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董天意
誰能想到,一家年營收超過千億元,市值更是逼近7000億大關的A股上市公司,其企業名稱竟然是「瞎編的」?
「深圳的企業很多,起兩個字的名字的話不容易通過,最初起了五個名字,最後一查全都有了,那就只能取三個字。」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公開表示,「比亞迪」在當初註冊時並沒有明確的意義,而取「怪名」的原因只因其更容易通過企業名稱註冊流程。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同時,王傳福還不忘補充道:「當時創業艱難,能不能活下去還不知道,先成立下來,通過註冊再說。」
談及比亞迪的創立過程,王傳福「雲淡風輕」的態度也引發了網友熱議。有網友留言稱:「老王是實在人」。更有網友表示,比亞迪的成名過程就像是「玩網遊隨便創建了個名為asdfasdfasdf的帳號,然後不小心爆出了『神裝』,就沒捨得重新再建…...」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事實上,經過27年的摸索成長,比亞迪不僅在創業大潮中成功存活下來,並且還活得很好。3月29日晚間,比亞迪(002594.SZ)對外發布的2021年全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約為30.45億元,同比減少28.08%。其中,汽車業務對2021年比亞迪營業收入的高增長貢獻最大。
據了解,比亞迪旗下目前擁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為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 、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財報顯示,2021年,比亞迪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業務的收入約1124.89億元,同比增長33.93%;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業務的收入約864.54億元,同比增長43.99%;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164.71億元,同比增長36.27%。三大業務占比亞迪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2.04%、40%和7.62%。
在過去一年,得益於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優異表現,比亞迪汽車銷量呈現爆髮式增長。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比亞迪全年累計銷量超74萬輛,同比增長73.34%;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約60.38萬輛,同比增長218.3%,占比亞迪2021年全年汽車銷量約81.59%。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而進入2022年後,比亞迪更是加快了旗下新能源汽車的投放節奏。「比亞迪將加速在乘用車領域推陳出新,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矩陣,並依託王朝網及海洋網等多渠道平台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比亞迪方面表示,未來,比亞迪汽車業務將由王朝網、海洋網、騰勢及高端品牌四個板塊構成,並將進一步拓寬高端市場,推出高端品牌,價格區間預計在50萬~100萬元以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的高光表現也成功吸引到資本大佬的關注。因連續押中特斯拉、Zoom、比特幣等而被封為「女版巴菲特」的凱薩琳·伍德(Catherine Wood),日前通過其成立的方舟投資公司連續購入比亞迪在美國OTC(場外交易市場)交易的股票,兩日合計增持超6萬股,總計持有33萬股比亞迪OTC股票,價值超過1400萬美元。
而在A股市場,比亞迪(002594.SZ)最新市值逼近7000億元大關,約為汽車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的50倍。截至3月30日收盤,比亞迪股價報237.02元/股,上漲2.61%。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但需要注意的是,受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比亞迪的汽車業務在2021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據財報數據,2021年比亞迪汽車及相關產品毛利率為17.39%,同比下降7.81個百分點,創近14年最低。
營業成本分析來看,2021年,比亞迪汽車及相關產品的成本同比上漲了47.90%。比亞迪也曾在其半年報中表示,公司生產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鋼材、塑膠及其他金屬原材料,如鋰、鈷等,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主營業務的生產成本,進而對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另外,財報顯示,2021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收入合計為58.67億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22.63億元。這或意味著,扣除政府專項補貼後,比亞迪2021年實際盈利僅為7.82億元。有觀點認為,隨著2022年後政府新能源汽車補助結束,比亞迪的盈利能力或將面臨考驗。
「長期來看全行業的成本增加,將進一步構築比亞迪的競爭力。上游原材料漲價對全行業形成壓製作用,對整車廠成本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斯拉、比亞迪等行業龍頭開啟提價周期,意味著行業龍頭已經開始用品牌力對沖成本影響,行業開始加速洗牌出清,有望實現格局優化。」中信建投在相關研究報告中表示,比亞迪當前新車交付量為其提價前的歷史訂單,預計提價對其盈利能力的改善有望在三季度體現。在飽和交付、需求旺盛的情況下,提價將使訂單轉化為更強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