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Open AI董事會把Sam Altman「票出去」的那天,我邀請了幾位朋友錄製一期播客,聊了聊整個事件的始末。這些朋友有些是投資人、有些是AI領域的創業者,於是分析完整個事件前後的發展脈絡我提出了個問題:
「『有所隱瞞』這件事帶來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如果你的被投企業/合伙人出現了『有所隱瞞』的狀況,但這個人可能是你們項目里的靈魂人物,你們會選擇如何處理?」
這是聊天節目中常見的開放式提問,沒想到一語成讖:一天之後,真的有一家獨角獸公司掌門人因為「有所隱瞞」被大股東趕出了公司。
當地時間11月19日,自動駕駛研發商Cruise的員工們收到了一封企業內部信。公司董事會主席、通用汽車董事長兼執行長Mary Barra宣布,基於此前出現的一系列負面事件,原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Kyle Vogt將辭去現有職務,現階段公司事務將由原來的工程執行副總裁Mo Elshenawy兼任,並擢升Mo Elshenawy為新任公司總裁兼CTO。與此同時,通用汽車董事會成員Jon McNeill也將加入Cruise董事會,並擔任董事會副主席。
Cruise創辦於2013年,3年後,通用汽車以5.81億美元全資收購Cruise,成為通用無人車部門。2018年,Cruise單獨拆分融資,此後接連獲得軟銀、微軟、本田、T.Rowe Price等機構接近百億美元的融資,2021年估值達300億美元,與谷歌Waymo、百度Apollo一起,位列全球自動駕駛公司頭三把交椅。
Kyle Vogt被辭職的直接導火索出現在一個半月前。
10月2日,舊金山街頭髮生了一樁嚴重車禍,報警人稱他看到一輛有Cruise塗裝的計程車撞倒了一名女性,而這名女性被死死地卡在車底,急需救援。
自動駕駛計程車是Cruise在今年2月在舊金山地區開展的一項實驗性的新業務:第一批車輛只在一些公共娛樂區域運行,駕駛時間被限制在人流量相對較少的晚上11點到凌晨5點,乘客則需要在使用前提交必要的信息(例如你在舊金山所居住的社區、一天中使用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時段),Cruise的員工們會進行一定程度地篩選。
在這項業務推出之前,Kyle Vogt自豪地表示,Cruise已經實現了真正的無人駕駛,前排不再需要駕駛員「以備不時之需」,甚至不需要安全員進行「兜底」。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軟銀孫正義向Cruise投資9億美元,並承諾一旦Cruise的RoboTaxi商用落地,就會再追加13.5億美元,去年2月軟銀已經通過了這筆投資。
帶著這份自信,在接到警方配合調查的請求後,Cruise公布了一段「事故視頻」。事故視頻由三個機位組成,分別朝向駕駛方向的前方、後方、側方。視頻顯示當時一輛Cruise計程車正在路口等紅綠燈,左側車道上此時正好有一輛人類駕駛的汽車正在加速通過。
片刻後,一位行人從左側出現,並被人類駕駛的汽車所撞擊——行人被撞上了引擎蓋,又在巨大的衝擊力助推下飛躍了車頂,最終落在了Cruise計程車的面前——Cruise最終發布聲明稱,Cruise計程車是被動地「壓住了行人」,在緊急情況下已經「盡一切可能剎車」以最大程度減少影響,而最初肇事的人類駕駛員則逃離了事故現場。
但隨著調查的深入,事情出現了反轉。
兩周之後,加州DMV(機動車管理局)發布公告,決定即刻暫停之前發放給Cruise的部署與試驗無人駕駛汽車的許可,並終止其在舊金山提供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業務。
起因是他們在調查中發現Cruise實際上僅僅公布了「行人受到撞擊摔倒在自動駕駛計程車前」的影像,並沒有公布之後車輛移動的鏡頭——這不足以完全判斷事件的真實狀況,於是加州DMV與其他部門共同商定,聯名要求Cruise進行補充,Cruise則在10月13日提供了完整的行車記錄副本——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完整地視頻顯示,Cruise計程車的確進行了緊急制動,但緊接著Cruise計程車居然選擇了嘗試靠邊停車,而此時那名被撞飛的行人還在車底!DMV的公告稱,在這段7秒的未公布視頻里,Cruise計程車在整個過程中以7英里/小時(約11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了20英尺(約6.1米)。
