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變「屠宰場」,牆壁上掛滿了肉,離近看才發現不簡單

2024-06-21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絳紫藝術(ID:xinduyishu)

生活中美麗與殘酷往往交織在一起,我們看到美麗的一面,也要看到殘酷的一面。人是雜食動物,我們可以享用蔬果,也可以品嘗肉食。肉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肉食的來源?

在我們眼中,肉食似乎天生就是肉食。事實上,它們在變成可口食物之前,也擁有過生命,也有它們的父母和孩子,很多生而為人類食用的家畜,諸如:雞、鴨、豬、狗、牛,都擁有豐富的情感和較為聰明的智力。

面對活生生的動物,相信大多數人都不忍心將其宰殺,而面對做成美食的動物,相信大多數人都可以吃得津津有味。食用擁有生命的動物,是一個讓人苦惱的問題,我們既不願傷害生命,又想要滿足口腹之慾。

對於這個問題,居住於紐約的拉丁裔藝術家塔瑪拉·科斯蒂亞諾夫斯基很有感觸。這位藝術家小時候在阿根廷長大,經常看到屠宰家畜的場景,給幼年的她,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漸漸長大後,她又在醫院工作室,發現皮膚內部的場景,在這裡充滿了血管、肌肉和脂肪,鮮艷的色彩和富有視覺衝擊力的場景,再一次讓她意識到生命與肉體之間的聯繫。

一個個記憶,一個個片段,影響了塔瑪拉·科斯蒂亞諾夫斯基的藝術創作,在她看來,分割的肉體場景,可以讓我們反思消費、自然和人性的貪婪。

創作藝術作品,並非將分割的家畜搬到藝術展上,塔瑪拉·科斯蒂亞諾夫斯基有自己的辦法,她將自己衣櫃里的衣服收集起來,一邊收集廢棄服裝,一邊將這些廢棄的服裝進行裁剪,然後,將其製作成分割的動物造型,精巧的手工製作,讓人一時之間無法判斷出真假。

用衣服製作動物軀體,是一件很有挑戰的創作,同時,也十分富有趣味性。褪色的內衣,可以變成動物的韌帶;染色的桌布,恰巧可以呈現鳥類豐富的羽毛;破舊的毛衣,經過編織就能成為動物的肌肉和脂肪。

當這些用廢棄布料製作而成的動物雕塑作品出現在藝術展覽上,可以將我們的目光牢牢抓住,一個個藝術作品,就像是一隻只被屠宰過的家畜,它們似乎向人們訴說著當下的絕望,也讓我們看到自己犯下的「罪行」,這些作品似乎就是動物與自然界向人類發起的控訴,也展現出我們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影響。

除了作品表象所展露出來的內容,它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塔瑪拉·科斯蒂亞諾夫斯基用廢棄的布料被製作出藝術品,強調了生命、死亡和重生的循環往復。

這些「殘忍」的作品,讓我們直面人類對於動物的暴力行為,以及消費主義造成的生態破壞。相信大多數人在欣賞這些雕塑作品時,都會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就是藝術家想要向我們傳遞出來的感受。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見不散

喜歡請分享,滿意點個贊,最後點「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965c27ab8e4d3bc101dc9bcace9c7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