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億!達晨新基金首關

2023-06-02   投中網

原標題:80億!達晨新基金首關

資本寒冬之下,白馬基金繼續逆勢擴張。

6月2日,達晨財智宣布新一期綜合基金創程基金的首關,首關規模超50億元,總規模將達80億元,這將是達晨史上最大的一支基金。

據了解,本次達晨創程基金的歷史投資人復投率超6成,達晨團隊以及控股股東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電廣傳媒繼續高比例出資新一期基金。

與往期基金相比,創程基金的機構化程度繼續提高,國資LP、頭部金融機構、市場化母基金、上市公司及產業資本繼續投下信任票、加碼投資。並且,多家知名保險機構也加入到創程基金的LP矩陣當中,這已經是達晨連續三年以高分獲評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險資VC/PE白名單A類機構。

在老牌人民幣基金之中,達晨一直以來並不以規模見長,而是強調「精品」。達晨致力把每一期的主基金都做成了行業標杆。新基金官宣之際,投中網也與達晨財智執行合伙人、總裁肖冰進行了交流。雖然新一期基金規模再創新高,肖冰談的最多的依然是「聚焦」,要把資源集中到優勢賽道,做「准產業投資人」。肖冰也認為達晨接下來會更加地進取,繼續警惕「平庸化」,打造精品基金。

達晨募資,進取與節制並存

達晨的每一次基金官宣,給人的感覺總是始終如一的「穩」。

在人民幣基金當中,達晨是不多見的始終堅持單一主基金模式的GP,且每一期主基金都募得非常之「穩」。這首先表現在募資節奏上,達晨一直保持著大約每2-3年一期基金的募資速度,與投資的節奏幾乎同頻。第二,達晨每支基金的規模與上一期相比,都刻意保持平穩的規模增長——2018年的達晨創通基金是50.41億元,2020年的達晨創鴻基金是69.44億元,2023年的創程基金是80億元——相對於市場環境的多變,達晨始終做到穩住自身節奏。

這些年國內一級市場風雲變幻,人民幣基金募資更是已經難了五六年,達晨步步為營地逆勢擴張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首先,達晨有高度進取的一面。

在這個時代,作為一支頭部VC基金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這一點達晨鐵三角劉晝、肖冰、邵紅霞三人曾多次談到過。「基金的體量,一定程度上能體現GP的力量」,一直主管募資的達晨高級合伙人邵紅霞表示。

肖冰表示:「達晨是從比較小的基金規模慢慢發展起來的,所以早期在重倉投資的時候勇氣可能有所欠缺,謹慎更多。」歷史上,達晨在愛爾眼科、瑞鵬寵物等很多爆款項目上持股比例不夠高,這是肖冰後來多次提到的「痛」。而現在達晨的單支基金規模已經不知不覺間來到了80億元的量級,其在重投策略上已經有了與頭部美元基金看齊的資本。肖冰向投中網表示,隨著基金規模、平均投資額的不斷擴大,「大家的膽量在逐步地練出來,主要是投委的膽量會慢慢練出來,容忍度在提高」,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在少數項目上,達晨這兩年已經可以開出數億元的支票了,未來這樣的案例一定會越來越多。還有更多看好的項目,通過早期卡位、多輪加註的方式,也在增加著達晨重倉項目的比重。

這次與投中網的交流中,肖冰還特別提到,在某些達晨有認知優勢的行業,對於個別「超前」的項目,達晨要敢於投資「風險收益不對稱的機會」,否則基金的總體收益可能會歸於平庸。這樣的表述聽起來不那麼「人民幣」,也不那麼「達晨」。但實際上,類似的話其實肖冰這些年已經說過很多次,達晨一直希望改變長期以來的「穩健」、「保守」的標籤,有所突破、保持進取。

不過,在進取的同時,達晨也並沒有拋棄一貫的節制風格。

實際上,達晨並非沒有餘力進一步做大AUM。比如,政府引導基金的出資達晨依然拿的很少,新一期基金只拿了少量項目源豐富、且達晨當地投資團隊特彆強的區域的地方國資,絕大部分意向出資都被放棄了。

對於新基金的規模為什麼是80億元,肖冰則回答「這是達晨的舒適區」。肖冰的意思是,在這樣的規模下,達晨的投資團隊有自信可以從容地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投資,而不會導致動作變形,保持對收益率的要求。

切分賽道,做「飽和式攻擊」

達晨的這一次募資,作為首席投資官的肖冰是參與度最高的一次。跑一圈下來肖冰最大的感受是,與過去相比,以保險為代表的大型機構投資人明顯對達晨這樣的GP更感興趣了。「以前還有些顧慮,因為他們比較熟悉的是一些外資背景的管理人,對於為什麼選擇達晨,過去還是需要一些說服和溝通工作。現在我們講的一些觀點和邏輯,他們的認同度會比較高了」,肖冰表示。