加州DMV最後憤怒地表示:「Cruise的刻意隱瞞阻礙了有關部門有效地、及時地評估該公司是否具備車輛安全運行的能力,同時也對公眾安全帶來了潛在的威脅。」
當然在這份公告發出後,Cruise雖然還是以公關手段回應了此次事件,終歸是沒有選擇繼續辯解,而是擺出了「挨打就要立正」的姿態。不過,嘴上的歉意,終究難以改變「曾經欺騙」這個事實。加州DMV的處罰決定發出後,大量關於Cruise內部內訌的傳聞甚囂塵上。
有人透露,事件全面曝光後,Cruise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士氣低谷,員工們認為管理層應該對事故負責,因為他們沒有將「安全性」放在公司價值觀的首位。
幾天之後,由於不再擁有自動駕駛計程車業務的許可,Cruise決定對業務線進行大規模裁員,裁員範圍包括車輛清潔人員、充電設備維護人員、客服支持人員。到了11月,Cruise又宣布將暫停「每季度股票回購」計劃,「平白無故」減少了數萬美元收入的員工們情緒進一步低落。
最終就有了我們看到的開頭。就在Kyle Vogt發布郵件,向全體員工就「Cruise目前所處的糟糕狀況」進行全民道歉的不到48小時後。母公司通用汽車最終做出了艱難的決定,「尊重他辭去CEO職務的決定」,「祝福他在下一個篇章中一切順利」。
雖然看上去目前的處境有點灰頭土臉,但實際上梳理Kyle Vogt的簡歷,其實更適合用《一代宗師》里葉問的一段自白:假如人生有四季,那麼40歲之前,他的人生都是春天。
Kyle Vogt少年天才,不到20歲就參加了被譽為「當代自動駕駛人才搖籃」、由美國國防部組織的DARPA挑戰賽。大三的時候,Kyle Vogt選擇暫停學業,離開麻省理工學院,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加入了Justin.tv。
2011年,Justin.tv與Twitch合併,Kyle Vogt成為合併後的母公司Twitch Interactive的聯合創始人。同年他又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加入了視頻社交產品Socialcam的產品開發團隊——這兩段經歷奠定了Kyle Vogt在矽谷的江湖地位:
2012年,Socialcam擁有了累計1600萬次的下載量,成功地以60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知名軟體公司Autodesk。2014年,亞馬遜以9.7億美元的價格強勢收購了Twitch Interactive。
兩筆令人矚目的併購交易後,Kyle Vogt以不到30歲的年齡成為了當時最受矚目的連續創業者。兩年後財富雜誌在評選40歲以下40名傑出商業人物榜單的時候,把Kyle Vogt直接列到了第七位,與未來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肩並肩。
而Cruise實際上是Kyle Vogt聲名顯赫之後的作品。
Cruise的故事開始於2013年,Kyle Vogt決定研發幫助傳統汽車實現自動駕駛的套件,並在一年後設計出了初代產品。他帶著Justin.tv時期的創業夥伴Justin Kan(後來Kan也成為了Cruise的首席產品官)在加州的101號公路上轉了一圈,後者當場決定「投資並且加入」。
2014年9月份,他又挖來了特斯拉自動駕駛部門的首席工程師Andrew Gray擔任公司副總裁,「小嘍囉挖角巨頭」一時間轟動了整個矽谷,Justin Kan告訴大家千萬別感到意外,因為Kyle Vogt就是那種「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悶頭寫三天代碼,一定能拿出點硬貨」的主兒。
等到2015年,Kyle Vogt改變了計劃,最終決定研發一個全棧式的自動駕駛技術平台,直接參與到最前沿的產業方向中。而正是這一決定促成了2016年來自通用集團的收購提案:
當時,谷歌、特斯拉、Uber等科技公司先後宣布了進軍自動駕駛領域的消息,其中谷歌還公布了具體的時間表,預計在5到10年內將產品推向市場;福特選擇與雷射雷達研發商Velodyne LiDAR「老老聯手」,自研自動駕駛項目——為了跟上這樣的節奏,通用汽車也進行了緊鑼密鼓地相關布局,包括內部組建了一個自動駕駛開發團隊、5億美元戰略投資網約車企業Lyft、用超過10億美元(財報顯示實際為5.8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Cruise」。
