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五行的說法和應用,五行分別對應著五個方位。古代廁所建造在北面偏東的位置,廚房要建造在南面偏東。因此,去南方時,習慣說南下(例如:乾隆七下下江南/上雲南,下貴州/上北京,南下廣州……);去北方時,習慣說北上(北上抗日/上北京/北上天津……)。
自此,當要去廁所時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說上廁所。當要去廚房時,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說下廚房。
此外,「上廁所、下廚房」還有和人類穴居有關係(廁所有味道,所以建在高處;廚房除了做飯,還可以供暖,所以建在低處,甚至洞穴,地底下)以及古代廁所的構造和階級觀念有關(農耕時代,每家每戶都要囤積農肥,都會在建造廁所時和豬圈建在一起,上層時廁所,下層是豬圈,今天農村農戶建造的沼氣池,都在豬圈的下面或旁邊,只是廁所建在了豬圈旁邊而已,所以才有了「上廁所」一說;在古代,掌握文化的一般都是階層比較高的皇族、士大夫、官員以及封建大地主,其餘底層的人民為了求生會到這些階層家庭里做工,被稱為了「下人」,而下廚房的恰恰是被皇族、士大夫、官員以及封建大地主稱為的「下人」,所以有了「下廚房」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