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CVC視野下,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十年怎麼變?

2023-05-18   投中網

原標題: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CVC視野下,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十年怎麼變?

做產業投資需要對產業變革有清晰的認知,知道產業未來五年、十年後會變成什麼樣,才能回到當下來做出合適的投資選擇。

5月17日,在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網主辦的「2023中國投資年會」上,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發表題為「變革時代| CVC視野下新能源汽車產業關注的賽道和機會」的主題演講。

在汽車產業迎來大變革的時代,袁鋒觀察到,去年中國自主品牌整體份額超過了合資品牌,同時逐步掌握核心技術、有了更精準的產品定義能力、能快速疊代產品,這些因素會讓中國自主品牌的競爭優勢不斷擴大,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成為全球汽車第一大出口國。在整個汽車行業,汽車研發、產品定義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同時價值鏈也在延展。廣汽資本關注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領域。其中,在新能源領域,他們關注電池資產的全生命周期運營,看重電池企業海外布局能力、是否有極致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良好的現金流。

以下為現場演講實錄,由投中網進行整理:

感謝投中邀請。今天我將跟大家分享在變革時代我們怎麼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趨勢和機會。

廣汽資本是汽車產業投資機構,我們關注產業未來5~10年的變化趨勢。只有對產業未來變革有清晰認知,才能在今天做最合適的投資決策。

那麼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發生什麼變化?

首先是自主品牌汽車的競爭優勢將變得明顯。去年第四季度中國汽車市場自主品牌總份額首次超過合資品牌,這是一個標誌性時刻。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中國自主品牌還開始逐漸掌握核心技術,如電機、電控技術等;同時還有更好的產品定義能力和不斷快速疊代的能力。這三個因素會讓中國自主品牌不斷擴大競爭優勢。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已成為汽車第一大出口國。以後中國汽車行業除了要關注國內市場,還要看國外市場。

隨著中國車企的崛起,中國的零部件也會慢慢走向世界。我們有供應鏈、又逐步開始掌握核心技術。在汽車「新四化」的上半場,新能源汽車是焦點,這一階段跑出了寧德時代這樣萬億級企業。現在進入下半場智能化,這個領域接下來也會誕生有全球有競爭力的零部件廠商。

同時,特斯拉這樣的企業正通過創新模式對產業帶來變革。它通過創新改變了汽車行業和產業鏈,比如通過一體化壓鑄改變車身的焊接結構、通過域控制器改變汽車限速、通過代工方式打破ODM傳統供應商結構提升毛利等。今天特斯拉擁有全球單車最高的毛利,這很值得汽車從業者學習。

在這樣的背景下,汽車產業將呈現哪些趨勢?汽車行業的價值鏈是典型的微笑曲線,前端的研發和後市場是利潤最高的兩個領域。但過去由於中國二手車、汽車金融、保險等車後市場做得不是特別好,中國汽車產業的微笑曲線一直沒有形成。

現在,我們認為汽車產業的價值鏈發展會呈現以下趨勢:一是前端汽車研發、產品定義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比如理想,他們就用特別精準的產品定義做好一個細分市場。在價值鏈的後端,隨著越來越多用戶會願意為炫酷的智能功能和娛樂功能付費,汽車產業的價值鏈也會進一步延伸。

廣汽資本作為汽車產業投資機構,我們會關注以下幾個領域。

第一個是能源領域。我們會特別關注電池資產的全生命周期運營。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成本中很大的一部分,如果能夠把舊電池材料回收循環再用,會大幅降低汽車電池成本。

第二個領域是動力電池。過去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從5%發展到30%,帶動了動力電池的發展。動力電池供應鏈、產業鏈、技術都相對成熟,加上人才儲備量大,近年吸引了越來越多車企進入,他們的產能將占到行業35%,再加上電池廠商本身規劃的產能,可以預見未來電池領域的競爭會變得很激烈,只有不多的幾家企業能活到最後。

這些活到最後的企業,很可能都具備兩種能力,這也是我們目前看重的:一個是海外布局能力,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電池作為最重要的零部件也會走向海外,海外布局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第二個是成本控制能力,極致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良好的現金流,將決定電池企業能否穿越周期。

