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能量最好的方式:斷舍離

2023-10-06     洞見

原標題:管理能量最好的方式:斷舍離

管理能量最好的方式:斷舍離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

作者:洞見yebo

財經作家托尼·施瓦茨說: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消耗能量。」

而一個人身上的能量是有限的,你越是在無關緊要的事上牽扯,能量消耗得越快。

把握住主次,剔除不必要的干擾,才能元氣十足地把生活過好。

管理能量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時對身心進行斷舍離。

1

不看:眼睛斷舍離

或許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上班的間隙,打開手機刷會視頻,刷著刷著你就沉迷了進去;

看書的時候,突然微信收到一條消息,結果一聊就聊到午飯時間;

計劃兩小時完成的工作,被各種彈窗信息打斷,愣是拖了整個周末……

上班的間隙,打開手機刷會視頻,刷著刷著你就沉迷了進去;

看書的時候,突然微信收到一條消息,結果一聊就聊到午飯時間;

計劃兩小時完成的工作,被各種彈窗信息打斷,愣是拖了整個周末……

在這個網絡大爆炸的時代,每天我們都被層出不窮的信息包圍著。

然而信息越多,不代表我們掌握的知識越多。

恰恰相反,那些讓人目不暇接的訊息,只會分散你的注意力,透支你的時間,蠶食你的能量。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主動選擇信息極簡的生活方式。

把眼睛往回收,屏蔽無關的信息,你才能將精力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作家吳軍的每條微博動態,都只顯示「來自weibo.com」。

他從來不用手機進行微博文本的編輯。

他曾表示,手機上那些頻繁推送的消息,最容易讓人在工作時分心。

因此他只在中午和晚上,各留出15分鐘查看信息,其餘時間就把手機塞進抽屜。

在《浪潮之巔》一書中,他描述過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天趕到公司,打開電腦,既不看新聞也不瀏覽網頁,而是先寫500字的稿子;

每天上下班,他都關閉手機,用平板在路上聽書或者記單詞;

平時在家中他也不看電視,寧願將看節目消遣的時間,用來啃一本難懂的書。

排除了信息干擾,吳軍得以專注自身事業,一路成長為騰訊副總裁,還寫出了十幾本暢銷書。

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於神。

你的眼睛越往外看,就會越損耗精神,懂得向內看,才能聚精會神,保持專注力。

少關注娛樂八卦的消息,不看無聊消遣的肥皂劇,少刷毫無營養的短視頻。

騰出更多的時間,沉浸式地去看一本書,去觀賞一部佳片,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業。

當你將雙眼都聚焦在自我提升上,你終會收穫一個精神飽滿、積極向上的自己。

2

不聽:耳朵斷舍離

看過《奇葩說》的觀眾,對馬薇薇的印象一定很深。

這個以犀利著稱的金句女王,首次參賽便一舉奪魁。

但在第一季結束後,有很多觀眾批評她,說她面相刻薄、言語尖銳。

等到下次錄製時,她便努力讓自己看起來顯得溫柔,說話也小心翼翼。

可節目播出後,又有人嘲諷她狀態差、沒鋒芒。

馬薇薇重新開始講犀利的段子,觀眾又譴責她「被金錢裹挾」「太過功利」。

許多原本欣賞她的觀眾,也紛紛對她表示失望,他們說:「馬薇薇,你怎麼越來越不像自己了呢?」

盲目聽從別人建議的她,一度讓自己陷入崩潰。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你怎麼做,都會有人看不慣你,對你指指點點。

過分在意別人的話語,你的能量就會不斷被消耗,最終陷入情緒的黑洞。

作家唐納德·沃爾說:

只要你還在擔心別人會怎麼看你,他們就能奴役你。只有你再也不從自身之外尋求肯定,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只要你還在擔心別人會怎麼看你,他們就能奴役你。只有你再也不從自身之外尋求肯定,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人生是自己的,不為別人的看法而活,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馮唐曾經參加過一個真人秀,主要工作就是點評嘉賓們的表演。

節目播出後,網友對他的犀利點評毫不買帳,在網上大肆辱罵。

後來,有人就問馮唐如何對待那些負評。

馮唐毫不在乎地答道:「這些評價關我屁事,那是他們的事。」

正是這種對他人言論不在意的態度,使得馮唐始終保持衝勁,在文學創作、商業投資等各個領域都作出了一番成績。

荷蘭作家羅伊·馬丁納說:只有我們不再傾聽外界的聲音時,才會變得自由。

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成就,就是為自己而活。

學會屏蔽外在的噪音,坦蕩走好自己的路。

永遠忠實於自己,才能激活內心的能量,活成自己生命里的主角。

3

不念:意念斷舍離

美國心理學家鮑邁斯特,曾提出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自我損耗」

所謂自我損耗,就是儘管你什麼都沒做,但每一次選擇、糾結、焦慮、分散精力,都是在損耗你的心理能量。

前段時間,李雪琴在一檔節目中透露了自己內耗嚴重的表現,引起了熱議。

她表示,自己會為一切事情焦慮苦惱;

比如說,她會為兩年前別人說了一句謝謝你,自己卻沒說不客氣而焦慮;

會為別人跟自己說對不起,自己說沒關係,但又好像沒有真正原諒人家而感到抱歉;

即便自己是善意的,但擔心被別人曲解自己的意思,還會顯得自己很壞……

她每天腦海都會去想這些事情,結果總是覺得很累很累。

李雪琴的狀態,其實也是現實中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一個人過於敏感,凡事想得過多,只會使得自己飽受折磨。

球王貝利剛入選著名的桑托斯足球隊時,既興奮又緊張。

那段時間,每天上床後他都翻來覆去地想:

「那些球星們會笑話我嗎?教練凶我怎麼辦?萬一被打發回家,我該怎麼面對家人和朋友……」

為此他經常失眠到天亮。

然而,等到他忐忑地去球隊報到後,他發現自己擔心的事,居然一件都沒有發生。

那些明星隊友們,並沒有一個人輕視他,都很友善;而教練,對他也非常照顧和器重。

《新唐書》里說: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

凡事掛心頭,只會增加你的心理負擔,讓自身能量處於紊亂的狀態之中。

很多時候,遇事不妨把心放寬,少點胡思亂想,節省心神消耗。

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少雜念,不多想,才能卸下內心的包袱,活得輕鬆平和。

作家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表示:

「真正的斷舍離,不是簡單地捨棄,而是刻意地聚焦在自己身上,讓自己的人生進入遊刃有餘的狀態。」

對能量最好的管理,也不是簡單地做減法,更多是對自身能量的發掘。

學會屏蔽外界干擾,避免精神內耗,少看少聽少想。

不斷增加自己的能量儲備,才能以飽滿充沛的狀態,去迎接那你想要的生活。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e3aee4126c53d67be39bfe01eff6d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