表面,便成一顆顆細小白點。

最後,就有了送到我們手中的旺旺雪餅,

塞入口中,餅乾的香脆,配合著糖霜,在嘴裡甜滋滋地融化。

03

流水線上的月餅

馬上就到月餅節,哦不,是中秋節啦!

五仁、豆沙、蓮蓉、鹹蛋黃、椰蓉......這麼多月餅口味,你最愛哪個?

每年送到大家手中的月餅,無論是形狀還是口味,都五花八門, 大家在品嘗月餅的時候,是否有好奇過,月餅是怎麼在工廠里製作出來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主要介紹一下廣式月餅的流水線製作過程。

製作中主要分為月餅皮和餡料兩個部分,

月餅皮原料有糖漿、梘水、油、麵粉,混合攪勻後,用機器包入餡料,

看下面的機器,傳送帶尾部角度斜切,就可以將貼邊的餡料和餅皮一起捲起來。

接著,由機器分割成一個個小糰子,送去塑形,

這個機器大家應該在網上看到過很多次,同樣的運作方式在製作包子上也有應用。

塑形的壓模機上,自帶紅外線感應,

機器感應都有糰子過來,模具隨之落下,

一個個壓出花紋的月餅雛形,就可以擺盤送入烤箱了,中間還需取出一次刷上蛋液,再二次送入烤箱上色。

最後,一個個金燦燦、香噴噴的月餅,就可以出鍋啦,

裝袋、封盒,就是送到我們手中的中秋禮品了。

04

濟公的蒲扇

竟然是用火烤出來的

90後的童年,一把蒲扇拯救一個夏天,

那時候大大的蒲扇,只要五毛錢一把,如今淘寶搜一圈,一把價格三四十,

飛升的物價,讓不少夥伴直呼「自己復刻」,

好的,象君把製作過程搬來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首先,你要有大大的棕櫚科植物——蒲葵葉子,

將粗壯的葉杆子削平整,用作扇子的柄。

葉子部分,同樣去除焦黃不整齊的部分,

批量懸掛起,使其乾燥,並煙燻防蟲。

接著將葉子用火烤至定型,並壓平疊放於一處,

用模具沖打,成為一個個我們常見的蒲扇形狀。

最後,在粗糙的葉邊上,用布料包邊,做最後的定型,

一片不起眼的大葉子,就成了蒲扇啦。

如今各種扇子挑花眼,還得是一把老式蒲扇最涼爽。

05

老絲瓜到搓澡巾的

變身之路

餐桌上的絲瓜,竟然能變成搓澡巾?

看似不可能的變身,在父母一輩,可是性價比超高的實用好物。

用絲瓜瓤製作出的洗碗布、搓澡巾,雖然已經成了時代的記憶,但卻是一致公認的洗刷刷神器!

首先,要等絲瓜變老,嫩的絲瓜還是炒炒做菜吃比較合適啦。

老絲瓜黃、干、硬,內部布滿粗糙的網狀纖維,剝下後除籽,就可以加工了。

無籽的老絲瓜,反覆水洗,去除內部的汁水,

放在通風有日照的地方曬乾,靜待下一步的加工。

在以前,曬乾後的老絲瓜串根繩子,就能直接用,

但現在網絡售賣的,則更為精細一些,所以還需要在造型上二次加工,

先沿著絲瓜的側面剖開,這樣圓滾滾的絲瓜,就成了一個相對較平的片狀物,

送入兩個滾輪中,壓平。

最後在機器中裁出需要的形狀,

包個邊,打上logo,就是一個精美的洗碗布啦。

當然,也可以把把絲瓜絡和棉布、海綿,依次疊起來,做成一個「三明治」搓澡巾,

勞動人民的智慧,還真是無窮無盡。

06

每多一包棉花糖

就少一隻「二師兄」

棉花糖和豬,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那還要從豬皮說起,

豬皮經過加工處理,能夠製成一款糖果中常用的增稠劑——明膠,

化開的明膠中加入澱粉、糖、色素等,就是棉花糖的初始狀態了。

棉花糖的得來,少不了二師兄的功勞。

那一頭豬,如何轉化成明膠呢?

新鮮的豬肉剔下豬皮,放入稀釋的酸溶液中浸泡,酸化。

酸化後的豬皮,用清水洗去多餘的酸,

接著將豬皮在一定溫度下,熬煮至出膠。

拿我們家裡煮的魚湯、大肉來舉例,

這些大菜靜置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油脂分層的現象,豬皮提取膠質的原理便是如此。