在當年的採訪里,Kyle Vogt顯得自信滿滿,突出一個「你剛好需要,我剛好專業」。他說:「公司已經做好了準備,正在積極尋求自動駕駛技術快速商業化的突破性的一步。」時任Dan Ammann也堅定地秀起了恩愛,他說:「我們的下一步,就是要確保能夠為Cruise的研發進度以及順利融入通用汽車生態,提供全部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Cruise還是知名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的第一個汽車賽道項目,而做出決定的Y Combinator掌舵人正是Sam Altman。在得知通用汽車以一個標準的獨角獸定價收購了Cruise之後,作為天使投資人的Sam Altman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他是整個Cruise團隊里,唯一能在三個月內從0到1打造產品原型的人,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天賦……我認為Kyle Vogt很有機會成為通用汽車未來的CEO。」
你還別說,挺精(du)准(nai)的。
但無論怎樣吧,當Cruise在Kyle Vogt的領導下曝出巨大的「隱瞞事實真相」醜聞,可想而知作為母公司的通用汽車決策層有多麼糾結。
事實上,就在今年6月份知名投資機構桑福德·伯恩斯坦舉辦的戰略決策會議上,通用汽車還在為Cruise未來的發展前景背書。當時Mary Barra強調,假如Cruise能按照她的計劃將服務拓展到美國之外(例如杜拜或者日本),並將業務拓展到物流以及C端領域,那麼Cruise到2030年將有機會年收入超過500億美元。
在8月份,加州監管機構正式批准Cruise在舊金山地區提供7x24商業無人駕駛計程車業務時之前,Cruise還採取了非常激進的公告造勢策略。他們購買了《舊金山紀事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多家媒體的整版廣告,寫上了大大的標題:「人類是糟糕的司機。」
Mary Barra甚至在事故裁決認定之前,在接受財報分析師交流會上表示:「我們的數據顯示,Cruise計程車的出行安全記錄,實際上遠遠好於人類司機」。
「通用汽車確信Cruise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和擴張機遇,並也看到了的類似的機會」。要知道根據最終的財報數據,顯示Cruise在第三季度虧損了7.23億美元。
可能在平行世界裡,Mary Barra湊巧看過《一代宗師》。夜深人靜的時候,怹老人家左手一隻雞,右手一瓶酒,嘴裡叼著煙。啪嗒兩口肉,滋溜兩口酒,噗噗兩口煙。最後愁容滿面地送給Kyle Vogt另一句名台詞:在你40歲之前,是不是未曾見過什麼「高山」。
所以回到我在播客里提出的那個問題:當被投企業家/項目合伙人「有所隱瞞」,出現了「不坦誠」「不誠信」的狀況,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覺得這個事情可能很難有答案。因為仔細想想很多現在人們津津樂道的商業故事,就是一次精心設計的「謊言」:
-酸奶巨頭Stonyfield Farm的創始人Gary Hirshberg告訴SBA(美國小企業管理局),他需要SBA出具一份簡單的擔保聲明就能拿到一筆商業貸款;但實際上並沒有銀行給出過這樣的許諾,銀行反而是在看到SBA的擔保後才願意給Gary Hirshberg支付救命錢;
-在拿到迪士尼4億美元投資,最高峰估值達到57億美元的傳媒集團Vice Media在剛剛成立的時候,選擇將出版物分別掛靠在美國最西部的洛杉磯,以及美國最東南角落的邁阿密進行出售。創始人Shane Smith說他就是想讓投資人們覺得,他們的渠道遍布全國各地;
-著名女創業家Martha Lane Fox在1998年創建旅遊服務網站Lastminute.com,並且2005年以5.77億英鎊成功套現離場。但她並沒有旅遊行業經歷,為了在資本市場增加可信度她臨時邀請諸多航空公司高管組成了一個董事會團隊。其中為了拿下一個冰島航空的高管,她前後打了85次電話,吃了N次午餐……
包括這次OpenAI與Sam Altman的糾紛也同樣難以評價。整個事件中,「有所隱瞞」似乎是商業江湖爭名逐利的一個託辭,尤其是在董事會成員、Quora創始人Adam D'Angelo開發了競品色彩濃郁的AI項目POE後,顯得更無足輕重。但像開發工具Replit的CEO,Amjad Masad等熟悉當事各方的人不是紛紛站出來表態了麼,「在更多信息出現之前最好不要表態」。
或許我們只能引用諾貝爾經濟學家得主Robert Shiller的名言來給這個問題,找一個相對比較好接受的答案:一個好故事對於人們做出經濟決策的影響,遠遠大於那些由Excel和分析師們精心核算過的數據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