第三個值得關注的領域是汽車半導體。汽車半導體對汽車產業未來10年發展非常重要。一台傳統油車需要大概200多個晶片,燒油的智能汽車大概需要600~700個晶片,一台新能源智能汽車,則需要1000~1500顆晶片,是傳統油車的5~6倍,這意味著一輛傳統油車替換成新能源智能汽車,就會對汽車晶片形成5~6倍的增量需求,再加上新能源智能汽車本身的增長,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儘管中國汽車現在已開始呈現出競爭優勢,但在汽車半導體領域,全球前十大供應商卻沒有一家來自中國,原因是過去中國很多半導體企業並沒針對汽車行業去做晶片研發設計。但今天,無論是基於供應鏈安全,還是未來晶片對汽車重要性,汽車產業都必須非常重視晶片國產化的問題,這也是廣汽資本作為汽車產業資本關注的重點。

汽車半導體可以分成與智能化相關、與電動化相關兩大類。在智能化領域,汽車對晶片算力和集中化架構的要求非常高,中國企業有很大機會跑出。現在,地平線這樣的中國創新企業已經有能力與大眾全球大型車企建立合作。而在電動化領域,功率半導體會往耐高壓和大電流方向發展。

在汽車半導體領域,廣汽資本做了很多布局。汽車半導體的布局不能只看晶片供應鏈安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大部分都在中國,中國的汽車半導體企業應該考慮更好地與產業鏈結合,與汽車終端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護城河,形成自己的競爭力活下來,然後走向世界。

值得關注的第四個領域是智能座艙。在這個領域,多模交互、虛實結合、AR/VR都是趨勢。但隨著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技術的發展,它會如何改變人機對話模式。今天智能座艙的對話模式,還是由用戶主動發出指令,系統被動滿足的交互模式,但ChatGPT這樣的技術將很可能會讓汽車變成主動與用戶交互的模式,這會對整個智能座艙未來發展模式產生深遠影響。

第五個領域需要關注的領域是自動駕駛。過去幾年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一直未如理想,除了成本成本制約外,很可能是沒有抓准用戶真正的需求。用戶現在並不需要徹底把雙手從方向盤鬆開,讓汽車自己開動,但他們卻希望技術和系統可以提升駕駛的安全性,比如在疲勞駕駛時降低事故風險、在高速公路上稍微分神也能確保安全、又或者高效泊車等,這是ADAS和L2++等輔助駕駛技術就能解決的問題。

隨著行業開始加大對輔助駕駛技術的研發,L2++技術的卡位賽已經開始,數據和成本是其中的關鍵因素。L2++技術是否能夠搭載足夠多的汽車上路,儘可能收集更多駕駛場景數據和Corner Case,然後不斷進行數據反饋和算法疊代,對推進技術持續進步非常關鍵。同時,從無人駕駛的L4級往L2++級走不是表面看的降維打擊,它需要面臨更多的難題,例如L2++的傳感器更小、算力也沒有那麼高、成本也更低,卻要把上面提到的智能體驗都做出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六個值得關注的領域是共享化。共享化的上半場是有人駕駛網約車,滴滴市場占有率達到70%,共享化的下半場會是Robotaxi。從商業本質上說,這種轉變並沒有顛覆行業,只是從有人開的車變成了無人開的Robotaxi,讓網約車成本降低。這裡面科技是第一步,但它只解決Robotaxi研發和量產的問題。接下來還是運營的範疇。因為Robotaxi的本質是TAXI,需要把人從A點運到B點,因此在Robotaxi時代,運營能力依然非常重要。

從整個汽車產業供應體系來看,上面這些行業變革趨勢將讓傳統汽車供應鏈從鏈狀逐漸轉變成網狀結構,中國車企將通過手中的產品定義權與汽車晶片廠商、自動駕駛技術企業等二三級供應商一起去定義汽車的智能化體驗,再共同委託一級供應商去把對應的硬體產品做出來。這是一種全新的網狀供應鏈體系,車企與供應商正形成一種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在這種新的網狀供應鏈結構中,汽車產業CVC很重要的作用是「連結」。過去幾年,廣汽資本一直在思考,如何充分發揮「連結者」的作用,把產業鏈上真正創新的企業和車企的需求、和產業發展的需求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開始圍繞動力電池、汽車晶片、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等布局三大生態圈,通過整合廣汽集團整車製造全產業鏈資源,廣汽資本從汽車終端應用場景出發,從源頭扶持培育生態圈核心企業發展,進而打通整個產業鏈。在動力電池生態圈,我們扶持中創新航成長,然後和他們一起梳理動力電池產業鏈,沿著產業鏈去投資布局。類似的思路和做法,我們也應用在汽車晶片、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領域。

通過這種方式,廣汽資本以「連結者」的角色,同時發揮產業CVC產融結合的優勢,賦能、陪伴中國汽車產業和產業鏈上的零部件廠商加快成長,在汽車「新四化」這場百年變革中不斷探索,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