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後要防什麼?大旱之後必有大澇未必是胡說八道!

2022-08-29     言語者

原標題:大旱之後要防什麼?大旱之後必有大澇未必是胡說八道!

2022年夏季極端高溫天氣席捲全球,是「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極端天氣」極具體現的一年,從7月開始,全球多地出現異常高溫天氣,在每個地區有氣象記錄以來都是突破性的。根據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報告,歐洲正在經歷可能是5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8月份的觀測報告顯示,歐洲約47%的地區面臨乾旱風險,另有17%的地區處於更嚴重的警報狀態。

我國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湖北、陝西、甘肅和新疆等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乾旱,尤其是西南地區的重慶和四川,因連日來持續高溫的影響,多條河流乾涸,導致乾旱加劇,缺水、缺電,糧食絕收、多地山火頻發。重慶更是一連幾天誘發了多起山火,好在救援及時,最終於26日明火全部撲滅,進入清理觀察階段,尤其是北碚區和璧山區交界的縉雲山山火救援「大決戰」引起了全國人民乃至世界各國的關注。

大旱之後要防什麼?

1、山火

自2022年8月以來,因長時間高溫乾旱,我國多地發生山火,其中僅在重慶涪陵、江津、巴南、北碚、開州以及銅梁等多地都發生了不同規模的山火。同樣因高溫乾旱,歐洲多地也發生了多起山火,加州7月發生的山火至今也還在延燒。特別指出的是加州從2015年開始,截至2022年,每年都發生不同規模的山火;2019年澳大利亞發生的大火,一燒就是半年。

2、蝗災

蝗災一般發生在夏季,因為夏季氣溫高,特別適宜蝗蟲大量繁殖生長。一旦蝗災發生後,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至於發生饑荒。好在當今社會,人民積累了很多防止蝗災的方式,利用高科技提早做好預防,保護了糧田,不再像古代一樣一籌莫展。但當今社會,在一些欠發展、欠發達、欠現代化的地區,諸如巴基斯坦、印度、東非等地依然遭受蝗災的侵襲,其中巴基斯坦自2020年以來,連續三年遭受蝗災,是27年最嚴重的蝗災,東非更是創造了70年來最嚴重蝗災的記錄。

3、鼠災

2019年7月,澳大利亞因高溫天氣和乾旱,山火、林火肆虐爆發,一燒就是半年。截至2020年7月28日,澳大利亞叢林大火或已導致30億動物死亡。2021年5月,澳大利亞發生鼠災,引發全世界的廣泛關注,老鼠再次用「實力」向人們宣布了它們的存在。 據介紹,2021年澳大利亞東南部遭受著幾十年來最嚴重的一場鼠災,已經到了幾乎無法控制的局面。

4、饑荒

歷史上,饑荒大多是伴隨著旱災發生的,給社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公元800–1000年,嚴重的乾旱導致數以百萬的瑪雅人餓死或渴死,並摧毀了他們的文明;公元875–884年,由於饑荒導致了黃巢之亂……1959至1962年的「三年自然災害」,農田連續幾年遭受大面積自然災害,導致全國性的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其實,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更明顯的就是一旦大面積發生乾旱,長時間的乾旱就會造成糧食絕收,甚至絕產,從而導致大面積的饑荒,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4、瘟疫

長時間大面積的乾旱,會導致很多河流乾涸,很多植物因無法進行補充水分枯死,動物因無法得到及時的水分補充而渴死,這些動植物「屍體」在太陽的暴曬下,會在高溫下滋生出細菌,從而導致流行病頻發。如果這種事得不到及時解決、控制,就會大面積肆意,從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環境。

5、水澇

長時間的高溫乾旱,會導致河流乾涸,江河湖海以及植物的水分蒸發減少。在大自然的自然調節中,水循環也要保持水平衡,那麼,乾涸的河流、江河湖海、植物水分等去哪裡去了呢?無疑這些水汽經過蒸發聚結去了大氣中,在一定的時間內,蒸發在大氣中的水汽又會重新凝結降落,極大的降雨量會形成長時間的強降雨,從而引發洪水、水澇。古語「大旱之後必有大澇」未必是胡說八道,也有一定的經驗之談。

近日,巴基斯坦的強降雨是往年同期的450倍,導致巴基斯坦全國大半被淹,3000多萬人無家可歸。無獨有偶,因長期的乾旱,四川成都西嶺雪山8月28日也突發了山洪。

6、戰爭

因長期高溫乾旱,會引發缺水、糧食絕收絕產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地解決,時間一長,很容易加劇社會矛盾,為了求生存,很容易發生衝突,甚至於引發戰爭。這種因乾旱引發的衝突甚至於戰爭在古代很常見,但是在高度現代化、科技化、機械化農業的現代,不太會出現這種「戰爭」的情況,但這種危機也不得不引起重視。「民以食為天」是永遠的話題,生存也就成了最基本的訴求,一旦發生嚴重乾旱,長時間乾旱,任何社會危機都有可能發生。

除了以上因高溫乾旱可能後期引發的山火、蝗災、鼠災、水澇、瘟疫、戰爭等自然災害,還可能引發風災、山洪乃至地震等其它嚴重的自然災害(關於乾旱會引發地震有人提出「早震論」)。古語有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未雨綢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歡迎留言、評論、轉發、收藏!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e06be93d104d461c7e71b6b29c182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