這種轉變背後,是這些大型機構投資人的賽道轉換。過去它們更關注TMT、消費,合作的GP以美元基金為主,現在則轉向了投硬科技、先進位造、實體經濟。肖冰表示:「在面對高不確定性的時候,機構投資人會想哪些機會是確定的或者能帶來持續回報的。它們其實做了很多的研究,投資策略很主動,跟我們交流的時候做了充分準備,非常的專業,是雙向的反饋和推動。」在這個時代大潮下,達晨屬於守得雲開的那一批VC。

對於達晨而言,當下需要思考的問題不是轉型,而是如何繼續讓長板更長。

肖冰告訴投中網,達晨現在還在持續地「做一些減法和加法」。在內部,達晨已經開了好幾次「評選會」,選出了幾個要做「飽和式攻擊」的重點細分賽道。所謂「飽和式攻擊」,肖冰給出的定義是這樣的:賽道里所有值得投的項目都覆蓋到,所有關鍵的項目都投進去。

而對重點賽道的選擇達晨有著嚴格的標準,概括起來有四個主要方面:

1、這是一個未來高增長、高景氣度的行業。

2、國家政策不僅支持,而且是特別支持。

3、這個行業被支持和鼓勵在A股上市。A股上市是達晨的標籤,達晨也會繼續堅持下去。

4、達晨在這一行業的認知要不弱於、甚至強於市場上最頂尖的其他同行,並且已經有項目證明。

肖冰表示,對於重點賽道的選擇達晨是很謹慎的,而一旦做出決策以後,達晨會在各個方面支持投資團隊,比如資金的配置、決策的效率,「對於戰略性的項目,估值上容忍度也會高一些」。

在肖冰看來,雖然單支基金規模80億看起來很大,但對比整個市場情況,達晨每年平均投出去三四十億元的金額,並不算多。因此達晨必須要有所聚焦,不能平均,不能指望在各條線都做到行業第一。

達晨要做一家准產業投資人,就要聚焦在很細分的領域,沿著產業鏈做飽和攻擊。就像任正非說的,要向著一個城牆口前赴後繼地往前沖,一直把它衝破為止。

達晨的內功,毛細血管覆蓋全國

與基金規模增長同步,達晨多年來也一直在打磨自己的團隊布局和運作體系。在總體人數上,達晨每年都在做定期的大規模招聘,即便在過去三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也沒有停止,總體團隊規模一直在穩步地增加。

在不久前的2023中國投資年會上,肖冰展示了一張密密麻麻的地圖,上面是達晨分布在全國21個城市的辦公室。這張地圖,是達晨能夠每一期基金都上一個台階背後的堅實基礎之一。肖冰在會上表示,這套「毛細血管」能夠觸達二三四線城市的水下項目,這讓達晨更有底氣地面對市場的競爭和價格戰。

這套「毛細血管」可能也是達晨作為老牌人民幣基金,與傳統美元VC在組織架構上最鮮明的區別。很難想像一家美元VC能夠開設如此之多的辦公室。而在這個硬科技投資的時代,項目源不再集中在北上廣深,而是分布在中國廣袤的內陸,達晨的「毛細血管」是觸達它們最高效的體系。上市公司華友鈷業、金雷風電、禾川科技,估值增長至近200億的德爾科技、宸宇富基、武漢拓材等等,都是達晨所捕捉到的非一線城市「水下項目」的代表。

這套體系的建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肖冰表示,對於傳統投資機構來說,這樣分散的組織布局,管理難度的確不小,達晨也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積累和磨合。達晨從2010年左右開始把辦公室開到深圳之外,十多年來也交過一些「學費」。

肖冰解釋道,首先是區域的選擇要精準,要結合當地的項目產出。達晨最開始的時候經驗尚不足,歷史上撤銷過部分點位;第二點是人選也很重要,要招到好的本地化團隊是不容易的,不能夠著急;在團隊到位後,怎麼管理這些人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VC機構大部分人更願意做投資,得有人願意去做這樣一些管理工作。

在歷史上,曾經也有一些人民幣基金敗於激進的區域擴張,肖冰表示,這本質上還是管理能力的問題,如果管理半徑達不到,這樣做會帶來很大的風險。

經過十多年的打磨,達晨的這套體系已經基本成型,但未來針對一些重點區域還會繼續增加覆蓋。比如長三角,目前達晨已經在上海、南京、杭州、蘇州設有辦公室,接下來可能還要在無錫設點。肖冰表示:「達晨目前辦公室主要還是設在省會,有一些二三線城市的項目產出可能比省會城市還要多,我們會考慮更好的團隊地點設置和調整。」

在創程基金首關之際,達晨財智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劉晝也表示,達晨將「繼續發揮自身『行業+區域』雙輪驅動的優勢,向進一步的深度專業化和准產業化發展,挖掘和培育優質『水下項目』與『隱形冠軍』,圍繞投資產業鏈做好生態服務與賦能。時代的鐘擺來到了長期紮根本土的人民幣GP一方,我們將煉好內功,把長板做長,把握機遇、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