最上層是油脂,最下層是皮肉,中間的部分就是所需的明膠了。

只要將熬好的豬皮送入離心機進行離心,得到膠液,

膠液送入真空濃縮鍋中,蒸發多餘水分,進一步濃縮。

濃縮的膠液冷卻後,由機器擠成麵條狀,並再次切碎,加熱蒸發水分,

最後,就能得到呈淡黃色的明膠粉了。

做糖果,做糖霜,許多烘焙都會用到它。

07

大火的克萊因瓶

你會吹了嗎

不知從什麼時候,颳起了一股吹玻璃瓶的熱潮,

如果你能吹出克萊因瓶,那絕對是高階選手,

克萊因瓶,在數學領域中是指一種無定向性的平面,沒有邊界,沒有「內部」和「外部」之分。

假設一隻蒼蠅從克萊因瓶的外部起飛,無需穿過表面,沿著瓶頸就可以直接飛到瓶身內部。

因此,製作克萊因瓶全靠人工吹制而成,無法量產,

製作過程大同小異,先做瓶身,再接內膽,最後連上耳部,

瓶身很簡單,就是一個圓圓的瓶子,

吹出瓶身後,在其底部繼續吹出一個玻璃泡,並將其去除,這樣就能得到一個開口,用來連接內膽。

提前做好的內膽,放進去調整到正確的角度,用火將其和瓶身連接在一起,

按照之前瓶身開口同樣的方式,在內膽的頂端上吹出一個小包,去掉後,就可以在瓶身中兩頭打通了。

去掉多餘的部分,並略做修飾,瓶身和內膽就算連接成功。

最後,只需將做好的耳部安在瓶身上即可,

用火將耳部和瓶身燒熔連接,注意,是連接在內膽的通口裡上,這一步要格外小心,校準好位置再下手。

三者全部連在一起後,一個克萊因瓶就搞定了。

看起來很「匪夷所思」的形狀,解構一下,也沒有想像的那麼複雜。

08

葡萄乾是先摘後曬

還是先曬後摘?

因為「葡萄乾曬在地上從來不洗」這個新聞,象君屬實有一段時間沒敢吃葡萄乾,

但最近聽聞,葡萄乾竟然是在樹上曬乾後再收割的,這又引起了我的興趣,

難道,葡萄乾不是摘下後再烘乾的嗎?

其實啊,製作葡萄乾有很多方式,

最常見的日照曬乾,也有更耗時的陰乾,或是添加催干劑,微波蒸發水分等方式,

當然,也有農民會在葡萄成熟後剪短其枝幹,使其纏繞在鐵絲網上,曬上六七周,

這麼一來,水噹噹的葡萄,成了含水量只剩15%~25%的乾貨。

尤其在氣候乾燥且炎熱的新疆地區,村民會用磚頭搭建陰乾房,

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掛於牆壁上,大約等個40天,熱風就會將葡萄吹成葡萄乾。

成串的葡萄乾只需放入帶梳齒的機器中,「哐哧哐哧」一振一翻,

果實、枝幹自動分離。

最後將葡萄乾送到工廠,批量沖洗,並質檢,

一袋袋封裝的葡萄乾,最後就送到我們的手中啦。

09

八寶粥里的「小秘密」

標題賣了個關子,其實也不算秘密啦。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象君一樣,小時候吃八寶粥,就愛挑裡面的蓮子吃,

可是,一大罐的八寶粥,永遠只有一顆蓮子,所以在小時候產生了蓮子是很寶貴的食物的印象,

長大後才知道,原來蓮子常見,只是八寶粥里的蓮子是個「稀罕寶貝」,

那麼,今天就來說說,八寶粥是怎麼製成的呢?

首先,各類食材洗凈,不易熟的豆類,工廠會提前煮至半熟,

至於糖水,也是事先做好,用白糖、紅糖、水,攪拌熬煮,

接著,罐子們排排站好送去裝粥。

不同的料斗,倒入不同的料,至於分量,工廠都會提前計算好成本,

這也就是為什麼八寶粥里大多是紅、綠豆,而蓮子和紅棗,只各有一顆,

畢竟,不能虧損嘛。

最後注入糖水,統一封蓋,送入傳送帶煮熟,並同時完成密封滅菌的環節。

從小喝到大都沒變味道的八寶粥,就完成啦!

10

小小水龍頭

是怎麼堵住巨大水流的?

年幼無知,對著小小的水龍頭,總是會發出一個疑問:

「小小的閥門,是怎麼擋住這麼大的水流的呢?

直到仔細了解水龍頭的構造後,打破了我的「天真疑問」。

水龍頭最常見的結構,是這種球閥,

放水的時候,轉到連接通道的一側,

堵水的時候,轉到閉塞的另一側,

只要材料不是水做的,當然就不容易被沖壞啦。

另一種是旋轉塞,顧名思義,轉著轉著就堵上了,

這一種在家中已經不太常見,公共場所或是工廠機器,使用較多。

目前家裡最普遍的雙聯水龍頭,可以左右兩方出冷熱水,

裡面沒有什麼高科技,就是通過這兩片關鍵性的鏤空陶瓷體,

把手在運動過程中,使陶瓷體產生位移,其鏤空空間的大小,也隨之發生變化,

這樣一來,就能控制冷熱水的進出量,水溫也就隨之調節了。

11

為什麼買來的核桃肉

總是完整又飽滿

如果你有自己在家剝核桃的經驗,就會發現,幾乎剝不出一顆完整的核桃肉,

而我們在外面買來現成的核桃肉,則是完整的一塊塊,這是為什麼呢?

先從核桃的摘落開始說起,樹上的核桃成熟後被機器抖落,

將核桃從青綠色的外殼中剝出,送入機器,分離出石頭、樹枝等雜物,

乾淨的核桃,緊接著落入冷卻池,被煙燻除蟲28小時。

接著,需要二次分篩,

這個間隙可以調節的機器,就是為了讓不同大小的核桃,分別篩入不同的生產線中。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不同大小的核桃對應不同大小的開核壓力,

正確的壓力大小,可以讓核桃肉在不被破壞的前提下打開。

果肉和外殼,進入震動的曬網,通過不同發小的洞孔,分級下落,

最後人工挑揀機器沒有去乾淨的外殼、碎渣等,

大且完整的果肉,是我們平時買到的優質完整果肉,

小且破碎的,則用於二次加工,例如烘焙、磨粉等。

這麼一看,倒不是剝殼手段多高明,而是不完整的都被篩走啦。

看了這麼多,想必今天新知識get滿滿,

你有什麼出乎意料的新收穫,評論區一起來說說!

圖源網絡

資料參考@有趣的製造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見不散

喜歡請分享,滿意點個贊,最後點「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2de1869314c7ffd6a9acd44a682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