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股票,ETF基金的門檻低、交易成本也低,但更重要的則是選擇「難度」低。
散戶投資能力有限,而選出好的個股的難度較大。ETF可以降低投資者選股的難度,投資者看好某一板塊,就可以關注相關板塊ETF。省事,省心,省錢,ETF基金能讓投資變得更加輕鬆簡單。
ETF是指數基金,其份額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投資者可如買賣股票那樣買賣ETF份額(且免印花稅、過戶費),獲得與標的指數基本相同的回報率,因此,ETF也常被稱為「大股票」。
在二級市場參與A股股票和股票型ETF投資要素對比
註:數據信息截至2023年1月。管理費、託管費按照基金法律文件設定的數值整理,具體情況請以法律文件規定為準。印花稅、過戶費具體收取方法和標準請以國家稅務總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布的文件規定為準。
指數化投資的基本理念是獲取所投資市場(或板塊)的平均收益。部分縱橫「股海」的股民總會認為ETF太「肉」,還不如買對一兩隻股票,「拉幾個漲停板」賺錢快,既利索、又刺激。然而,近十年來,市場環境時過境遷,投資觀念也已悄然發生改變。
老股民面臨的老問題
精選個股是一個要力爭提高勝率的判斷過程,並非易事。例如,若採用「自上而下」的框架選股,大致需遞進完成三輪判斷:宏觀(經濟和市場趨勢等)-中觀(行業景氣度等)-微觀(上市公司質量等),每輪判斷都大有學問。面對海量的信息,判斷次數越多,出現偏差的機率就會越高,其中一個環節、甚至一個細節看走眼,即大機率會選股失敗。
對於時間精力和研究能力有限的普通股民,股票數量較少時,要「做作業」、選個股,也僅能勉強應付,而當上市公司數量快速增長後(見下圖),選股難度會越來越大,難免因需大海撈針而束手無措,稍有不慎即可能「入坑」,這一點在A股結構性分化行情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如何化繁為簡、提高勝率的問題,擺上了股民的桌面。此時,ETF這隻「大股票」對個股投資的替代作用也開始獲得更多認同。
A股上市公司家數(家)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年末。
用ETF"籃子"讓股票投資變簡單
做好個股精選,對於普通股民並非易事,需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收集眾多上市公司信息數據,要認知研判的維度從股東結構、管理層能力到商業模式、技術壁壘,從財務質量、估值方法到競爭格局、成長空間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人人都渴望成功牽住「牛鼻子」,也會常因擔心百密一疏而寢食難安。ETF則提供了相對簡單、透明、有銳度的工具。
ETF跟蹤標的指數,歸集有一定共性的股票,普通股民通過參與ETF,用整體性思維分析,可有效簡化投資決策過程。例如,看好市場大方向時,可買入代表性寬基指數ETF,這個過程大致做一次市場趨勢判斷即可;看好某一行業機會,買入對應的行業ETF,這個過程也只需把判斷推進至第二輪(中觀層面)即可,不用過多糾纏於個股細節。在這樣的過程中,需進行判斷的步驟環節減少,出錯的可能性也就有望降低。
同時,ETF將指數成分股裝入「籃子」里,買入ETF份額,相當於一次性完成股票組合投資,有助於分散個股風險,即便有某隻成分股「爆雷」,組合業績也大機率不會明顯「傷筋動骨」。若集中持倉單一個股,一旦「踩雷」,則可能損失慘重。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ETF還可幫助降低其參與股市的門檻。目前,ETF單位份額一般價格不高,一手(100份)即可買賣,多數產品一百元左右或兩三百元就能「上車」入門。對於不甚熟悉或不大方便參與的市場(如香港地區等境外市場),以及對於信息獲取和研究難度大、專業知識水平要求更高的行業(如醫藥、軍工、電子等),眾多ETF也十分友好地提供了方向領域不同、細分切口大小各異的解決方案。
歸集和濃縮能讓複雜的事情變簡單。回望那個「淡藍色點」,發現「陽光下的微塵」就已承載了我們一切喜怒哀樂,人們或許能釋然於所有悲歡離合;ETF將上市公司無數紛繁複雜、千頭萬緒的「故事」,有規則地濃縮進那一個個「籃子」里,使投資者能感知到、得益於其帶來的簡單和便利。
聲明:本資料僅用於投資者教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我們力求本資料信息準確可靠,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及時性不作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等信息而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